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为什么要做CT [葡萄胎的CT诊断]

【www.zhangdahai.com--村官个人工作总结】

  葡萄胎的诊断以往通过超声及对血或尿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测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而经CT检查的病例较少,故关于CT影像诊断的报道亦较少。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葡萄胎的CT检查也逐渐增多,笔者收集本院及外院有CT资料的葡萄胎10例,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讨论葡萄胎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0例,年龄18~56岁,平均43岁,其中30岁以下1例,50岁以上2例。患者均以下腹部包块和(或)阴道不规则流血就诊,且全部病例均有闭经。下腹部包块迅速增大者3例,腹痛者6例。血液中hCG全部异常增高。全部病例均经清宫或手术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7例做了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于检查前晚上口服500~1000 ml的2%泛影葡胺,在扫描前45 min口服350~500 ml,充分充盈肠道及膀胱。扫描层厚与层距均为10 mm,病灶局部扫描采用层厚与层距5 mm,增强扫描以2.5 ml/s的
  速度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75 ml。
  
  2 结果
  
  本组病例完全葡萄胎9例,部分性葡萄胎1例,其中完全性葡萄胎中侵蚀性葡萄胎仅1例。
  2.1 CT平扫表现 子宫体明显增大,最大径12~18 cm。子宫壁完整腔内轮廓清晰者9例,1例子宫壁局限性增厚,该部位腔内轮廓模糊。子宫腔内充满水样密度、斑片状及大片状软组织密度以及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其中6例充满水样及软组织密度影,4例还可见斑片状及条索状高密度影,以水样密度影为主者9例,软组织密度为主者1例。
  2.2 CT增强扫描 宫腔内软组织密度影明显强化,边缘模糊,较大病灶强化形似“火焰山”,较小病灶呈斑片状强化,水样密度影内见小环形葡萄样强化1例,高密度影无强化,子宫壁
  局限性增厚部位强化密度低于正常子宫壁。
  
  3 讨论
  
  葡萄胎来源于胚胎的滋养细胞[1]。由于绒毛水肿增大,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积累成串,细蒂相连,状似葡萄,故称为葡萄胎。病理上将葡萄胎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又可分为非侵蚀性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其中大多数为完全性葡萄胎,且具较高的恶变率;少数为部分性葡萄胎,恶变罕见。本组病例非侵蚀性完全性葡萄胎8例,侵蚀性完全性葡萄胎1例,非侵蚀性部分性葡萄胎1例。病因学中年龄是一显著相关因素,年龄大于40岁者葡萄胎发生率比年轻妇女高10倍;年龄小于20岁也是发生葡萄胎的高危因素;可能这两个年龄阶段妇女易有受精缺陷,文献报道15%葡萄胎有恶变倾向。本组误诊1例,患者智障,年龄偏小,仅有18岁,而且宫腔内密度以软组织密度为主。此例未能密切结合临床,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3.1 临床表现 葡萄胎的临床表现以闭经、阴道流血、子宫增大、腹痛为主要症状。本组病例均有闭经、阴道流血及闭经症状,腹痛者6例,其中3例子宫迅速增大,CT扫描此3例子宫内均见高密度出血灶。实验室检查血和尿内hCG含量较正常妊娠明显升高。
  3.2 CT表现
  3.2.1 CT平扫 非侵袭性完全性葡萄胎表现为子宫体明显增大,子宫壁变薄,腔内轮廓清晰,宫腔内可见斑片状及大片状软组织密度影,且大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多在下方,其上方以水样密度影为主,少数病例在水样密度影内可见葡萄样改变[2]。伴有出血时,宫腔内还可见斑片状、索条状高密度影。侵袭性葡萄胎表现为子宫壁局限性增厚,增厚部位腔内轮廓模糊。非侵袭性部分性葡萄胎表现为宫腔内以软组织密度为主,并可见不规则水样密度区。因本组仅见1例侵袭性葡萄胎和1例非侵袭性部分性葡萄胎,对其CT表现不能作详细讨论。完全性葡萄胎,胎盘绒毛全部变为水泡状,胎盘失去摄取营养的作用,胚胎死亡,被逐渐吸收,这可能是CT扫描完全性葡萄胎腔内密度以水样密度为主的原因。而部分性葡萄胎,胎盘绒毛只有部分发生水肿变性或血管内见有核红细胞,常有胎盘、胎儿或脐带存在,CT扫描则表现为腔内密度以软组织密度为主[3]。
  3.2.2 增强扫描 非侵袭性葡萄胎子宫壁强化明显,腔内轮廓更清晰,腔内软组织密度影明显强化,但边缘模糊,较大软组织密度影强化后呈“火焰山”状,部分病例在水样密度影内可见小环形葡萄样强化;侵袭性葡萄胎病例表现为受侵部位子宫壁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子宫壁,其他与非侵袭性葡萄胎相同。
  2.3 CT扫描的诊断价值 CT扫描能清晰显示增大的子宫体,并能清晰显示子宫壁是否有局限性增厚及腔内轮廓是否清晰,这一点对鉴别侵袭性葡萄胎和非侵袭性葡萄胎非常重要。而且CT对宫腔内的密度变化显示清楚,是否以水样密度为主应该是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的鉴别点。
  
  参考文献
  [1] 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740-741.
  [2] 石木兰,韦嘉瑚,王正颜.肿瘤影像诊断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58-261.
  [3] 吕明权,蒋丽娜,李贤兴,等.侵袭性葡萄胎的CT诊断(附11例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134(12):850-851.

推荐访问:葡萄胎 诊断 CT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cunguan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07/6163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