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谈最优化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

【www.zhangdahai.com--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要做到教学最优化,就应该从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着手,明确教学目的,拟定教学进度,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采取“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形成最佳的联系,从而产生最大合力,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优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所需要的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是从实践经验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实践性。对于机械类学生来说,专业课难懂、枯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以致影响了整个学习过程。因此,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知识。
   一、教材内容的优化
   进入技校的不少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而专业课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文、理科基础。又因为技校学习中专业课安排较多,就《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这门课来讲,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各机械加工的方法和零件机械制造工艺编排的理论知识。它与《机械制图》、《车工工艺》、《钳工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和实习操作的联系非常紧密。本课程有很多版本,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材。本课程共分为十四章,第一章是铸造;第二章是锻压;第三章是焊接;第四章是切削加工基础知识;第五章是车削;第六章是刨削、插削及拉削;第七章是钻削与镗削;第八章是铣削;第九章是磨削;第十章是齿面加工;第十一章是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简介;第十二章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第十三章典型零件的加工;第十四章是钳加工与装配。因此,必须对现有技校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以降低教材起点,把握课程重点,删除与其他课程重复的非重点内容的讲解,适当添加现场实习参观教学课时。具体措施如下:
   1.本课程中联系有关理科的基础知识不多,主要是数学的计算。如第十二章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这一节要求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而它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加工余量的理解及如何计算最大余量、最小余量。而工序尺寸的确定中,要求学生掌握偏差和公差的关系以及入体原则的含义来进行尺寸和偏差的确定。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好其他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2.对教材中较深、较难的内容以及一些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如:第五章车削、第八章铣削、第十四章钳工的内容,这些是学生的其他专业课车工工艺、铣工工艺和钳工工艺重点内容,也能全面介绍知识点,因此对于这几章可以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教学计划中删除,腾出的课时可以用于现场实习参观,将课堂上讲到的工艺内容带到学生的实操中,让学生充分理解工艺的含义。
   3.课程结束的期末时期可按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编排工艺规程的课程设计,来强化验证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动手来完成一些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也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理论课的抵触情绪,从而将实际与理论更好的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二、课堂教学的优化
   根据当今社会对职业类院校的教学要求,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增强的技工学生。如果我们还是习惯、固守于那些已然陈旧的理念,必定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堵塞学生的创造、压抑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成长,根本谈不上课堂教学的有效优化。比如过去的一个课堂,是教师主动引导,学生被动学习。特别这样晦涩难懂的专业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差。这种强行灌输的学习方式已凸显出很多弊端。
   现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艺课的授课过程中,机械类的专业素语经常被用到,它们中有些可能学生还很陌生,所以在尽可能使学生接受课程知识的同时,用最直接的多媒体视觉实例去解释这些必不可少的素语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习工厂的加工过程的视频资料,有针对性的对书本上的加工工艺方法进行阐述,让动态的加工现场来代替静态枯燥的书本文字。另一方面就是走出课堂,走进现场,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现场中直接获取知识,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在“编写零件加工工艺”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上我们就可以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了前面各种加工工艺知识的积累,这节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以下达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的,学生分组执行任务,最后上交学习结果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来改变原来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考核方法的优化
   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为与社会需求对接,与企业一线生产对接的。当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他的优劣不仅反映出专业知识的高低,同时还反映出其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两者都同等重要。
   对于理论课的考察中,我们可以考虑改通过式考试为选拔式考试,在复习时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分类,将基础知识,中等难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罗列。而试卷可采取等级制“优、良、中、差”的记载方式并可根据这些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完成基础部分达到相应比例的分数即为合格,在此前提下能完成中等难度部分且达到相应比例的分数即为良好以上,附加题部分为选拔性考试。从而使学生减少对考试的畏惧感,并通过考试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学习动力。
   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应在学生的第二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交际沟通能力。多开展一些团委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让学生能在其中得到锻炼,提高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技校学习期间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我们的共同追求,也是技校在教育竞争中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对于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扎不扎实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技校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朱焕池.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王维,朱瑛.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高等教育研究,2007.
  [4]熊学慧,付海军.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浅析[J]. 职业技术,2006,20(60).

推荐访问:制造工艺 最优化 基础 教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22/2900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