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合作教育,不断完善培养内涵】如何培养气质和内涵

【www.zhangdahai.com--精神文明建设】

  【摘要】本文着眼于兵团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探析了兵团纺织专业今后发展的路径及人才培养的体系构架,拓展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其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和观点为新疆及兵团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兵团职业教育;纺织专业;合作教育模式;人才培养内涵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拓展人才培养新内涵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兵团高等职业院校纺织专业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创新,不断丰富合作教育的内涵,先后总结出了“订单式”、“2+1式”、“候鸟式”等多种适应企业生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兵团纺织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在新形势下,这些方式与兵团纺织业迅猛发展的现实需求已存在较大差距,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行业企业用工需求。探索适应兵团纺织业跨越式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但已成为有效解决当前兵团纺织业人才需求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且更成为兵团职业教育纺织专业发展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合作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1.体现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200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特别强调:“要努力把职业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得到了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广泛认同,也指导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坚持面向社会的合作教育方针、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也代表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未来的发展趋势。
  2.体现了当前兵团纺织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兵团纺织行业发展所面临人才短缺的突出矛盾本质上是兵团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合作教育的建设,职业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服务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吸引其积极主动地与之合作,切实把“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如:将兵团职教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灵活性和培养能力的适应性结合起来、将人才培养的规模化和人才质量的标准化统一起来,为人才培养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有效缓解兵团纺织行业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3.体现了兵团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制约,当前兵团职业教育还存在:总体规模小且职教资源分布不均、院校的教学质量偏低且师资和专业结构不均、人才培养“计划性”较强且主体类型单一、受传统课堂式授课影响较深且服务理念薄弱、发展资金上受政府拨款条件的限制较小且来源渠道单一等不利因素,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兵团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和兵团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兵团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日趋加快。2004年,成立了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09年被国家正式确立为百所示范性高职学院。兵团所属两所高校也相继成立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职业培训机构,兵团管辖范围内的14个师、市也相继成立了50余所职业技术学校(03年整合为23所),基本形成了办学层次的高、低搭配和职业教育覆盖全兵团的职业教育格局。但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兵团职业教育与兵团经济跨越式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依然还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发展的动力仍然不足。
  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兵团职业教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职业院校必须要与政府、行业企业等社会部门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同形成合力,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纺织专业合作教育中探索的一些成功经验已经得到兵团职业教育界广泛关注和普遍肯定,其经验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院校不断推广、实践和创新。
  4.有利于兵团政府对纺织业宏观调控
  政府在“合作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然而,从中国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省市的实践中却能够注意到政府应发挥的作用却常常缺失,主要表现在:由于国家缺乏有关校企合作的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一是容易造成校企合作间的权利、义务等的难以界定,操作起来随意性和盲目性很大,会使企业在没有看到实质的利益时缺乏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二是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在发挥职能作用时缺乏明确的衡量尺度,在参与合作教育的协调时难度加大,热情降低。所以,建立好兵团职业教育纺织专业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兵团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在进行合作教育过程中的任务和责任、权利和义务,不但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建设中来,而且也更有利于兵团政府对兵团纺织业改革发展的宏观调控。
  二、继续深化实施“合作教育”,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立足于兵团实际,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办学,不断深化发展内涵,切实提高兵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综合实力,实现纺织行业与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是解决兵团纺织业跨越式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问题的根本。
  根据当前兵团纺织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通过组建纺织行业“职教集团”、“职教联盟”等职教形式不但能体现出兵团纺织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强烈夙愿,而且可以更好体现出职业院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的发展方向。兵团纺织专业职教集团的建立可以使传统职教模式从过去办学主体单一、教学方式狭隘的人才培养实践中解脱出来,逐步形成政府、企业、院校三方共同参与、办学主体多元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形成兵团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特色。
  1.构建兵团纺织行业职业教育集团
  职教集团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产生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是我国职业教育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发文成立的职教集团和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紧密型合作组织305个,吸纳成员单位6000多个④,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正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主流,全国各地实践探索的步伐正逐步加快。从目前研究的成果看,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联合组织”论,既联合组织内的各个独立法人单位之间与“联合组织”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主要参与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其代表余秀琴认为“职教集团是以资产联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学校为核心,基于行业(专业)、地域或原有的建制基础,联合学校、企业、政府或其它社会团体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法人联合组织”⑤;另一种是“办学联合体”论,既联合体内的各个独立法人单位之间与“联合体”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共同经营联合体内的职业教育办学。其代表高卫东认为“职教集团是指由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⑥。
  由于当前兵团纺织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突出的用工矛盾,加之兵团职业教育内部结构还存在不平衡,因此,构建“兵团纺织行业职教集团”显得迫在眉睫。集团的建立不但有利于兵团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更便于发挥合作教育的整体优势,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途径。
  2.构建“兵团纺织行业职教集团”的意义
  全国各地的实践证明,职教集团的优势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优化校际资源的配置、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职教内部院校更具开放性,教学通用度高、共享性强,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可以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推动学校与企业双赢发展。
  (1)有利于合作教育的深化与实施
