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逐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环境以人为本

【www.zhangdahai.com--会议主持词】

  【摘要】一家单位工作环境的优劣,更多地要看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整合单位管理中的各种资源,是否能与单位中的各项活动相连接,是否能够最终有助于单位管理战略的实现。本文客观分析了当前市急救中心工作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应对之策,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使得员工可以更有效率地工作,为促进我市急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改善;工作环境;对策
  
  环境是指人类周围所有事物及状态,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称“硬环境”和“软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自然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指的是社会人文现象、文化氛围、社会舆论和人口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等等。而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影响工作人员心理的环境因素和物理的环境因素。衡量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标准只有一条:是否能够提升管理效率,换言之,一家单位工作环境的优劣,并不在于占地是否宽敞、陈设是否豪华,更多地要看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整合单位管理中的各种资源,是否能与单位中的各项活动相连接,是否能够最终有助于单位管理战略的实现。从环境的角度考虑,能产生关系的因素是人。因此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使得员工可以更有效率地工作,为促进我市急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当前市急救中心工作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硬环境限制了急救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1.1办公环境制约。院前急救是社会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危,因此,良好的地理、交通环境对院前急救机构而言至关重要,不仅可凭借优越的自然位置减少出车反应时间,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赢得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由于相当一部分急救分站、值班站点的选址都在市级医院内,医院内前来就诊的私家车日益增多,造成救护车出车反应时间延长、出行交通不便的困难,明显地降低了出车效率,影响了急救服务质量。
  1.1.2设备环境欠佳。毋庸讳言,相当一部分急救分站、值班站点规模小,条件差,办公设施落后、装备简陋、更新不快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推进办公自动化、信息化进程中,部分急救值班站点安装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网络不稳定,时常断网,未配置电脑打印设备,造成医务人员仍停留在“只有下班后回中心才能输电子病历”的原始状态,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
  1.1.3现有的市急救中心办公大楼已不适应急救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应对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事故、灾害的需要,我市现有的急救中心办公大楼已难以满足急救工作的需求,市急救中心办公大楼业务用房紧张,建设模式、建设标准、急救装备缺乏标准化,与文明城市等要求也有一定的距离。
  1.2软环境限制了急救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2.1急救医务人员力量不足,人员不稳定。由于待遇、业务发展、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急救机构中医务人员力量不足、人员不稳定现象较为普遍,编制外用工比较多。工作人员进修学习、休假比较困难,两班制排班、超时超负荷运转等普遍存在,影响了职工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急救机构人员素质不高,总体表现为学历低,职称低,比如市急救中心22名编制内医生中仅6名为主治医师,其余均为初级职称,不仅制约了急救业务的发展,还可能影响到现有急救工作的开展。
  1.2.2急救工作规范化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急救网络设置不完善,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急救中心、急救站(分中心)、急救点三级急救网络尚未完善,服务半径、反应速度还满足不了群众对急救工作的需求;二是市急救中心与县(市)、区急救站(分中心)之间,各县(市)、区急救站(分中心)之间缺乏联络和协调机制,影响急救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市急救中心对各县(市)、区院前急救工作的评估考核不够,急救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亟待加强监督管理、提高院前急救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2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具体对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以干部职工为本,客观全面地了解职工群众的意愿,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把他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把党的群众工作的抽象要求转化为工作的形象内涵,真正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因此,要营造环境良好、人际和谐的工作氛围,就必须因势利导改变现状,正确地认识环境、积极地改善环境、主动地适应环境,致力克服现实困难,不断改善办公工作环境。
  2.1在工作上支持理解。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很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因此领导重视是搞好工作的根本关键。单位领导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认真研究,常在思想上沟通,在政治上关心,在工作上解难,在业务上指导,在极大程度上发挥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在单位内部形成了关心和支持职工工作的良好的领导环境氛围。近年来,随着宁波市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救护需求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的日益增加,急救服务工作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运行。因此,中心领导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急救服务人员政治上要关心,工作上要理解,生活上要照顾,事业上要支持。尤其是对那些忠于职守、乐于吃苦、勇于奉献、表现突出的急救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使他们真正感到组织的温暖体贴和领导的关心厚爱。院前急救是服务性行业,接触的矛盾焦点多,领导要乐于排忧解难、撑腰做主,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千万不能让“工作上的忙人,待遇上的穷人”在无私奉献时流汗又流泪,真正让全体干部职工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为促进全市急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担当重任。
  2.2在人员上充实培养。急救服务人员配备较少的问题,特别是医务人员不稳定的现象,多年来都未能彻底解决。工作人员进修学习、休假比较困难,两班制排班、超时超负荷运转等普遍存在,影响了职工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急救工作任务重,服务性强,中心要根据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配备人员,做到精干高效。舍得将身体素质好、文化水平高、政治修养好、工作能力强,有服从、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同志充实到急救服务的重要岗位上来。同时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工作上加担子,思想上加压力,精神上加鼓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促人提高,催人进步,励人发展,增长才干,早日成为栋梁之材。
  2.3在设施上更新完善。要充分认识到推行办公自动化在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中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添置打印机、数据传输等先进办公设施,实现网络在线办公,实现办公手段现代化,全面推行电子病历。要加强与医院相关部门的沟通,努力改善急救分站、值班站点的工作环境条件,将已老化的电风扇、电视机和空调予以更换,添置新的更衣橱,解决急救分站、值班站点就餐难的问题。加快启动宁波市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工程,根据城市化建设与区域扩展需求,精心规划工程的基本建设,通过迁建市急救中心,使市急救中心的硬件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功能更加完善,逐步成为宁波市院前急救机构管理、教育、培训、科研工作的中心,使我市的院前急救工作取得更大发展。同时,以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在综合性医院建设中统筹规划急救分站、站点的建设,通过扩大急救值班站点,使各急救值班站点的服务半径距离缩短至5公里,以期在交通日益紧张的形势下确保急救反应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内,便于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4在素质上增强提高。急救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改善工作环境的内因。要以提高急救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急救队伍能力建设。结合“文明单位”、“和谐单位”创建活动,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员工”评比活动和“百日急救竞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继续开展全员急救知识培训和全员计算机操作知识培训,实行单位内的上岗证准入制度,提高急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急救诊疗水平、各方面结构合理的急救从业人员队伍,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急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尤其要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使一部分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同志充实到中层干部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林仪煌.体育与环境[J].福州大学学报,2001,03:68-69.
  [2]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2000标准的理解要点
  [3]范巧珍.改善护理职业环境的若干思考[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2-403

推荐访问:以人为本 职工 改善 环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nghuazhici/huiyizhuchici/2019/0327/381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