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阴盛阳衰的症状 [校园“阴盛阳衰”现象的喜与忧]

【www.zhangdahai.com--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过去,受“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不少女孩无缘走进大学校门。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女孩能跟男孩一样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使得更多女生进入高等学校。据报道,从2008年到2011年,厦门大学新生连续四年女多男少。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我国众多高校中,都已显示出女生逐年增加的趋势。即使是在理工科等被认为是男生具备“传统优势”的领域,女生人数也一直在快速增长。如今,校园内已出现了明显的“阴盛阳衰”现象。
  
  ■
  
  2011年秋,厦门大学新生报到,女生们撑起了大半边天,这成了厦大迎新现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厦大迎新现场,女生们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主角”,接新生的车子一到,她们就像男生一样帮新生们搬行李。
  而前来报到的厦大新生,也是以女多男少的局面出现在迎新现场上。2011年厦大8998名本科、硕士和博士新生中,53.2%是女生。而在4904名本科新生中,女生2726名,男生2178名,女生比男生多了500多名,女生所占比例达到55.6%。其实,四年之前,厦大女生人数就超过了男生。
  南开大学在91年的办学历史上,2010年招收的女生第一次多过男生。当年,该校3127名新生中有男生1465人,约占招生总数的46.9%,女生1662人,约占53.1%。
  南开是一所著名的综合型大学,自1920年首次兼招女生起,截至2009年,男子一直都是这所校园里的主流。随着2010级新生的入学,南开的校园“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变化,全校在校本科生(2007级~2010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多了97人,这是该校历史上所没有的。
  在全国报考难度最大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女生也于2010年创造了一个纪录。该校有个传统,多年以来,校长通过开学典礼向师生宣布女生的比重。2010年,清华录取了1159名女生,比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4.12%。20年前,女生只占清华学生的17%左右,不足五分之一。
  清华女生数量之少,向来是校园的调侃性话题。“女生节”被认为是校园内的盛大节日之一。
  外语类院校的苦恼恰好与之相反。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级新生近1500人,女生超过80%。该校教务处处长李基安说,自己见过一场考试,一个考场35名考生全是女生,隔壁考场也是35名考生,男生只有一名。
  广东商学院2011级新生男女比例为1∶2.2。课间,各女生洗手间排起了长龙。无奈,学校只好将每层楼男女厕所的比例变成1∶3。
  本科与研究生都是中文专业的厦门大学王依民老师,算是一名真正的“老中文”了。他30年前读大学时,女生还是校园里的“珍稀动物”,即使像中文这样的专业,女生的数量也远远不如男生多。而如今,有些大学校园里男生在不断减少,女生却在不断增多,尤其是中文和外语专业,男生反而成了“珍稀动物”。厦大的外文学院,女生占到了80%以上,而女研究生的比例更是高达90%,已到了令院方头痛的地步。
  在学习成绩上,女生同样优于男生。“2010年获得竺可桢奖学金的本科生中,女生有9名,男生只有3名。”浙江大学学工部部长金海燕老师看到这个数据后吓了一跳。竺可桢奖学金是浙大最高级别的奖学金,可以说是浙大的最高荣誉奖。金老师说,他之前知道获奖学生中女生较多,但没想到男女生的差距会这么悬殊。
  
