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 [半夏泻心汤治验体会]

【www.zhangdahai.com--表态发言】

  摘要: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夹杂痞证的代表方剂,临床上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分析了痞证的两例典型病案,体会到活用经方应正确地认识方证,而活用经方的关键在于重方义而不拘泥具体方药。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痞证;中医药疗法;活用经方
  中图分类号:R222.19 文献标识码:A 章编号:1673-2197(2009)05-0058-01
  
  半夏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所撰《伤寒论》,是治疗“心下痞”的代表方剂,用于治疗脾胃不足、寒热错杂、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的寒热夹杂痞证。又见于《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后则条文是对前者的具体补充,二者有着相同的病机,即脾胃阳气虚弱,寒热互结,阻滞中焦,升降失调。半夏泻心汤由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甘草七味中药组成,方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黄连、黄芩泻热消痞;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诸药配伍,共奏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之功,祛邪而不伤正,是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笔者跟随导师金国梁教授门诊抄方年余,屡见慢性胃炎宿疾患者投此方而获良效,现摘录两则典型病例以飨读者。
  
  1 病例一
  
  丁某某,男,41岁。2008年4月3日初诊。患者反复胃脘不适年余,时伴隐痛,多方求诊,未能获全效。3个月前曾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Ⅰ级返流性食管炎。现症:胃脘隐痛、胀滞不舒,伴食欲下降、口干,时嗳气,二便可,舌红苔薄略黄,脉弦细。诊为痞证,证属胃热脾寒,寒热错杂,气机痞塞。治宜寒温并用,清胃健脾,理气止痛,降逆消痞,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9g,川朴9g,太子参20g,黄芩9g,川连4g,蒲公英30g,干姜6g,佛手9g,炒枳壳15g,沉香曲15g,白术15g,北沙参30g,乌药9g,延胡15g,白芍30g,炙甘草9g。水煎服,日1剂,连服7剂。1周后复诊,胃胀明显减轻,食欲渐复,无胃痛,惟暖气时发如故,遂去白芍、延胡,加砂仁、白蔻仁各7g,再服7剂,诸症告愈。
  按:该患者虽然有胃脘隐痛的表现,但是仍以胀滞不舒为甚,故不诊为胃痛。初诊,针对本例痛证,于主方中加用芍药甘草汤,盖因白芍性酸,甘草性甘,二者酸甘合化能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加用乌药、延胡以加强理气止痛。二诊,痛证既去,遂去芍甘汤,加用叩仁、砂仁以开胃醒脾,使脾气升而胃气降。最终达到胃脘得舒、嗳气得除的治疗目的。
  
  2 病例二
  
  吴某某,女,50岁。2008年9月6日初诊。患者反复胃脘胀滞不适数年,因症状较轻,且多能自行缓解,未引起重视。1周前上症再发,进食后明显,伴口苦、泛酸、善太息,口干欲饮、纳差、疲乏,舌红苔根略黄腻,脉濡。镜下胃组织病理活检示:轻度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生。诊为痞证,证属脾胃亏虚、肝气犯胃、寒热错杂。治宜疏肝理气、健胃消痞,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太子参20g,半夏9g,黄芩9g,川连4g,蒲公英30g,吴茱萸9g,佛手9g,炒枳壳15g,川朴9g,桑螵蛸20g,沉香曲15g,焦六曲15g,莱菔子20g,川石斛12g,炮山甲9g,炙甘草9g。水煎服,日1剂,连服7剂。1周后复诊,诸症明显缓解,仅食后略感胃胀,余无明显不适。守方再投7剂。1个月后电话随访,无诉不适。
  按:该患者反复胃脘涨滞多年,按之柔软无疼痛,符合《伤寒论》云“心下痞”、“按之自濡”,病机关键为久病伤及脾胃,加之肝气横逆犯胃,虚实夹杂,寒热错杂,阻滞中焦。故投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加用佛手、炒枳壳、川朴、桑螵蛸等疏肝理气制酸,焦六曲、莱菔子等健胃消食,并投以石斛益胃阴,防香燥伤胃。炮山甲功擅消肿散结、散瘀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逆转肠化生的作用。
  
  3 体会
   《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其所记载的许多方剂至今仍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如若辨证得当,施之于临床,每能获良效。活用经方的研究一直都是中医临床研究的重点、热点。
  
  3.1 活用经方的前提――正确认识方证
  《伤寒论》的辨证体系是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汤方证为目。汤方辨证以某一有效方剂对应一典型证侯,通过分析临床证侯,探索其病机及治疗法则,如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等。半夏泻心汤证对应的典型证侯为心下痞,兼呕,兼利。临床应用不必诸证悉俱,关键黾要抓其病机,即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胃气上逆则见呕,脾气下陷则见利。治宜辛开苦降,升清而降浊,寒温并用,调阴而和阳。
  
  3.2 活用经方的关键――重方义面不拘泥具体方药
  活用经方的思路有主证对应法,即“有是证便有是方”;病机求同法,体现异病同治的原则;治法类从法,如肿瘤治法中的清热解毒法,可用白虎汤;以及药理演绎法,从现代药理学的角度拆方分析。上述诸法体现在选用经方上。而当经方确定后,该如何运用?是不更动一味照原方使用(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所力倡),还是根据方义加减使用呢?笔者认为因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变化,照搬照抄经方缺少变通,应重方义而不拘泥具体方药。如用于“心下悸,欲得按者”的桂枝甘草汤,桂枝辛温,甘草甘平,二者合用辛甘合化,阳气乃生,使心阳得复,悸动自安。原方仅两昧中药,恐药力有所不及,若加用薤白、附子等辛温通阳类药物,可与桂枝起相辅相成的效用。同理加用黄芪、党参等可增强甘草益心气之功。简言之,就是经方中的一药,代表的是同性质的一类药物。
  
  责任编辑 曾楚华

推荐访问:泻心汤 半夏 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biaotaifayan/2019/0322/2963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