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会变成肠癌吗 [肠炎咋变成了肠癌?]

【www.zhangdahai.com--实习报告】

  2004年11月21日下午9时15分,清华大学2001级土木系学生张春鸣弓着身子坐着在昏迷中离开了这个世界,肠癌夺去了这位年�人的宝贵生命。   大学生张春鸣的病是从2003年开始的,曾陪他看病的同寝室同学回忆说,张春鸣当时因腹泻到校医院看病。诊断是胃病。2004年2月开学后,张春鸣又开始连续腹泻、胀痛,有时在半夜去校医院看急诊,当时的诊断结果是肠炎……
  张春鸣在清华校医院的门诊手册记录了2004年2月27日的一次诊治情况:“慢性腹泻1天,大便3~4次/日,稀水样便,伴有胀痛。”3月1日张春鸣又去校医院就诊,当日门诊手册上只有两句记录:做肠镜;查肝功。
  陪张春鸣看病的同学回忆,当时医生提出做肠镜,但是校医院没有洗肠液,医生建议他去学校的定点医院――北医三院买洗肠液。张春鸣提出,与其买洗肠液不如直接转三院做肠镜,但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意,肠镜这一项最终没做成……
  据同学的回忆,3月5日,张春鸣再也无法忍受病痛,自费花500多元到北医三院就诊,最后的诊断结果为直肠癌晚期。而据医学资料显示,直肠癌如果发现得早,手术后存活率极高……
  那么,堂堂的大学校医院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本是直肠癌的疾病误诊为“胃病”、“肠炎”呢?这除了接诊医生的责任心及技术原因外,恐怕与肠癌这个“病魔”的早期隐秘性有关。
  大肠癌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尤其在40岁以后,以50-60岁为高发段。但就世界范围来说,欧美是大肠癌高发区。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特点:①发病年龄明显提前;②低位大肠癌多见;③并发血吸虫病者多见。
  大肠癌与饮食有什么关系呢?所谓饮食,一是指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结构;二是指现代人的生活往往食品过分精细,摄入膳食纤维过少。如今,我国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脂肪的摄入量逐年增多,高脂肪饮食必然刺激胆汁分泌增多,而胆汁酸作为促癌因素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胆汁酸不但大部分由结肠菌群的酶降解通过肠肝循环重新利用,而且胆汁中的胆酸在肠道某些细菌的作用下,可转变成3-甲基胆葸致癌物质,成为结肠内致癌物的来源。实验研究表明胆汁酸代谢产物对肿瘤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反之,小肠中胆汁酸代谢产物浓度极低,这可能与小肠癌罕见有关,同时脂肪在通过肠道时还在细菌作用下形成脂肪二级产物,有促癌作用。食品过分精细,摄入纤维素过少,使大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甚至便秘,这样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的机会增多,从而促进大肠癌发生。
  那么,大肠癌有哪些症状?有关专家归纳道:(1)肠功能性疾患或其它慢性疾病症状,如大便带血或黏液、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及排便不尽,大便变形、变细等;其次为腹部不适,隐痛或胀气和贫血、消瘦、乏力等;另外,腹部可触及肿块等。(2)原发性肠梗阻症状。(3)急性结肠穿孔和腹膜炎症状。所以,如果有以下症状应引起警惕,如排血便或带血的黏液;有残便感、频频上厕所:便秘治不好又有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有的病人出现血便或是黏液便,容易认为是痔疮在作祟,往往会耽误结肠癌的检查和治疗。
  关于如何尽快发现,粪便潜血试验可以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筛检方法,结合肛门指检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往往能早期发现大肠癌。
  专家指出,在大肠癌的病因中,饮食、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要大于遗传种族的因素,特别是与人们饮食中脂肪的含量不同明显有关。因此预防大肠癌关键在于合理的饮食,高纤维素、低脂肪、少饮酒,尽量不吸烟,适当运动,养成每天定期排便,多饮水。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添加剂加上用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鱼(如咸肉、火腿,咸鱼等)以及一些药物(如匹拉米酮、利眠宁、土霉素等)要尽量少食用,因为这些都是癌症的“帮凶”。

推荐访问:肠癌 肠炎 变成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wendang/shixibaogao/2019/0303/343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