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能治愈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45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www.zhangdahai.com--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发作期和缓解期加以中医辨证论治,发作期用自拟止咳平喘方,缓解期用加减陈夏六君汤,观察两组用药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6、1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和87.8%;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4.4%和73.2%;复发率分别为20%和43.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临床治愈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药政局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按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氨茶碱,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吸入喘乐宁,吸氧,有感染者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治疗。
  1.3.2.1 发作期 加用自拟止咳平喘方,组方:麻黄15 g,杏仁10 g,丹参10 g,桃仁15 g,川贝母15 g,半夏15 g,地龙10 g,葶苈子15 g,苏子10 g,陈皮15 g,五味子20 g;痰热甚加黄芩12 g,鱼腥草20 g;偏寒痰加细辛3 g,干姜10 g。
  1.3.2.2 缓解期 加减陈夏六君汤[3]。组方:太子参15 g,云苓15 g,白术15 g,陈皮6 g,法夏12 g,浙贝12 g,北杏10 g,莱菔子12 g,僵蚕12 g,甘草6 g。
  以上方药每天一剂,加水煎至200 ml分2次温服或一次顿服,15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1997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疗效标准确定疗效。临床治愈: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停药后保持无症状1年以上;显效:治疗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每周2次,呼气峰流速变异率20%~30%;无效:症状、体征及发作频率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率10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2受体激动剂不敏感;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抗生素的反复使用导致耐药性,呼吸道感染未能有效控制,造成痰液黏稠,阻塞气道;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突然停用激素引起“反跳”;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等,造成本病的难治性。
  哮喘属于祖国医学的哮病范畴,是指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中医学认为,喘证发作期主要是由于痰气瘀阻、肺失宣降为主要病理机制,由于痰气壅塞气道,气管挛急不利而导致喘息气短、呼吸不利、痰涎壅盛、胸闷气塞等诸证。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痰浊内伏于肺则是其宿根,感受新邪则可发病。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哮喘“发作治标,平时治本”,一直为中医治疗哮喘的准则。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无论是在发作期还是在缓解期,都应着重于祛邪痰。根据中医理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发作期以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为主,用自拟止咳平喘方,缓解期则以健脾化痰为主,兼以止咳平喘,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减。
  中药方剂中:麻黄有扩张支气管、解除气管痉挛的作用,并有抗病毒、抗过敏及拟肾上腺素的作用。杏仁助麻黄止咳平喘,丹参、桃仁活血化瘀,能促进肺脏血流,改善肺循环,增加肺脏的气血交换,提高血氧饱和度及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用川贝母、陈皮、半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葶苈子、苏子降气泄肺,化痰平喘。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通畅,则肺气肃降,喘息自平;地龙能祛痰止咳,解痉镇静,有抗过敏及消除支气管痉挛、水肿,减少气道阻塞的作用。五味子煎液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及松弛平滑肌作用。中药治疗哮喘可通过多个靶点发挥作用,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对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也取得较好疗效已见多家报道。如谢洪波等[4]报道治疗46例,总有效率为95.6%,赵杰等[5]报道治疗36例,总有效率为94.44%。蔡茜虹[3] 报道治疗64例,总有效率为96.9%。本组45例,总有效率为95.8%。本组资料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临床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是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复发率,且简单易行,患者的依从性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2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11.
  [3] 蔡茜虹,郭雪霞,朱敏.中西医结合治疗64例支气管哮喘.广东医学2008,1(1)145-146.
  [4] 谢洪波,安美华,刘建秋.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46例.吉林中医药,2006,26(1):41.
  [5] 赵杰,金沈蓉,王琰.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6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7,25(5):39.
  [6] 张文康.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911.

推荐访问:支气管哮喘 中西医结合 临床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huijigerengongzuozongjie/2019/0407/617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