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虽美,须防疾病陷阱:疾病终末期是陷阱吗

【www.zhangdahai.com--个人工作总结】

     大李这几天食欲明显下降,腹胀,倦怠,不敢进食油腻的食物,有时还恶心、呕吐和腹泻,右上腹隐隐作疼。发病第3天,眼珠逐渐变黄,尿液的颜色像浓茶水。大李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医院,经抽血化验确诊为急性戊型肝炎。大李和妻子纳闷了,自己的亲属和朋友中没有谁得过肝炎,好端端的怎么会染上这种肝炎呢?在医生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大李谈到一个月前到南方某沿海城市出差时,经常和朋友在餐馆食用海鲜。“这是一条重要线索。”医生告诉大李,他的肝炎很可能与吃海鲜有关。经医生详细解释,大李夫妇终于明白,吃海鲜如果不讲究卫生,会感染各种疾病。
  所谓海鲜,是指从海里捕捞上来可供食用的新鲜海产品,包括鱼、虾、蟹和贝壳类等。这些海产品富含蛋白质,加热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许多人爱吃的美味佳肴。但为什么食用海鲜容易感染疾病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和自然因素,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都可随感染者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水源,受污染的水再流向大海,污染海产品。有些病原体,由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特别适宜在海洋动物体内寄生繁殖,致使这些海产品含带大量病原体。二是人为因素,有些人喜食半生不熟的海鲜,有些海鲜餐馆为了招揽生意而投其所好,热衷于推销这种半生不熟的海鲜。正常人胃中含有大量胃酸,可以杀灭从口腔进入的各种微生物。但倘若因为各种原因(如胃大部切除、溃疡病期间服用强烈的抑酸药、大量喝饮料等)降低了胃酸的浓度,或因侵入的病原体量特别多,胃酸不足以将其全部消灭,病原体便可长驱直入,进入肠道,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引起疾病。
  因食用不洁海鲜而感染的疾病,主要包括消化道传染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两大类。其中消化道传染病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霍乱等,食源性寄生虫病有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在短短的4个月内就发生了31万病例,这一情景许多人仍历历在目,其罪魁祸首便是人们喜食的毛蚶。消化道传染病除了具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外,还有一些共同点,这就是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而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则视寄生虫在人体内定居的部位不同而各异,例如肝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肝损害,肺吸虫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和胸痛等。
  当然,人不可能因噎废食,海鲜仍然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品,但一定要熟吃。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烹调海鲜,一定要有足够时间、足够温度,以便有效杀灭依附在海鲜内的病原体。食用爆炒或涮的烹饪方式加工的海鲜最不安全。研究证明,甲肝病毒、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等病原体对高温均有较强的抵抗力,在100℃的水中要1分钟以上才能被杀灭,而寄生虫卵对高温的抵抗力更强。食用醉蟹、醉虾、盐腌海产品也是不足取的,食用后,同样可因病原体不能被彻底杀灭而感染疾病。
  为了更有效地防范消化道传染病,卫生部门规定每年5月1日至10月1日,县级以上医院必须设立肠道门诊。若家中发生腹泻病人,一定要及时前往就医,查明原因。一旦确诊为某种消化道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餐具一定要彻底清洗,并注意厕所和便器的消毒,病人的呕吐物、尿液和粪便也应单独消毒处理。

推荐访问:海鲜 陷阱 疾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26/9681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