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治小儿惊泻] 中医小儿惊泻

【www.zhangdahai.com--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28-01      惊泻是小儿因卒受惊恐,内迫心肝、导致心肝脾等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腹泻。是小儿腹泻的特有证型,尤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较多见,对于惊泻古今的儿科专著多论述较简,因此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从而导致本证的误诊、误治,使病情轻者转重,重者变危。余从医28年来常留心观察,详细审证寻因,对惊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颇有体会,现就本病的因证及治疗呈一管见,以就正于中医同道。
  
  1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而致腹泻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而受到惊吓。特别是现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种特点尤为突出,年轻的父母们因为孩子稀少,个个视为掌上明珠。小儿出生以后成天紧闭门窗,怕闻异声,怕见生人,使孩子与外界环境接触较少,其结果反而助长了小儿神虚胆怯的弱点,这是小儿易受惊恐的潜在因素;另一方面现在科学,交通日益发达,各种车辆的喇叭声特响,机器声昼夜轰鸣,小儿一旦闻及这些噪音的刺激就易遭受惊恐;再者如雷电的刺激、陌生人来访,接触各种奇异的动物等诸多因素都可以使小儿遭受惊吓,导致惊恐内迫、神气逆乱,元神失守而生病变。正如《幼幼集成》指出:“小儿闻声悸惕,神虚者有之。”受病之小儿由于惊恐内迫心肝、气机逆乱,肝气横逆克脾土,脾胃功能发生障碍,升降失常,健运失职则致成惊泻之证。临床以大便泄泻,粪青如苔,腹痛多啼,毛发直立,睡中惊惕,面青唇淡,白睛青蓝,指纹色青等为主要表现。
  
  2结合小儿特点,详辨惊泻的兼变证
  
  小儿因卒受惊恐致成惊泻,脆弱之脾胃再加摧残,极易导致乳食停滞。加之小儿有易饥易饱的特点,乳食不知自节,好心的父母又唯恐小儿营养不足,发育不好,因而不论是平常或病后,各种补品都预备齐全,尽其享用。这样无论是小儿先受惊恐,后伤乳食,还是先有乳食所伤,后受惊吓刺激都致成了二者兼夹为病。其证以腹病泻青或完谷不化,泻后痛减,呕吐酸腐,眠少易惊,脘腹胀满,不思乳食,舌黄白厚,指纹青紫等为主。
  若患儿素来脾胃湿甚又卒受惊吓,更伤脾胃之气,致湿邪内困而惊恐之因尚未祛除,则致成惊泻夹湿之证。临床可见大便泻青,稠若胶粘,脘痞纳呆,睡中惊惕,面色青黄,指纹青淡等证。
  若患儿卒受惊恐,泄泻频繁,一日多达数十次。证见腹痛泻青,随哭即泻,惊惕躁扰,前囱凹陷,口干欲饮,舌红无津,苔光剥,指纹青紫等,即为暴泻伤阴之候。
  若惊泻日久不愈,临床以便稀如水而带青,面色苍白,呼吸气短,四肢厥冷,冷汗自出,闻声则惊,前囟下陷,毛发竖立,指纹淡红等为主证者,即为久泻伤阳,脾肾阳虚之候。此乃是儿科临床之重症。
  上述兼变证的出现皆与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虚易实的生理病理特点紧密相关。临证必须四诊合参,详细审证求因,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临床施治,法宜“镇惊”以治其本
  
  临证施治贵在分清标本缓急。小儿因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故临床尤应以此为首要。若标本莫辨,方药杂投,则易犯虚虚实实之戒。剖析惊泻之证,“惊”是卒受惊恐,为致病之本;“泻”是在惊恐之病因作用下脾胃功能受损,健运失常所产生的症状,为病之标。《内经》曰:“惊者平之”“平”有平降、镇逆,镇惊之意。故惊泻之治应以镇惊为主,以祛除致病之本。一旦病因消除。则肝木不横,气机调畅,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泄泻也就会随之好转。这就是《内经》“治病必求其本”的实质所在。临床对于单纯型惊泻证,只要辨证准确,方药专一,直祛病本,就可收到随机应变,药到病除的治疗效果。兹举临床验案两则,以见一斑。
  例一:黄某,女,10个月。患儿在就诊的前一天晚上因受惊雷的刺激后,当晚即哭闹不休,睡眠不安,时时惊惕,毛发直立。于第二天早晨出现肠鸣泄泻,粪青如苔,至下午就诊时已泻下四次,伴见白睛青蓝,舌苔薄白,指纹青色等症。四诊合参,其证当属惊恐内迫,肝气逆乱,克犯脾土之惊泻。治宜镇惊扶脾,处方:朱砂1g(水飞,研末冲服)、钩藤6g(后下)、蝉衣4g、琥珀4g(研末冲服)、川芎4g、党参5g、茯苓、茯神各6g、白术4g(土炒)、白芍4g、甘草2g,水煎温服,每日4次。服一剂药后患儿睡眠安静,大便泄泻减为每日2次,便色已转淡黄,但食欲尚差。处以钱氏七味白术散加神曲8g、炒麦芽8g,蝉衣3g、肉豆蔻4g(面包煨去油),以调理脾胃,佐以止泻。半月后随访,其儿健壮,泄泻未再复作。
  例二:杨某某,女,7个月。患儿因三天前家里陌生人来访,被来人逗抱后当即哭闹不止,于次日出现大便泄泻青稀,每日6―8次,伴见烦躁不安,睡眠易惊多醒,面色青白,乳食减少,指纹青淡等症。分析其证当属小儿“客惊”,惊恐内迫而致成惊泻,治法以镇惊扶脾为主。处方:朱砂0.8g(水飞,研末冲服)、钩藤5g(后下)、蝉衣4g、琥珀3g(研末冲服)、川芎3g、茯苓、茯神各5g、白术4g(土炒)、白芍4g、甘草2g,水煎温服,一剂药后睡中易惊,烦躁啼哭等症消除,大便泄泻减为每日2~3次,粪色由青转黄,带有风泡沫。再与原方去朱砂加炒麦芽7g,神曲7g、肉豆蔻3g(面包煨去油)以巩固疗效。健脾止泻。两月后因感冒发烧来诊,得知第二剂药服后,腹泻即止,眠食均佳。
  上述两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求因的治法特点,揭示了惊泻治本的一般规律。但小儿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罹病之后多兼夹饮食、寒湿等邪,故临床尤当详辨病因病机,灵活遣方用药,其效方显。
  
  4体会
  
  惊泻属于小儿的特有病证,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惊恐内迫心肝、心神失守,肝气逆乱,脾失健运所致。其治法以镇惊治本为主,待惊平神宁之后方能给予止泻;小儿属稚嫩之体,发育未完善,所以病后每多兼挟饮食,湿滞等,且多伤阴伤阳之变,故临证施治尤当灵活变通,对惊泻挟湿滞者用药不可纯于收敛,以免闭门留寇。可用川芎、蝉衣、钩藤等品,既能镇惊治本,又可收“风药胜湿”之效。其中,川芎一药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煎剂所含的挥发油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可列为惊泻的首选之品;惊泻日久,脾肾阳虚之证若不及时治疗,则易导致脾肾两败,阴阳两竭,肝木失涵,虚风内动的慢脾风证,先贤张景岳称此为“无阳”之证,病情十分重笃,常可危及小儿生命,对此证不可单服中药,必须结合现代医学的补液、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综合疗法,方可防止病情恶变,以保护儿童的生命。这也是从医者重视生命,保护自我的明智之举。

推荐访问:小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yishe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09/574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