  ■
  
  有关重点中学“阴盛阳衰”的话题近年来也在教育界引起了热议,部分重点高中男女生比例相差10到20个百分点,个别班级男生比例不足1/4。
  据调查,上海部分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男女生比例相差10到20个百分点。“若没有自主招生的话,这一比例可能会更悬殊。”一些校长表示,重点中学男女生比例失衡的现象已延续多年,有些班级的女生甚至超过60%。
  “10年前,当时中考招生时,基本都是通过笔试录取,高一新生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为35%、65%,已经出现‘阴盛阳衰’现象。”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直言,当年,他就向教育部门提出,请更多关注这一现象,需要采取一定的调整和应对措施,否则,“上海中学”就要变成“上海女中”了。
  “2011年,我校高一新生总共280人,女生竟比男生多出40来人!”这个情况,令北京新东城一所知名示范高中校长很是“诧异”。据悉,北京市的海淀、新西城、新东城等城区多所名校,女生甚至多出男生一个班。
  重点高中的阴盛阳衰不仅仅体现在男女生人数上,在能力上男生也明显较弱。不少学校的班长、团支书都是女生。
  “四五年前,我校有一大批工作能力强的男生,他们是学生工作中的领军人物,而这些年来,这样的男生越来越难找。”上海格致中学何刚老师曾在该校担任团委书记多年,谈到“阴盛阳衰”时,他举例说,现在的学生会和团委共有20多位校级学生干部,女生占三分之二。“学生会主席和团委副书记的人选,我们通常会选择男女搭配,近一两年来,我们都找不到合适的男生,只好都由女生来担任。”
  从1999年到2008年,全国的“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一路下滑,从1999年的66.2%下滑到2008年的39.7%;女孩则由33.8%上升到60.3%。在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年到2008年连续3年的文理科状元都是女孩,2000年到2008年,重庆市连续9年的19名高考状元中,仅有4名男生。
  重点高中向名牌大学的免试推荐生绝大多数也是女生,这并非仅仅是惊人的“巧合”。北京大学自2010年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到2012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校长推荐生绝大多数是女生,男生可谓凤毛麟角。
  2010年,湖南省的长沙市一中、师大附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4所获推荐资格的名校,推荐上北大的全部是女生。2011年,在上述四校加上南雅中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6所获推荐资格的学校中,除长沙市一中推荐的是一名男生,其他学校推荐的全部是女生。2012年,上述6所学校推荐的北大生也全部是女生。
  这种情况在全国很普遍。通过百度随意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很多这样的标题:“安徽首批5名北大‘校长推荐生’全为女生”“重庆校长实名推荐名单公示,8名学生中有6名女生”“潍坊首批3名北大‘校长推荐生’无一男生”。
  人们一般认为,在理工类专业,男生的竞争力更强。然而,根据推荐学生上理工类名校的结果,人们从性别比较中已经看不到这种优势了。
  为了和北大竞争抢夺尖子生,清华大学2011年下半年公布的2012年自主招生的三项新计划中,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其中“领军计划”采用中学推荐方式报名,通过面试的学生可享受高考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清华大学根据各中学近年考入清华的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确定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名单和推荐人数,全国31个省份的221所中学一共可向清华推荐258人。
  湖南省获清华大学2012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的有11所中学,其中省会长沙市4所,即雅礼中学、长郡中学、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从各校已公布的推荐生名单来看,除长沙一中和雅礼中学推荐的是男生,其他学校的推荐生都是女生。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似乎已很难用“巧合”来解释了。
  
  ■
  
  近年来,关于基础教育存在的“男孩危机”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些专家也不断通过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所初中学校的宣传栏里挂着百余名优秀学生的照片,仔细一数,只有不到10名男生。”湖北省教育学会秘书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谭细龙在2011年全国阳光教育论坛上指出,基础教育早就存在“阴盛阳衰”局面。
  谭细龙在演讲中剖析了校园“阴盛阳衰”现象:“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更适应女孩的发展。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要求学生乖、听话,而男孩天性就好动,善于奇思妙想,这样一来,很多男生就被纳入‘坏学生’的行列。”
  谭细龙说,分析基础教育“阴盛阳衰”的原因,“女教师比例高”的因素难以回避。在我国,幼儿园是女教师的“天下”自不必说,不少小学也是清一色的女教师,有的初中女教师比例达到了90%左右。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正常发展特别是男生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谭细龙指出,另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现在对学生的性格导向往往会偏向女性化,无论是评先进还是选班干部,都是以女孩的性格为标准。男孩的活泼好动、行为粗犷、探索欲强等性格特征,不但得不到鼓励,反而有可能受到压抑。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与考试制度背景下,我们所称的‘男孩危机’更多是‘男孩学业劣势’现象。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女生在学业成绩方面总体上处于优势。”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分析道。
  该所2009年完成的《上海青少年发展指数研究》课题报告表明,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指标上,中小学女生明显超过男生。而“身体发展指标”方面,男女生持平。“心理发展指标”方面,男生超过女生。“综合发展指数”男女生的平均分数分别为64.53分和64.94分,女生略高于男生。
  从幼儿园、小学开始,一些口齿伶俐、反应快的女生就脱颖而出。调查发现,在小学低年级,男生在读、写、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发育明显晚于女生,有些男生和女生间发育相差两年左右,甚至一些男生的手指神经发育都晚于女生。这些生理发育上的差异,导致部分男生刚开始上学就处于劣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他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中分析道,我们的教育体制实际上是不利于男孩子发展的。因为怕出事、怕乱,“静文化”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普遍的追求。再加上男孩身心发展滞后,一强一弱就这样表现出来了。
  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罗香平却认为,虽然现在的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阴盛阳衰”的现象,但“拯救男孩”过于夸张。优秀女孩增多也有社会的、历史的原因,并非都是男生越来越不如女生。不过罗香平也认为,当前的教育体制不是很适合男生的培养。男生好动,富有创意,但是目前的考试制度还是以书本知识的检测为重,男生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
  
