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郭庄村昭泽王庙建筑形制探析:沼泽王庙

【www.zhangdahai.com--试用期工作总结】

  摘 要:从平面布局、梁架结构、斗�和屋顶的形制以及文化传说和历史沿革等方面,对郭庄村昭泽王庙经行了介绍和分析,以求进一步了解该类型建筑的时代特征及地域特征。郭庄村昭泽王庙保留了金代的建筑手法和建筑风格,斗�和梁架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地方特征,是研究晋东南金代建筑的宝贵历史资料。
  关键词: 昭泽王庙;金代;祭祀建筑;晋东南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Zhaozewang Temple of Guozhuang Village to make a deep analysis about arrangement of the pla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am structure and the Dougong and roof in Jin Dynasty’s building in Shanxi province,which make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aspects about this type of structures, including Era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Zhaozewang Temple of Guozhuang Village.
  
  
  Keywords:the Zhaozewang Temple;Jin Dynasty;Construction of sacrifice;Southeast of Shanx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TU-09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4-0054-02
   1 前言
  在山西有很多祭祀性建筑,有祭祀水神的龙王庙和水神庙、有祭祀关帝的关帝庙、有祭祀家中长辈的晋祠、有祭祀孔子的文庙、有祭祀山神的山神庙、有祭祀掌管阴阳生育,大地、山河的女神――后土夫人的后土庙、有同时祭祀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三教庙等。在这众多的祭祀庙宇中,有一个祭祀种类是山西所特有的,那就是昭泽王祭祀。
   2 昭泽王
  襄垣,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之北,因战国赵襄子所筑,故而得名。在襄垣县古城的周边各县,保存有不少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昭泽王庙。
  昭泽王庙即祭祀昭泽王的庙宇。据《襄垣县志》等文献记载:昭泽王原是唐懿宗咸通年间襄垣民间侠士,俗姓焦,名旺禄。他精通阴阳地理之术,为民除旱魔、降甘霖惩恶助善,呼风唤雨,除魔降妖,受万民崇拜敬仰,被封为“风雷将军”。三十四岁仙升后多次显应,祈雨辄应,每求必应,崇为古韩襄垣之“龙神”。历代受封昭泽王、土地将军、灵侯爵、显圣公、甘泽侯、昭泽公、海渎王、海渎之神、灵感康惠昭泽王、海渎龙王、康昭海渎王、焦龙神等称号,深受民众崇拜。
  关于“风雷将军”的故事,在山西襄垣、武乡地区已流传一千余年,历代县志均有记载,民间传说“老焦爷”故事的版本很多。因为百姓把焦旺禄看作是呼风唤雨的“龙”,称之为“焦龙神”,故昭泽王庙在很多地区也被称作龙王庙、焦龙庙、海渎王庙、灵侯庙。
  在襄垣、长治、长子都有昭泽王庙,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点和地方特色。每年七月初五的庙会就是给昭泽王过的,在这些地区具有很重大的影响。在庙会上除了进香祈神的香火活动之外,还会举办社戏、社火等酬神活动,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娱乐。
   3 郭庄村昭泽王庙
  3.1 概况
  郭庄村昭泽王庙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区、距襄垣县城东南7.5km的王桥镇郭庄村西,村南为民居,村北为高地,乡间公路从庙前而过。昭泽王庙被南北的庄稼地和东西的荒草地包围,已看不出原来的环境面貌。昭泽王庙整体布局规整,庄重和谐,规模宏大,形成左右对称,南北高低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
  郭庄村昭泽王庙始建于金代。清康熙二十八年、清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民国二年皆有重修。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3.2 郭庄村昭泽王庙正殿建筑特征分析
  昭泽王庙坐北向南,南低北高。平面布局为沿轴线纵向布局的长方形二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东西厢房、戏台构成第一进院;东西禅房、客房、东西配殿、角殿、朵殿、正大殿等构成第二进院。整个院落呈三个不同的高度,占地面积1955m2,建筑面积625m2。
  正殿是供奉昭泽王的主殿,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 (图1),位于中轴线最北端。正殿后虽经元、明、清各代不同程度的修缮,仍然保持了宋金代的风格,并继承了宋代的一些营造手法。为了比较确定郭庄村昭泽王庙正 殿建筑特征,以下将对正殿对照《营造法式》建筑特征进行比较。
  3.2.1平面布局
  《营造法式》中对殿堂结构有四种地盘分槽形式,即金厢斗底槽、双槽、单槽和分心斗底槽。柱网的排列方面,有规整和不规整两种。①规整平面:平面柱网的布置,大多数纵横成行、整齐划一。②不规整平面:柱网平面中为扩大室内空间而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即减柱造;或是移动金柱位置,即移柱造。
  昭泽王庙正殿坐落在高1m的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为了给佛像一个更好的视野,殿内采用了减柱造(图2),整个柱网减去了后面的两根金柱。使殿内空间更加宽敞,也给佛像一个更好的观赏距离,这是我国建筑科学技术史上宋金时期一个新的发展和创造。殿内佛像、神龛皆无存留。单从平面布局看,可知昭泽王庙正殿继承了宋的形制。
  3.2.2 梁架结构
  《营造法式》中总结了三种结构体系,即“殿堂式”、“厅堂式”、“柱梁式”。殿堂式构架具备以下特征: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①采用天花将构架分为明�草�两部分;②内外柱同高;③铺作层明确。厅堂式构架具备以下特征:①内外柱不同高;②梁�常作彻上明造;③铺作较为简单,一般用四铺作,最多用到六铺作,以外檐铺作为主。梁柱式构架主要特点是不使用斗拱,柱上承梁、檩,多用悬山顶。
  昭泽王庙正殿梁架特征: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砌上露明造,举架平缓,梁架规整,殿内两缝梁为前�牵后尾出压跳托三椽�,大梁保留自然弯材、断面近圆形,各梁�间以襻间枋相连,通檐用三柱,两山为二椽�对前后�牵。蜀柱有驼峰,叉手粗壮饱满,呈弧形,很有金代的建筑风格。
  前檐柱四根四棱抹角石柱,黄砂岩石质,四角通体起线,有卷杀,有阴刻铭文题写“大定二十七年(1187)六月乙西施柱十一口根......”铭文,由此可以断定其修建年代为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殿内两柱为圆柱,梁架有生动的彩绘,墙面上的彩绘绘成梁、蜀柱和叉手的样子,其围成的区域有黑白的素彩绘。
  3.2.3 斗�形制
  昭泽王庙正殿柱头斗�四铺作,方形栌斗,单抄单下昂,耍头砍成蚂蚱头,正身耍头为真昂,与令拱相交直接承托撩檐枋、檩檐,都用粗壮的原木(图3),泥道�直接承托慢�,慢�加长,上立柱头枋,柱头枋为方形。补间无斗�。�眼壁上饰以白底黑画的象形彩绘。前檐斗拱、替木、檐柱等均为金代遗构,整座大殿梁架结构简练,梁枋简洁明快,用材适中规整,虽后来屡有修葺,仍较完整地保留了金代建筑手法。
  辽金两代斗�普遍流行一种独有的构造特征,其中以金代尤为显著,那就是在 45°角线上出庞大的斜�两缝,使斗�的形状如同怒放的花束。这种构造形制在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明间补间斗�的上出现过,而山西省潞城市东邑村龙王庙明间补间斗�也是这种斗�,但郭庄村昭泽王庙却没有斜�出现。
  3.2.4 屋顶形制
  屋顶为单檐悬山顶,正脊和垂背均为绿黄琉璃卷尾吻,破损严重。屋面主要以灰色筒板瓦覆盖,中心饰以绿色的菱形琉璃瓦。木质搏风板和悬鱼保存较完整。正脊中题刻“本村琉璃匠米代宿、米德鲍、门徒韩尚交合作”铭文。
  屋顶一直被称作中国古代建筑最具魅力的“第五立面“,而屋顶的也一直是装饰的一个重点。琉璃瓦件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作为装饰物使用;宋辽金开始,低温彩釉制作的瓦(低温釉器)也被称作“琉璃瓦”或“琉璃”(非传统意义上的“琉璃”,即古法琉璃、铅玻璃),在建筑上得到广泛应用的建筑琉璃;到元代时才开始在皇宫建筑中大规模使用。郭庄村昭泽王庙的黄绿琉璃瓦,上雕龙凤,配饰牡丹,雕刻精美,是研究金代琉璃瓦制造技术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3.3 附属建筑
  正殿两侧为东西角殿,角殿两侧各有朵殿两小间,朵殿前有廊房、禅房。戏台在解放初被拆除,仅保存部分基础。前院有厢房,山门,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清代风格,墙体为夯土墙外包砖墙。除西廊房、东禅房塌毁,戏台被拆毁外,其余保存基本完整。
  
