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历史 清末民初陶瓷业的革新与发展

【www.zhangdahai.com--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摘 要:从民国初年至1931年,全国先后兴办了30多家瓷业公司,以生产日用粗瓷为主。这一时期我国步入了陶瓷生产企业化的轨道,但民国生活瓷一直在困境中艰难前行。   关键词:民国时期;陶瓷企业;民国瓷器
  
  1 创办新兴陶瓷企业
  
   中华民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乱,社会不稳定,当时陶瓷生产业受到严重的阻碍,洋瓷的低价倾销致使采用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的瓷业受到严峻的挑战,但陶瓷技艺及生产管理仍在艰难中前进。民国生活瓷是在我国陶瓷发展史最艰辛的时期发展起来的。清朝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内忧外患、外国列强入侵,洋货趁此涌进国门,当时生活用瓷备受冷落。为了抵御洋货,振兴中华瓷业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开办瓷业公司,他们的爱国之心就像窑火一样炽热。
   从民国初年至1931年,全国先后兴办了30多家瓷业公司,以生产日用粗瓷为主。这一时期我国步入了陶瓷生产企业化的轨道,但民国生活瓷一直在困境中艰难前行。当时出现的瓷厂有:福建省于1904年在厦门创办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江西省萍乡于1905年创建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省在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与江西瓷业公司同期成立的,其性质是官商合营的机构,大约成立于宣统二年,当时的公司聘请了日本的陶瓷技师,引进了景德镇的技术工人和日本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革新,釉下五彩瓷器就是当时创制成功的,与此同时大批优秀人才也被培养出来,该公司的综合规模比其他几家瓷业公司要大,出品种类也要多。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瓶获得了金牌,为我国争得了荣誉;江西景德镇于1906年前后筹办景德镇瓷业公司;四川泸县于1909年创办川瓷公司;1910年,江西省在景德镇创办江西瓷业公司,在鄱阳设立分厂;江西瓷业公司创建于1910年,该公司的经营持续到1949年,其性质是官商合办的,在当时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瓷业公司。同盟会员罗康主持该公司事务,招集了很多陶瓷绘制高手进行陶瓷绘制,团队基础雄厚,制作产品精良,江西瓷业公司在当时被誉为“当代官窑”,在当时招揽了一些浅绛彩艺人加入到该团队,对于被誉为“当代官窑”的江西瓷业公司的制瓷团队来说,更是锦上添花,该公司包揽了许多清末国礼瓷具。
   其它的民国时期的陶瓷公司还有:1914年,吉林创办了中兴瓷业股份有限;浙江龙泉于1915年创办龙泉瓷业工厂;福建的凤济公司;四川的蜀瓷公司;大成公司;昌州制瓷公司;新华瓷厂;川北瓷厂;川东瓷业公司;兴华瓷业公司;山东博山瓷业公司;河南新安瓷业厂;汤阴瓷业厂;青华瓷业厂;河北有北京瓷业公司;天津振亚瓷器厂等。
  
