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_甲状腺癌有ct放射史

【www.zhangdahai.com--经贸招商公文】

  【摘要】 目的 对甲状腺癌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根据其强化改变,评价其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甲状腺癌患者均做CT检查,对病灶行薄层(2~5 mm)增强扫描,分析动态增强变化,评价CT强化方式及特点。结果 甲状腺癌各型CT影像强化密度不同,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诊断。结论 甲状腺癌CT增强扫描对反映病变的血供变化过程及强化特征,以及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CT扫描;甲状腺癌;临床意义
  
  以往对甲状腺癌的CT诊断报道不多。2002年4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进行甲状腺CT动态增强检查患者354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各类甲状腺癌32例,癌变率为9%。本文回顾分析和评价CT扫描的定性价值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全部做增强扫描,男4例,女28例;年龄10~76岁(平均49.3岁);病灶直径0.4~5.6 cm。
  1.2 CT检查方法及参数 采用HITGE4排全身高速螺旋CT扫描仪(美国),患者仰卧,颈过仰,扫描前训练患者的呼吸和屏气,尽量保持呼吸平稳,禁吞咽。扫描范围为舌骨至颈根部T2水平。根据病灶大小,扫描设置螺距比(Pith)为1∶1,扫描层厚为2~5 mm,行上肢肘前静脉推注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300 mgI/s),扫描参数:120 kV,200 ms,软组织窗(WW450,WL45)。在图像处理与分析中,将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数据图像全部以2 mm层厚重建后,避开囊变、钙化、坏死区,对病灶及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对比数据测量。
  
  2 结果
  
  2.1 病灶类型、发病部位、大小 32例甲状腺癌中,12例为乳头状甲状腺癌,6例滤泡型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鳞
  状细胞癌,1例甲状腺髓样癌,1例未分化巨细胞型甲装腺癌;女性发病率占87.5%。病变位于左侧叶12例,右侧叶15例;5例为双侧叶,两侧发病率为15.6%;病灶最大4.7 cm×5.6 cm,最小0.4 cm×0.5 cm;病灶栓出率为96.7%。此与文献报道[1]相似,且大部分病灶在平扫时即能显示为异常密度灶,甲状腺癌症可为单发也可为多发融合,病灶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15例,形态不规则占17例,合并钙化14例,本组中伴有囊变及液化坏死病例13例,约占40.6%。在甲状腺癌中有50%~75%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本组11例伴有多发肿大淋巴结,约占34.3%,其中3例颌下及颈部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4例气管受侵,颈动脉鞘、肌肉受累3例。本组研究显示甲状腺癌的诊断率为75.5%。生化检查:所有患者中总T3、T4及游离T3、T4、TSH均在正常范围内,2例TmAb升高,1例TpoAb升高。
  2.2 病变强化方式 各型甲状腺癌经CT增强扫描后强从方式为多样性,大致分为:不均结节样强化、薄壁强化(仅见病原体灶周缘环状增强)、无明显强化、向心性强化、逐渐一致性强化等影像学改变。
  
  3 讨论�
  
  甲状腺组织因含碘高,与周围组织自然对比度好,而甲状腺病变原因是弥漫性病变或是结节性病变常常导致病变组织含碘量的发生改变,从而使甲状腺的整体或局部的密度减低,平扫时就易被CT所发现[2],同时,增强后本组绝大多数病例观察,病灶虽有增强,但起始密度短期往往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另外,因为正常腺叶实质较肿瘤内的含量为多,故增强后图像显示密度差异更为显著[3],显示病原体灶较为理想。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甲状腺癌中并非所有病例都显示为肿块,当癌肿较小时,甲状腺叶形态可无增大或变形改变:①破边征:因肿瘤呈浸润生长,无论增强前后显示病灶始终无完整包膜,边缘部分残缺,多见于乳头状癌;②晕圈征:肿块无论大小,平扫或增强,病灶轮廓模糊,无增强后廓清征象,隐灶癌多见,病灶虽小,但边缘及境界始终不清;③壁结节:在平扫时低密度灶内可见不规则整壁结节,增强后中度以上不均匀强化;④病灶结构紊乱:当肿块内组织结构紊乱时,多伴囊、实性及钙化混杂改变,且组织有坏死,形态多变以滤泡型癌多见。 �
  甲状腺癌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多变的特征,给术前明确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有时当甲状腺癌向邻近脏器侵犯和转移时,如有以下征象则更有助于不断改进性病变的诊断。①气管壁受侵破坏或被病变包绕大于管腔1/2以上且境界不清;②颈部肿大淋巴结与四周腺内病变的坏死、强化特征相似;③病灶呈浸润生长,导致病灶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病变与腺体外邻近组织器官的分界模糊;但须除外手术、创伤后改变等情况,皆强烈提示为恶性病变。有时甲状腺内病变同时伴有肿大淋巴结时,如立即诊断甲状腺癌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常可导致误诊[4]。本组研究与文献报道相符,甲状腺病变并非都是癌变,伴发肿大淋巴结有时可为反应性增生;本组11例甲状腺癌伴有多发肿大淋巴结,约占34.3%,其中3例额下及颈部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约占9.3%,其特征为淋巴结多发,境界较清,大小不一呈散在分布,密度均匀无液化、坏死及钙化形成,增强后轻度强化。本组遇1例右侧甲状腺癌伴紧邻气管内侧壁上无强化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后以纤维支气管镜证实并非癌变浸润,而是气管腔内壁黏附黏液团块。此外,在本组甲状腺癌患者中,血型为“O”的患者占了56.7%,其余各血型分别仅占6.7%~20.1%,此种数据文献从未有报道,是否有相关意义还有待今后研究总结。�
  综上所述CT扫描经平扫与增强后,并结合影像的前后对比,能反映甲状腺癌的强化特征,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但本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本组遇1例微灶癌直径4 mm,CT先行2 mm扫描,因病灶血供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差异,导致增强前后未能将病灶明确显示,手术后经病理才证实;少数弥漫性肿大患者中,当病灶多发伴部分癌变时,CT图像所提示的病变往往与病理实际采样取材之间尚存在一定差异性,以上不足还有待于今后不断总结,同时紧密配合临床,及时与病理对照、随访,从而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杨亚英,包颜明,陈边友,等.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CT表现对比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4):209-211.
  [2] 白人驹,张云亭,冯敢生.内分泌疾病影像学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
  [3] 周康荣.胸部绒布面部CT.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67.
  [4] 罗德红,石木兰,李复.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36-39.

推荐访问:扫描 诊断 价值 临床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ngmaozhaoshanggongwen/2019/0405/5718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