  当前兵团纺织业结构分布现状是:棉花产地虽遍布全疆范围内十几个师,而纺织业却主要集中于农八师石河子市和农一师阿拉尔市,除纺纱、织布外,纺织产品结构要大幅提升;兵团职业教育的分布现状是:职教优势资源主要集中于北疆天山北坡一带,尤以石河子最为集中。由于环境条件限制,这种不平衡短期内很难改变。职教集团的建立可以使纺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基础更加规范。围绕纺织专业建设,对兵团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人才培养资源和条件改善等诸多方面增加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合作的层面也会更加广泛,有利于合作教育的深化和顺利实施。
  (2)有利于政府发挥对纺织行业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政府在合作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政策、标准的制定以及引导、组织、协调与管理等。建立“兵团纺织行业职教集团”能够促使行业内相关的各种政策、标准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具体实用,可操作性更强。通过对集团施加影响,有利于兵团政府发挥对区域内纺织行业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3)有利于当前兵团纺织业人才需求问题的有效解决
  “兵团纺织行业职教集团”能更好地促使教育资源的整合,使院校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校企间合作更加宽泛,便于发挥职业院校整体优势,使纺织人才的培养针对性更强、质量更好、效率更高。
  三、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构架体系,不断提升合作教育发展内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兵团高等职业教育纺织专业发展的核心,而且也是有效解决人才需求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角度看,兵团纺织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寻求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本质上是属于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和模式创新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培养和如何培养的问题。二者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中不同层面的要素,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互为联动又各为体系。
  1.兵团高等职业教育纺织专业合作教育模式内涵
  其含义为:以解决兵团纺织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参与下,以互利互惠、相互信任为基础,由兵团内纺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等相关机构或组织共同组建起“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把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岗位职业能力训练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三方”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2.兵团高等职业教育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架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高职教育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构成包括: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多元等体系建设方面。其构成体系的要素中,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内涵式发展构成要素体系的逻辑起点,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创新是实现内涵发展构成要素体系的核心,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人才培养评价多元则是提升内涵建设的有效保障,三个层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联动①。通过借鉴当前这些最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逐步探索与完善适合兵团特点的高等职业教育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架体系。
  (1)兵团纺织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研究认为:人才培养规格是在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上对培养目标进行具体化,其内涵包括知识、能力、素质,高职人才培养规格体系的内涵,包括基于认知规律特点的基础知识体系,基于岗位标准要求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系、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体系等三方面子系统①。因而,他把高职教育归结为是一种系列人才类型的教育。
  借鉴此观点,通过对兵团所属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专业多年办学实践总结,并结合当前兵团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和兵团纺织行业发展的实情,把兵团高职教育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以满足当前及未来兵团纺织业发展的实际用人需求为目标,按照国家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培养出既掌握一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生产的操作技能、又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自我提高与实践创新的专业技术劳动者。按照这个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依据兵团纺织业生产岗位群的实际需求,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纺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如具有较强的设备使用、检测、维修及调试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职业基本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优化实施课程建设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其在不断探索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该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指导思想,既:与区域内纺织行业、企业合作研究确立岗位群,围绕岗位群建设定方向(专业)、围绕专业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课程内容,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最终完成人才培养规格中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兵团高职教育纺织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体系构成。
  (2)兵团纺织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与评价体系
  由于合作教育涉及到相关职业院校、纺织行业与企业、社会各界、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所以要使人才的培养得以顺利实施,一要最大限度发挥各方面作用,二更要有可操作的科学、稳定的人才培养保障制度。借鉴目前职业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各地实践经验,兵团职教纺织专业合作教育可以从建立机构、制定和签署具有一定法律效应的合作协议、建设兵团纺织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先期开展工作。
  (3)建立兵团纺织行业人才培养预警机制,促使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就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②。由于目前兵团经济发展总量有限、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致使区域间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平衡,加之纺织行业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发展的不确定性很大。从目前学生就业情况看,经常会出现两大突出的矛盾:由于经济发展总量有限,兵团内每年所增劳动岗位数量远远跟不上各院校毕业生增加的数量,学生就业长期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院校又是解决普通技术岗位就业的主渠道。在目前情况下,兵团职业院校应该强化整体协作的意识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纺织信息预测机构和稳定有效的运行机制,大力加强与兵团内纺织行业协会及企业的交流、增强信息收集与分析预测的能力,使有限的纺织专业职教资源发挥更好的效能,努力提升培养人才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小华.冉云芳.从区域经济特点看职教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2010(06).
  [2]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余秀琴.职教集团化的可行性理论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4]高卫东.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类型与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4(34).
  [5]董刚.杨理连.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2010(23).
  [6]杨学志.陈宏.就业视角: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06).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疆石河子市2010年软科学研究计划科技立项研究课题“兵团纺织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课题编号:2010R0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0年软科学研究计划科技立项研究课题“新疆兵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问题研究”的子项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YD51)。
  作者简介:杨学志(1968―),男,江苏宿迁人,大学本科,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推荐访问:不断完善 始终坚持 内涵 培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gongwendaquan/jingshenwenmingjianshe/2019/0316/1616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