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8例临床分析|被猫抓伤狂犬病案8例

【www.zhangdahai.com--妇联公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484-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兽均可感染,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文献报道其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10日,长的1年,多数1~3个月。我县2007年5月~2008年3月共有8例发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37~75岁,平均49岁。
  1.2 临床表现:潜伏期:2天1例,7天2例,10天~1个月5例。症状:发热7例,伤口周围麻木、刺痛、虫爬感6例,对疼痛、风敏感4例,恐水症状7例,流涎5例。
  1.3 实验室检查:血:WBC基本正常或偏高,肝功异常,转氨酶增高5例,CK增高3例,肾功能基本正常,电解质表现为低钠低氯。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动过速。
  1.4 诊断与治疗:8例患者均有狗咬伤史,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不难作出正确诊断,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重在预防,该8例发病患者均未及时对伤口进行正规处理,未进行疫苗注射。
  1.5 结果:8例患者均在发病后3~7天均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2 讨论
  
  我国属狂犬病高发国家,近年来,随着养犬数量的增加,狂犬病疫情有增大的趋势。温暖的夏秋季节是狂犬病高发时期,发病与死亡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我国狂犬病主要流行于农村,农村养犬普遍,而免疫覆盖率低。加上农户防范意识簿弱,被犬等动物咬伤后就医不便,或因昂贵的医药费用而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发生狂犬病的危险性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暴露后的处理是否及时,咬伤部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和咬伤先后和伤口的严重程度有关。一般认为先咬伤者,狂犬动物唾液腺中病毒含量高,故发病机会较多,咬伤的伤口愈大、愈深和多处受伤,其发病率愈高;咬伤头面部与上肢的发病率最高,这是由于伤口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近、潜伏期短、没有足够时间让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在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之前将病毒中和。与有无衣着和衣着薄厚有关,隔着衣服被咬伤者发病机会少,冬季衣着较厚,暴露部位少,感染机会少则发病率低。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发病原理分为3个阶段:(1)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2)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3)向各器官扩散期[1]。
  本组病例体会有:(1)由于该病可防难治,需加强宣传,让全社会的人重视此病。(2)该病的潜伏期由过去的10天缩短到2天,对诊断提供新的依据,而不再拘限于潜伏期小于10天而误诊。(3)对于临床特点不典型的病例注意患者的眼神很重要,清醒患者的眼神均有恐惧的表现。(4)治疗上特别注意监护,防止患者自伤或攻击他人,因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故充分的镇静可减少患者的痛苦符合伦理。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传染病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7.
  收稿日期:2008-03-26

推荐访问:狂犬病 临床 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fuliangongwen/2019/0302/157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