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古代建筑空间的差异性:古代建筑的特点

【www.zhangdahai.com--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空间主要是在以庭院结构为主的横向空间上发展,而西方建筑主要是在以向上的高度空间上发展,对于这种中西古代建筑空间的差异,本文主要从当时的建筑材料、社会观念意识、宗教文化、光的利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建筑空间形态。
  关键词:建筑空间 宗教 自然
  
   自古以来,建筑就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门实用的艺术典范,它的精华是实现了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展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在古代历史时期,由于中西方地域环境和人们观念意识以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中西方建筑空间的差异性。
   建筑虽然作为一门艺术,但明显不同于绘画,这归于它所实用的材料、结构和功能不同,同样我们必须置身于它的空间中才能够欣赏它,所以建筑的表现形式首先就是空间。中国和西方古代建筑空间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中国传统建筑高度重视群体组合,力求通过若干单体建筑物的联系组合,扩大建筑规模,丰富空间关系,强化审美效应。一般是以庭院结构为基础的建筑群,各个历史朝代基本一个模式没有大的变化,但西方建筑注重向上空间的发展,在高度上较中国有较大的差异,一般顶部较尖,而且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风格,可以先后分为:希腊柱式、罗马拱顶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古代建筑空间的差异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筑材料的不同引起建筑空间的差异
   数千年来,中国建筑一直以木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并创造了与之相应的完善的建构技术。这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一个孤例。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洲西方国家凡是取得过伟大成就的建筑体系,基本上都采用砖石结构。作为建筑材料,木材与石材各有短长,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之所以中西建筑材料出现这种区别,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文明区域中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与该区域地理自然条件所提供的材料资源有紧密的关联。中国古代文化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因为当时当地盛产木材,多森林;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与木材轻巧、简便、灵活、坚韧的特性存在天然的联系,所以木材就成为建造房屋的主要材料。于是,这种以木构架为承重骨架的建筑空间结构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而古代希腊和罗马都是地处地中海沿岸,石材丰富,所以建筑多为石材结构,虽然考古发现它最早也是起源于木质结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石材建筑形成了西方建筑的主流,相对于木制建筑,石材建筑不利于建造但有利于向高度上挺立,不利于采光而能营造神秘、幽暗的空间,不利于施工而利于包寻,这些特点刚好满足了西方宗教建筑在高度上的需要及永恒的坚固。
   二、观念意识的不同引起建筑空间的差异
   中国古代的建筑是多个房屋组合的建筑群,在空间上是横向发展,一般的平民住宅是四合院式的庭院结构,这种院落住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形式,其围绕家族血缘的人伦秩序而与自然和谐交流的结构形式,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主题。庭院或天井与阴雨风雪的直接呼应,使居住者身处家中也能感知节气的变化。庭院生活对空气、阳光、雨水的依赖和利用,使人的生命与自然紧密联系。
  此外,院内空间具有隐蔽性,在这个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放大发展就形成了辉煌的皇家建筑群,这种空间结构具有相当浓厚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因为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人们比较安于天命,在建筑结构上也无法得到创新,因此,长久已来便形成了这种建筑格局。
   而在西方由于古希腊城邦经济和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军事战争,人们的观念意识具有开放性,加上希腊神话的浪漫特征,使得西方人的思维比较活跃,敢于创新,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西方的建筑在空间和造型上有了多种不同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闭合式建筑属于封闭类型,虽与自然亲近却是封建保守观念的体现,而西方是展示类型的建筑,是强化自我的观念意识的体现。
   三、宗教文化的不同引起建筑空间的差异
   中国社会的世俗色彩比较浓厚,重风俗重秩序,受佛家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建筑在空间布局上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把建筑的形式规范作为僵硬的教条,所以中国的佛教寺院一般都与山水相依,在平面布局上与自然相融合,力求天然,包括林木山石都尽量使用天然形成的,在景物的设计元素上也注重细节,使得整个寺院成为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美景。而西方社会中的宗教气氛比较浓厚,往往经典的建筑不是凡人的住宅和宫殿,而是精美的教堂,如欧洲中世纪后半期的宗教建筑,是西方古代宗教建筑的典型式样,主要特点是教堂都有一个尖尖的顶盖伸向蓝天,体现了超越尘世的宗教精神,因为西方人不是为了给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寓所,而是更注重给灵魂寻找一个栖息的圣地,所以这些教堂往往建在城镇中心,单体空间形式比较巨大,装饰色彩也比较精美,希望它能够永久的保存下去,因此这种神秘幽暗的空间结构显然与宗教建筑是一脉相承的。后来这种带尖的哥特式建筑也蔓延到公共居民用建筑。也就是说中国的建筑占居着地面,而西方建筑占居着空间。
   四、对光的认识不同引起建筑空间的差异
   光在人们是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使万物能够生长,包括人类,当然,没有光亮也就感觉不到任何色彩和一切物质,所以光的存在自然也对建筑的空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建筑,无论从平民住宅还是宫殿在数千年间都比较忽视光在室内的利用,没有把光线很好的引入到更多的空间中。而在西方的建筑中,自两千年前的希腊罗马就用开窗方式把光线引入建筑室内大空间,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更是大窗户玻璃,更注重了光的利用,因此在各自的空间设计上出现了不同的特点。
   总之,中西方古代建筑空间的形成都与各自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始终遵循人文主义精神理念,讲究与自然和谐的因素,而西方建筑在空间上则多加入个人创造的成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需要不仅满足于使用功能,也更注重建筑的空间形态美,同时钢筋水泥加玻璃的高层现代主义建筑空间模式形成了世界各地建筑的主流,而中国建筑也逐渐融入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希望中国建筑在这种世界现代建筑的潮流下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特色,能够设计出更多优秀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4
  [2]范梦.艺术美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
  [3]田川流.艺术美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7
  [4]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推荐访问:差异性 浅析 中西 古代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erenzongjie/yuango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322/2871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