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问题:急诊科护士压力源研究论文

【www.zhangdahai.com--代表发言】

  摘 要:压力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职业压力源属于社会性压力源,是最广泛存在的压力源,是造成心理应激并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重要应激源。高强度的压力会使人出现身心疲惫感,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压力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而急诊科又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急诊科护士处在高应激工作环境中,这种长期高压状态不仅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
  
  1.调查对象与方法
  从本市5所医院急诊科护士中随机抽取150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及急诊科护士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心理压力应对方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在医院和医院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在同一医院的不同时间段进行纵向比较。
  1.1对象
  急诊科是医院二十四小时面向服务对象的重要窗口,急、危、重患者多,病种复杂,抢救任务重,使急诊科护士承受繁重的体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笔者于2009年5~8 月对本市4所医院150 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及心理需求现状。
  从4 所医院急诊科护士中随机抽取150 名,均为女性,年龄19~55 (29.0 ±6.7)岁。工作年限1~36 (8.9±7.1) 年;急诊科工作年限1~33 (6.1±5.4) 年。职称:护士95 名,护师51 名,主管护师4 名。学历:本科4 名。大专41 名,中专105名。轮班91 名,不轮班20 名。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急诊科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是否轮班) 及急诊科护士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心理压力应对方法,由4 个问题组成: ①工作时心理状态; ②工作时心情不好的原因; ③心理需求; ④应对心理压力方法。其中①、④为单项选择, ②、③为多项选择,且每题限选3 项。在我院急诊科随机抽取10 名护士进行预试验,问卷重测信度系数为0.92 ,内容效度系数为0.86 。共发放问卷150 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100%。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2.调查结论
  据报道,29.0%急诊科护士处于较高紧张程度,71.0%处于正常上限,85.7%认为在急诊科最觉烦心的是碰到无理取闹的患者及其家属。本次调查结果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调查显示,81.1%急诊科护士认为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无端指责。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凶险,患者常有紧迫感、危机感甚至濒死感,患者家属的心情则往往表现为焦急、紧张,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一旦护士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有些家属和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由于生病或经济负担过重而易怒;有些患者因为家庭矛盾或牵涉的纠纷而不配合治疗,甚至把心中的烦恼、怨恨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这些都会有意无意地给护士施加压力。另外,酗酒和打架斗殴的患者精神高度兴奋,出言不逊,动作野蛮,给护士心理造成很大的危害。领导对一线护士不重视、待遇差排第2 位。护士在医院中的地位较低,但医院对护士工作要求过高,护士的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补偿,再加上进修深造、职称聘用、福利待遇等问题的不合理,易使护士产生失落感,工作热情下降,产生自卑、悲观、失望等情绪。工作强度大一直是急诊科护士面临的较突出问题,本次调查居护士压力来源第3 位。目前大多数医院护士严重缺编,致急诊科护士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患者发生意外,心理高度紧张,身体极度疲乏。90.1%急诊科护士要求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53.2%和43.2%急诊科护士要求减少倒班频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另外,70.3%要求受到领导尊重和平等相待。由于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与病房护士相比,急诊科护士总是处于责怪、投诉、批评声中,甚至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社会的赞扬。刘燕平等调查发现,管理者给予护士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没有及时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没有给予护士正确的指导和关心,将使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降低。
  本次调查亦显示,急诊科护士应对心理压力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隐患。仅22.5%向其他人倾诉,8.1%采取憋在心里,3.6%不做处理,无1人找心理医生咨询。据报道,护士的总体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约1/3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护士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强迫、恐惧,对于特殊科室的护理人员以上心理问题更为普遍。这给医院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使护理队伍能健康成长。
  3.护士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3.1工作压力
  长时间、高强度脑力和体力劳动并用,以及承担着紧急抢救的重大责任,构成了急诊科护士相对于其他科室更突出的工作压力源。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位于救死扶伤的最前线,是集院前、院内急救、留观、门诊输液、注射等于一体的科室,护士的工作程序往往不规律,单位时间内患者又比较多,造成急诊科护士工作任务繁重。有关研究资料显示, 51.5%的急诊科护士认为工作负荷过大。随着现代护理观和整体护理模式在国内的广泛采用,急诊科护士关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得以强化,护士要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全面的照护。这种护理理念的变革对护士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
  3.2环境压力
  急诊科工作环境相对比病房差,人际关系复杂,护患间的矛盾冲突多,是构成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又一来源。,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科的环境较普通科室嘈杂,有来自患者呻吟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的噪声,甚至碰到酗酒、斗殴、吸毒、交通事故后的患者,这些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容易使护士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此外,急诊患者的病情非急即重,患者及家属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关注和服务,而急诊科护士因为要顾全更多的患者,常常不能立即满足这种迫切需要,两者之间的矛盾容易使患者和陪同家属产生误会,增加冲突发生的频率。相关资料表明, 48.0%的护士认为得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在发生冲突时,护士由于职业要求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对患者做出解释,尽力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如果长期情绪受到压抑,得不到正常的宣泄,就可能造成护士感觉自己的地位低下,对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下降,甚至导致护士的“精神耗竭”。
  3.3自身素质
