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外渗处理 克林霉素外渗预防与处理

【www.zhangdahai.com--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24-01      克林霉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其药液外渗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不易消失,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我院在2008年5月~12月共发生三起克林霉素外渗,一例致手部轻度功能障碍,另二例恢复正常。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第一例克林霉素外渗患者,由于当时只当一般药物外渗未及时处理,两天后症状未减轻,后再予硫酸镁,地塞米松交替湿敷,症状稍有好转,一周后中药金黄膏、红外线超短波理疗,持续半年之久,仍未取得理想疗效。后两例外渗患者,及时予以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三天后热敷,外渗部位肿胀消退恢复良好。
  
  2 结果
  
  第一例克林霉素外渗患者,由于对药品特性不了解、处理不及时,虽然持续治疗达半年之久,仍留下手部功能障碍;后二例由于有了前一例的经验,处理及时未留下不良后果。
  
  3 药物外渗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由于诸多因素,液体外渗难免发生,但更重要的与护士的穿刺技术、护理责任心有关。为了消除输液外渗引起的护理隐患,在平时的日常护理中,必须高度重视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3.1 药物外渗的预防
  
  3.1.1 合理选择血管:尽可能选择弹性好、充盈度好、回流通畅,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避免有炎症、硬化和滑动的血管及靠近关节处的血管。
  
  3.1.2 充分了解药物特性,注意药物浓度。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易损伤血管内膜,故给药浓度必须按医嘱稀释、摇匀,根据要求调节好滴速,可减少对血管内膜的刺激。
  
  3.1.3 提高护士穿刺技术,避免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3.1.4 加强护士责任心。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特别是对急危重、神志不清、年老体弱、小儿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3.2 药物外渗的处理
  
  3.2.1 一般性药物可不必处理,拔针后暂时不要热敷,以免穿刺处血管扩张引起渗血,加强局部肿胀,通常两天后再热敷,促进肢体局部血液循环,利于消肿止痛。
  
  3.2.2 除抗肿瘤药外,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克林霉素一旦外渗,应立即停止该药,保留针头,尽可能回抽残留的药物,同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及时予以硫酸镁、或酒精、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不同浓度液体湿敷,利于肿痛消退,根据情况两天后热敷,必要时辅以金黄膏、红外线,促进扩散吸收,措施越早疗效越好。
  
  3.2.3 密切观察,及时沟通,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
  

推荐访问:霉素 克林 预防 外渗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yuango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11/902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