  
   4 昭泽王庙与普通意义上的龙王庙之比较
  虽然在老百姓口中都为龙王庙,也都是为祈求降雨和风调雨顺而设的祭祀性建筑,但是供奉昭泽王的龙王庙与专门供奉龙王的龙王庙是完全不同的。
  农业社会,老百姓最大的期盼就是风调雨顺,来年能有好收成。龙王作为司雨水之神,职责就是兴云布雨,龙王治水便成为民间普遍的信仰。《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并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即青龙神广仁王,赤龙神嘉泽王,黄龙神孚应王,白龙神义济王,黑龙神灵泽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即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这些龙王在神话传说中都是龙,属于神魔的范畴。
  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庙、土地庙同样普遍。全国各地都有祭祀龙王的龙王庙,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虽然职责和能力相似,且在传说中昭泽王最后也得道成仙,但他终究是个人,与神魔范畴的龙王不是一个系统的。并且供奉昭泽王的龙王庙是山西襄垣、武乡、上党地区所独有的,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者在建筑形制和布局上都基本相似,都是以二进院落为主,第一进为山门至戏台,第二进为供奉主体的正殿,这也是山西祭祀建筑中常用的一种形式,体现了“神殿与戏台结合构成神庙,是北宋以后中国本土宗教场所的显著特征”。差别在于昭泽王庙等级要略逊于龙王庙,例如斗�的跳数:郭庄村昭泽王庙补间无斗�,柱头斗�为四铺作;与之对比山西省潞城市东邑村龙王庙院落形制大体相似,而补间斗�、柱头斗�都为五铺作,高于昭泽王庙;且山西省潞城市东邑村龙王庙明间补间斗�(图4)有斜�,形如花束,但郭庄村昭泽王庙却没有斜�出现,这也是它等级略低于龙王庙的一个表现。
   5 结语
  昭泽王庙虽然没有龙王庙那样普遍,但在特定区域内仍然有着很强的影响力。现存的金代建筑不算多,郭庄村昭泽王庙正是其中之一。其正殿基本保存完好,保留了金代的建筑手法和建筑风格,斗�和梁架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地方特征,是研究晋东南金代建筑的宝贵历史资料。除正殿、角殿、朵殿保存尚可之外,其余殿宇或已坍塌,或破旧不堪,亟待重建和修复。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2]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3]李允�.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5).
  [4]襄垣县志[B].中华民国十七年.
  [5]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9).

推荐访问:形制 探析 山西 庄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shiyongqigongzuozongjie/2019/0320/2419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