黄洋界上炮声隆 毛泽东给黄洋界起名

【www.zhangdahai.com--个人述职报告】

  人生如歌,岁月如歌,往事亦如歌一这样的歌,有时激越,有时低沉;有时令人振奋,有时令人扼腕;有时让人一次次忆起,有时又让人不忍回想……伟人的经历令人景仰,而平凡人的人生则让我们感到亲切。
  我们许多人都知道井冈山有个“黄洋界”,我们许多人也知道毛泽东同志写过《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
  1928年8月下旬,坚守井冈山的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退了湘赣两省敌军4个团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闻此捷报后,非常欣喜,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是井冈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位于井冈山大小五井西北,距茨坪约17公里。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利用这里的天险构筑了许多战斗工事,抵御湖南酃县(今炎陵县)和江西永新方向来犯之敌。黄洋界一度成了根据地的主战场。
  黄洋界并不是原来的名字。对黄洋界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在黄洋界海拔1340多米的山岭间有一条五里横排的分水岭,是黄姓和杨姓的分界地。井冈山小井、中井的村民多姓黄,原宁冈县的源头、井水背的村民多姓杨,当地村民称这条分水岭为“黄杨界”。另一种说法:由于黄洋界一年中几乎有3个季节弥漫云雾,犹如汪洋大海,加之这里属于万洋山的分支,又名“汪洋界”。
  不论这两个说法哪个是实,但“黄洋界”现在的地名,是当年毛泽东起的,并与红军上述胜仗有关。在那次胜仗后,毛泽东写的《西江月・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一句,毛泽东将“黄杨界”与“汪洋界”的称呼整合在一起,用名“黄洋界”。至此,这里有了“黄洋界”的名称。
  1965年5月,毛泽东回到了此地。他写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及《念奴娇・井冈山》。此次“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井冈山》
  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推荐访问:起名 毛泽东 黄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gerenshuzhibaogao/2019/0303/357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