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www.zhangdahai.com--班主任工作总结】

   摘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放眼世界,各国联系愈加紧密,“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不同民族的价值观、思想意识、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在全球范围内交流、碰撞和融合,从而不断形成共识。由此,必然带来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却同时也带来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机遇。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 中国文化 挑战 机遇
  
   所谓全球化时代指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进程的加剧, 世界开始步入“全球化时代”,首先是市场经济成为全世界主要的经济形态,成为国际社会不可分割的经济基础;其次是美国911事件及其连锁反应,使全球化进程越出了经济轨道,进入到国际关系的上层建筑领域。自此,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全球化时代”里,呈现出“经济市场化、技术信息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多彩画面。面对这样的情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就必须认清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在全球化视角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趋向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性增强。“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会推动文化的全球化。
   一是由于商品物质生产和消费全球范围的流动使附加于商品之上的文化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了;二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随着作为不同民族文化载体的人员流动的频繁和广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频率和程度必然不断增强;三是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以及各种文化交流的形式跨越了民族文化和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了全球文化市场;四是某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地位,赤裸裸地向世界推行其文化价值观。
   2.文化全球化趋势带给中国文化的挑战
   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在文化趋同化与多元化进程中,各种民族文化必然相互激荡、相互冲撞、相互融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文化发展处境大不相同,这就给我国的文化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是文化认同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一本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杂志说:在中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中,核心的危机是认同危机。这个认同危机,主要讲的是文化认同的危机。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基础。我国要成为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增强国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当今许多国人在西方商品文化大潮的冲击下产生了对本土文化的排斥和看轻,特别是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崇尚与对传统民族文化认同的减弱,导致崇洋媚外心理的滋生及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低落,从而影响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信心。
   二是中国的文化赤字。当前经济文化日益呈现出一体化的态势,文化中日益渗透着商品的、经济的因素,文化力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西方人抱怨对其巨大贸易赤字的时候,却面临着对西方巨大的文化赤字。美国在今日世界的“超强”地位,除了依靠资本、科技、军事实力之外,更是拜美国文化所赐。像奥斯卡,NBA,星巴克,谷歌,脸谱、推特、可乐,麦当劳等等这些美国文化的符号在我国早已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在文化贸易方面,美国几乎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大大的顺差。而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10多年前,就有美国学者乐观地预言:“假如将来有一天,美国的原材料枯竭了,美国的工人也不愿工作了,但只要全世界还向往美国文化,我们在市场上就是不可战胜的。”
   三是精英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威胁。在文化全球化的大潮下,文化生产走向市场化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化只有成为商品进入市场才能被关注,不能适应市场化要求的文化产品面临被淘汰或被边缘化的命运。现实文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文学艺术市场,很大程度上被“娱乐”、“平面”、“快餐”式文化商品所充斥;另一方面,一些人文知识分子不甘寂寞,放弃原有追求,转向生产取悦于大众的、通俗的甚至低级无聊的文化商品。这样下去,必然威胁精英文化的生存和发展。
   四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冲突加深。美国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在他所著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曾经对“中国对自身文化的伸张所导致的冲突”做过详尽地分析。作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中国文化讲究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中国文化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贡献,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西方强调人权不可侵犯,包括小孩的人权。
   五是国家文化安全。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一个国家现存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其中主要有语言文字的安全、风俗习惯的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和生活方式的安全等。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它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载体,如果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被改变了,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就被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可能也就名存实亡了。
   3.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可以以此为契机营造一个有利于我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文化环境。依托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目前我国政府已与150多个国家开展了政府间的文化合作,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教学,推广中国文化,从而有利于世界各国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来了解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
   二是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快速迈进国际市场,提升国家的文化影响力。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推动全球文化产业格局变化,全球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进入资本博弈时代,我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将会改变。这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成长,参与全球文化资本博弈,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使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良好机会。
   三是有利于我国自身文化产业融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国外文化资本和企业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特别是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后,刺激了国外文化产业投资商在我国的投资,从而改善了我国文化产业资金短缺的状况,减少了政府压力,提高了企业活力。
   四是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品质量和档次。闭关锁国,闭门造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只有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文化成果、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我国文化产品质量和档次,才能逐步适应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需要。我国的杂技天鹅湖和霸王别姬等文化精品目前在国外演出票房收入接近了国际演出市场的中等水平。
   五是有利于扩大文化发展空间。市场为文化服务,文化靠市场探路。我国加入WTO后,文化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各种规则也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促进了我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规范竞争发展,拓展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空间。
   六是有利于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据统计,我国1999年文化消费已占家庭总支出的12.3%,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长了10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500 美元。根据国际经验, 如果人均GDP 达到3500 美元, 恩格尔系数将下降30%以下, 文化消费将占到个人消费总数的20%以上。
  
  参考文献:
  [1]朱毅洁;试论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文化建设[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2]宋一;“软实力”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3]邓本霞;加强文化建设,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J];2008年09期
  [4]王寒松;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D];南开大学;1997年
  [5]赵峰;文化建设的战略重心[N];贵阳日报;2007年
  [6]万是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J];南都学坛;2006年 05期
  
  作者简介:
   陈诺(1971-),男,汉族,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科社讲师,就职于石柱县委党校大学,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创新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全球化 机遇 面临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banzhurengongzuozongjie/2019/0322/2809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