  急诊科护士普遍年轻化,年轻护士在心理素质、业务能力、处理紧急事件等方面不够成熟,也是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之一。在对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发现,年轻护士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惧、偏执、精神性等方面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急诊科的特殊工作性质导致了护士队伍的普遍年轻化。年轻护士由于工作年限短,对于复杂病情的判断、特殊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能力欠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比较差,对各类不同的患者缺乏较强的协调能力,往往致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引起患者或家属的不满,甚至出现纠纷,这给年轻护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3.4医患关系
  急诊科护士抢救危重患者任务艰巨,接受死亡和垂死的刺激多,是造成护士工作压力过重、甚至离职的重要原因。面对危重患者,抢救工作要高度集中,往往还要对病情变化及时作出判断,甚至采取应急性的措施,因而护士经常处于高应激状态之中。一个患者的死亡对护士心理的影响要比每天处理的危重患者产生的心理压力大很多。这种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会导致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下降,护士工作离职意愿增强。
  3.5福利待遇
  除以上一些具有急诊科特色的压力源以外,急诊科护士还存在一些和院内其他科室共性的压力源,例如:护士的社会地位低、福利待遇差、外出学习深造机会少等
  4.护士心理压力的对策
  4.1加强业务培训,严格岗位人选
  急诊科护士的选择应考虑其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需要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一定临床护理基础,业务技术熟练,责任心强,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在人员分配上注意新老结合,使她们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对年轻护士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心理咨询和辅导,加强对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使护士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稳定的情绪、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掌握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提高自身应激能力。帮助急诊护士掌握心理沟通技巧,进行良好的语言技巧训练,诱导护理人员通过移情作用体验患者的情感、心理及对护理人员的期待,以增进理解,改善护患关系,避免冲突,减少应激源。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培养过硬的抢救技术;加强急诊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加心理承受力,教育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思想观和人生观。总之,急诊科护士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来赢得社会的尊重,最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自身的待遇。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护理学会、各级领导能给予护理工作更多的支持,建立良好、有序的医疗护理环境,进一步提高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薪酬和待遇,提高其社会地位;储备与合理配置护理人员,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减轻护理人员心理压力。
  4.2科学弹性排班,增加护士编制
  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合理配备护理人员。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增加护理人员配备比例,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提高夜班补助等,实行弹性化和科学化的排班制度等。小循环的夜班比周夜班有利于缓解护士的身心疲劳,可采取短期白、夜、中班的轮班方式。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点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的编制,加强繁忙时段护理人员的力量。通过采用弹性排班制,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充分发挥人力、物力最大的工作效率,以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缓解心理压力。管理部门给予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使护士长在排班上有较大的机动性,在一些紧急情况时可以增加护理人力。如夜班危重患者多时,可增加值班护士的人数;在持续参加抢救患者后,护士在体力和脑力消耗很大,此时可进行个体化的调整,以促进护士的身心放松。
  4.3提高福利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医院在将科室收入作为主要分配依据的同时,应考虑到技术要求、工作压力、工作风险等综合因素, 给工作压力大的岗位适当提高待遇,并取得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因此,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采取处理措施。医院领导重视,改善护士待遇。医院应建立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体现按劳取酬和奖勤罚懒原则,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保证人员编制,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等,切实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在精神方面,要从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入手,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环境中不良理化因素的刺激是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又有积极作用。因此,应创造乐观向上、和谐文明的工作氛围,减轻工作环境的压力,运用科学量化考核方法,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些方法都有助于保持护士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时的注意力,有利于和医生配合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这也是减少垂死现象对护士的刺激,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医院应定期派出急诊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参加各种急救技术提高班,拓宽知识面、开拓思维,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急诊科内部也应定期开展系列的抢救应急训练,如心肺脑复苏术、呼吸机使用、洗胃、气管插管配合等。制定系统的理论培训计划,强化疾病整体化意识,使急诊科护士在遇到疑难杂症和紧急突发事件时,不会因技术生疏而手忙脚乱,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4.4提高法律意识,处理好护患关系
  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处理好护患关系。加强护士的法律知识学习,规范急诊各项工作,完善急诊抢救记录;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变能力;注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技巧的培养。
  医院管理层应不断改善急诊工作条件;护理部每日安排值班护士长,当急诊科有重大抢救或大批伤患者时,立即启动抢救应急预案,或中夜班有护理纠纷投诉时,值班护士长及时介入解决;急诊室安装录像监控,安排专职保安维持秩序,在护士人身受到攻击和出现医患纠纷时,能得到保安人员的及时帮助。倡导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 刘燕平,姚景鹏.急诊科护士工作需求调查及满意度状
  况分析[J].护理研究, 2002, 16 (3): 1472149
  [2] 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0,16(7):123
  [3] 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
  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258.
  [4] 王娟,秦亚美.急诊科护士心理社会健康及社会支持的
  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0,7(4):47248

推荐访问:心理压力 护士 急诊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daibiaofayan/2019/0326/3609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