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师的自我防护|口腔医师考试

【www.zhangdahai.com--表态发言】

  (水富县人民医院,云南 水富 657800)��      摘 要:口腔医师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在口腔诊治中,须注重自我防护。作为口腔医师,其职业危害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感染危害;二是来自消毒剂的危害。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医师必须对各种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关键词:口腔;感染;自我防护�
  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83-01�
  
  口腔医师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口腔诊治过程中,许多病原微生物经血液、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均可得以传播。因此,口腔医师应了解各项操作中易被感染的因素,掌握职业防护知识,重视职业防护措施。�
  
  1 职业危险�
  
  1.1 感染危险�
  据统计我国约有10%~12% 的人为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倍增趋势。口腔门诊患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患者多、流量大及诊疗工作的特殊性,都易造成医护人员的医院交叉感染。引起医护人员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但目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以及疱疹病毒。有研究报道,乙肝患者的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达50%,而诊室物体表面检出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达6.3% ~22.2% 。口腔门诊医护人员由于职业特点,在特定的环境中工作,手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治疗器械,易引起乙肝、丙肝的传播,其它病毒类疾病亦如是。在诊疗操作中,医护人员会与患者密切接触,从而直接污染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致感染的发生。�
  1.2 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
  口腔科小器械的灭菌是个疑难问题,既要保证灭菌合格,又不能影响器械的使用性能。戊二醛属高效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及真菌与病毒,对艾滋病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也有杀灭作用,腐蚀性较小。因此,一直采用戊二醛化学浸泡灭菌口腔科的特殊医疗器械,但戊二醛对皮肤和黏膜有轻度刺激性,并有难闻的醛气味,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易引起过敏、哮喘、咽喉炎、鼻炎及皮炎等。过氧酸气体和溶液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繁殖体、病毒以及细菌芽胞均有杀灭作用,是口腔门诊常用的消毒剂。但过氧乙酸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
  
  2 以牙科手机为载体的交叉感染及口腔医师的个体防护�
  
  2.1 感染机制�
  牙科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科使用频率最高、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载体,其在停止转动的瞬间,机头部位呈负压状态,可以导致口腔中的唾液、微生物、血液等回吸人手机内部,微生物可在手机内部死角处繁殖,再次使用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喷出的水雾进入另一患者口腔,造成交叉感染 。这些带菌水雾同样可进入防护不良的口腔医师眼、鼻、口腔或破损的皮肤内而造成感染。�
  2.2 口腔医师的个体防护�
  2.2.1 加强牙科手机消毒灭菌�
  严格执行一人一手机原则。牙科手机消毒是牙科感染控制的重点,有研究表明 乙肝表面抗原的污染率在综合医院各科室中口腔科居首位,而高速手机是使用频率最高、最易造成交叉感染的载体。因此,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是口腔专业界的共识 。由于牙科手机结构复杂,使用后应将手机空转30 s,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然后采用高温压力消毒灭菌机消毒,灭菌后备用。�
  2.2.2 落实口腔医师基础防护措施�
  ①口腔医师应配戴帽子及一次性口罩,且要及时更换一次性口罩,因为有效保护时间为30~60 min;② 口腔医师应在治疗前后均用抗菌液洗手,并做到1例患者换1双一次性手套;③ 口腔医师应配戴保护性眼罩,并随时消毒;④口腔医师应穿高领长袖紧袖口的工作上装及长裤操作。
  
  3 口腔治疗时易造成的感染及口腔医师个体防护�
  
  3.1 避免治疗过程中的感染�
  在超声波洁牙、开髓、制备洞型、冲洗、吹干窝洞或制备修复牙时,超声波沽牙机、高速手机、气水枪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原微生物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被污染的空气有可能引起口腔医师医院感染。牙体治疗时,患者口腔的血液、唾液溅入医生眼、口腔等部位也可能造成感染。�
  3.2 口腔医师个体防护�
  除要落实基础防护措施外,超声波沽牙时,应先让患者用抗菌液漱口,应将沽牙区与其它治疗区隔离,以免口腔医师在口腔飞沫中呼吸造成交叉感染。治疗牙齿、制备牙齿时,应正确使用橡皮防水罩,因橡皮防水罩是隔绝患者口腔唾液与口腔医师接触的最好办法。另外,应对治疗室的空气、台面、地板进行定期定时消毒。如果治疗时患者口腔的血液、唾液溅入医生眼睛、口腔等部位,应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4 意外损伤时易造成的感染,局部处理及口腔医师个体防护�
  
  口腔医师在治牙、拔牙、去除不良修复体时被污染的利器刺伤皮肤、手指,这类意外的职业暴露危险性最大,最易被感染性病原体,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感染,引起相应的感染性疾病。�
  局部处理及防护:如发生皮肤黏膜针刺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 乙醇、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包扎处理。如怀疑有HIV和HBV感染,应立即进行被动免疫和检测。�
  口腔医师应提高自身抵抗力,定期检测血液,注射乙肝疫苗等,应严格安全防护,对可疑病人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切断感染原。总之,口腔医师预防交叉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了解易被感染的因素,加强防护意识,并采取最好的防治交叉感染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敬珍,沈迈旗.加强口腔科消毒灭菌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5(2):86-87.�
  [2] 周惠平.医院感染一临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2001,2(8):25.�
  [3] 窦建.基层医院口腔科感染因素及个人防护[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36.�
  (责任编辑:姜付平)

推荐访问:医师 口腔 防护 自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biaotaifayan/2019/0322/2989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