  广东省政府督学李伟成指出,其实高校内“阴盛阳衰”现象已持续了10年,主要原因是现时的考试制度比较适合女生,女生相对而言个性比较稳定,更加墨守成规,更善于按照大纲和老师的指导来学习。而大多数男生具有开拓性和跳跃性的思维,其创造性更强,但他们不一定能在考试中显露才华,但更可能在考试之外体现天赋和能力。所以这10年以来,在高分段的考生中,女生所占比例比男生高。
  男女生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两天或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和弥补的,主要是前期在家庭教育、小学阶段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多年下来形成的差距,这其中就包括学习习惯、学习的刻苦努力程度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等,这都是孩子从小便打下的基础。到了高中这个差距会继续扩大,有的男生会意识到这个差距的存在,但有的可能会继续浑浑噩噩地认不清现实。
  如今的中、高考考查得更多的还是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智力程度差不多的前提下,拼的还是认真,谁学习认真,谁的成绩自然就能向上走,结果就是其能进好学校。众所周知,女生更容易静下心来学习,肯背肯记,相比男生而言,在成绩上占的优势更明显。
  北京市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朝忠,曾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学校做过试验。“让学生把一张空白试卷带回家,允许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但试卷上不能留下痕迹,第二天把空白试卷带回学校后,在课堂上完成。”试验的结果是,女生的成绩明显好于男生。这一方面说明男孩不够用心,对自己的事没有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说明,女生更适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状况是,女生比男生表现得更优秀。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依照现代的学校制度和考核模式,课堂的静态读写是学校的主要教育方式,几乎否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其他途径。这种教育方式似乎更适合女生,男孩在学习中不占优势。男生的思维跳跃性强,起伏性大,容易浮躁。女生天生思维细腻。而现在大学招生比例越来越大,高考题目难度越来越小,女生细致认真的优势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人们不得不质问:难道我们的教育方式是“优先淘汰男生”吗?
  一所名牌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对有关媒体记者说:“如今大学校园里‘阴盛阳衰’不是好现象。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很多学校‘不理智’地上了热门的短线文科专业,因为扩招文科生是成本最低的。”
  他说,在一些名校,有的班级全班女生毕业后都成了全职太太。女生比重提高,就会导致“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浪费在全职太太身上”。
  也有经济界人士认为,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生产领域需要大量的工科人才,若在工科生产建设第一线缺乏男性从业者的话,会影响今后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生产领域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需要大量优秀的女性,也需要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占有优势的男性,两者不可偏废。因此,必须改良现行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让男生女生各自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
  传统的单一分数报告和“一考定终身”已不符合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形式的差异性需求,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考试评价模式。从唯学业成绩评价转向多元综合评估、从以社会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入手,最终实现男女平等、和谐、自由而充分的发展。高考自主招生改革的深入,将更突出选拔功能,能让“晚熟”的男生特点得以发挥。以复旦大学“千分考”为例,考题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和运用性,这就是选拔更多元的一个导向。而根据复旦大学针对2009级新生的一份调查显示,在该年复旦录取的新生中,虽然还未改变女生人数高于男生人数的现状,但享受自主招生优惠的学生中,男生比例要比女生高出近2个百分点。
  专家建议,初中阶段,可以适当调整课时,适当增加理科学习的时间和内容,这对男生中有潜力者的培养更有帮助。针对当前中考水平测试的局限性,上海不少中学都在尝试,通过“推优生”“自荐生”等方式选拔更多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的男生。这些招生的方式值得在更多学校内推行。
  要改变基础教育阶段男教师“稀有”的状况,还得从源头抓起。师范院校招生的时候,应当保持适当的男女比例,甚至可以作一些政策倾斜。比如,上海师范大学招生时就向男生倾斜,尽可能使男生的录取比例不低于招生计划的40%。同时,应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以吸引更多的男性来从事这一职业。
  有教育界资深人士提出,加强“双性化人格教育”也很重要。“双性化人格”的特征是,既独立又合作,既果断又沉稳,既敏感又豁达,既自信又谨慎,既热情又成熟。所以,家长对孩子需要进行更多的社会角色教育。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推荐访问:阴盛阳衰 现象 校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huiji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17/1852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