  2 改良传统生产方式
  
   民国瓷器生产在连年内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社会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进行生产。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内忧外患,战乱不息,使得这一时期的瓷器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总的趋势是处于低潮,但也有精细的产品出现。史载袁世凯复辟登基时曾仿效封建帝王精心烧造了一批署有“居仁堂”款的所谓“洪宪瓷”,质地精良,以致仿制者甚众,质量自然上乘,其选料精细,胎骨很薄。具有造型精细,彩料考究,纹络玲珑俊俏的风格。虽然烧造时间很短,烧造的数量也不多,颇富争议的“洪宪瓷”之谜也是在这个时候给后世留下的。
   在种类繁多的民国瓷器当中,仿古瓷器和生活日用瓷器是主要的两大类型。仿古瓷器多为当时的达官贵人所定制的仿制前代的青花、五彩、粉彩等瓷器。在这个仿制前朝瓷器的过程中所用到的制瓷手法基本上代表了民国时期瓷器的生产水平。质地粗糙的青花、五彩和粉彩是民国时期主要的日常生活用瓷,当时动荡不安的生活背景使得寻常百姓对日用生活器具的要求不是很高。民国时期的瓷器较之晚清时期的瓷器的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了明显的不同,造型越发的淳朴自然,当时最为常见的造型是简单和平直的造型,比较常用的器型有:方形桶、圆形桶、灯笼瓶、扁壶、琼式瓶等。
   民国时期仿古瓷器风行,究其原因主要有官窑体制的瓦解迫使许多官窑技术精湛的工匠流入民间,这些“失业”的官窑工匠迫于生计就想到另起炉灶,索性自己就仿制以前不敢随意仿制的官窑贡品,还有就是利益驱使,社会上对仿古瓷器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大量的利润到了仿制者的手中。数量多、范围广是民国时期仿古瓷器的显著特点,历代名窑瓷器是仿制者的首选对象,更为独特的就是,民国后期仿制民国前期的瓷器。此外,仿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隋唐以及五代时期的白瓷,宋代五大名窑(官、汝、定、钧、哥窑)的瓷器是当时最为常见的被仿制瓷器类型,后来仿制明清时期的最多,尤其是仿制雍正乾隆时期的五彩、斗彩、珐琅彩、红绿彩和单色釉器最为流行。仿制的器具种类繁多,主要有罐、碗、杯、壶、瓶、盘、渣斗、盒等。传统官窑瓷器细腻精美的风格在民国时期的仿古瓷器上有一定程度的继承,但是总体的工艺水平并不是很高。
   民国日常生活用瓷的胎骨较粗,釉胎结合不紧,釉面上气泡和脱釉的现象十分严重。其青花颜色晕暗泛兰,俗称洋兰。洋兰在清光绪末年就已经出现并延续至民国,其纹饰继承了清代在器物上题诗文的传统,但由于文学修养的不足,故格调不高。常见的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美色清华不计年、是真名士自风流;闲坐轻舟泛碧溪;读书声里是吾家;读尽人间未见书;平生总是为书忙及女士读经史,书中好玉音;雅言不出诗文外,琴德原超丝竹间;人生何事能如意,富贵长生乐有余;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等。
   民国时期瓷器装饰手法较前朝的独到之处就是其彩绘瓷器装饰手法的发展和装饰题材的丰富。当时的装饰题材有:人物、山水、八仙、二十八孝、三国故事、竹林七贤、婴戏、喜字、福字、寿字云龙、云凤、松鹤、松鹿花鸟、缠枝花卉、牡丹、柳树黄莺、五伦图、石头记、梅兰竹菊、八宝、吉祥如意、蝴蝶、喜鹊登梅等;清咸丰年间风行的浅绛和民国初年兴起的新粉彩都是清末民国初期彩绘装饰的变革和发展。
   民国时期还出现了贴花瓷器,有的瓷器全部贴花,有的则一部分贴花,一部分为绘画。贴花即将印有花纹的贴花纸转贴在瓷坯上,再入烘炉中烘烤。贴花纸系有胶质拷贝纸印刷而成。这种纹饰较手工彩绘的纹饰细腻,用手抚摸釉面平滑,没有手绘凹凸不平的笔痕。
   新工艺的出现和新技术的发展促使民国短暂动荡的几十年中,陶瓷产业也在不断向前行进。
  
  3 引进新的管理制度
  
   熊希龄在亲任了湖南官立陶瓷学堂的校长之后,担任湖南瓷业公司的总经理,而学堂监督由文君铎担任。当时的公司聘请了日本的陶瓷技师,引进了景德镇的技术工人,采买了许多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革新。
  
  4 快速提高生产效率
  
   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使得民国时期陶瓷产业的发展艰辛备至,当时许多有志之士想尽办法来促进当时陶瓷业的发展:在陶瓷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聘请国外的陶瓷技师和技术高超的制瓷匠人来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用来进行陶瓷的制作和装饰,新式学堂打破了师傅带徒弟、父传子、子传孙的封闭教育模式,培养出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继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彩瓷装饰手法,醴陵的釉下五彩,浅绛彩以及新粉彩都是当时比较成熟的装饰技法,这些系统的装饰手法提高了绘瓷技术,并且对后来的彩瓷装饰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制瓷的原材料方面,除了自己事先具有的原料,还大量购置国外的原料,和国内自产的原料混合配比,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制瓷设备上,购买了许多当时日本最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还从德国引进球磨机、泥浆泵、选磁机、电磁压机等制料设备,新设备的到来,大大地提高了陶瓷生产效率。
  
  5 结 语
  
   民国时局动荡,经济萧条,连年的战争严重摧毁了中国的瓷业生产,然而,社会变革同样给瓷器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挽救陶瓷业颓势的新政,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陶瓷业的近代化,推动了陶瓷业的发展,而且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改进,瓷绘名家艺术个性的释放和发挥,现代绘画形式的感染,社会风气民主化、平民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上流社会的各种特殊需求等,民国瓷器在品种的创新和开发方面、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方面,成绩可观,硕果累累,充分体现出古今相交、雅俗共赏的时代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金登兴.龙泉瓷厂厂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
  [2] 陈鲲修,刘谦纂.民国醴陵县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 佛山大学石湾陶瓷艺术研究课题组.石湾陶瓷艺术史[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推荐访问:革新 陶瓷业 民初 清末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yuango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21/2718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