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对学生就业指导【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时机与对策把握】

【www.zhangdahai.com--教师工作总结】

  【摘要】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而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四年大学生涯的相伴者、引领者。本文总结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原则,指出了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心理行为表现,并将大学生涯分为积累期、检测期与招聘期,系统的总结了每一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解决思路和举措,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辅导员
  
  随着全国各高校招生比例的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也愈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1],学校和社会各界也都在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如增加就业岗位、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升应届生培养质量等等[2-4]。而高校辅导员由于与学生朝夕相伴,对学生最为了解,开展就业指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辅导员岗位的流动性强,因此让新进辅导员迅速掌握在不同时期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时机与对策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变化规律
  纵观大学四年,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各个阶段各有不同。大学一年级主旋律――适应大学生活;大学二年级主旋律――打好学业基础,初步专业探索;大学三年级主旋律――培养专业能力,进行未来发展方向抉择;大学四年级主旋律――追逐梦想,全力进行就业、考研冲刺。借势于每个学生在每一时期生活的主旋律,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据此需要,辅导员要多深入学生中间,采用问卷调查、个体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所思所想。
  (二)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就业的主体,只有学生主观意识行动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对就业工作而言,当学生没有面临直接的就业压力时,辅导员应该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合理引导学生提前准备,培养自身竞争优势。通过参加招聘会充当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方式将学生与就业环境拉近。在不同阶段,辅导员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就业,如此才能做好就业指导工作[5]。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辅导员应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动手实验、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心理、行为表现
  1.自负与自卑的矛盾心理
  自负与自卑是在自我评价时由于缺乏客观性、公正性而产生的两个极端心理,二者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上,也可以发生相互转化[6]。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重点高校大学生,自幼成绩优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接受的都是正面的评价,容易产生盲目自信,甚至自负。自负心理会导致危机意识缺失、抗挫折能力下降以及就业期望值过高等一系列问题。而与之相反,部分学生成绩和能力没有闪光点,甚至一些传统定义上的优秀生在面临更强的竞争对手、更激烈的挑战时也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会导致求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拖拉逃避、为自己寻找借口。
  2.自我与从众的矛盾行为
  自我与从众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在做出认知、判断时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两种极端程度。八零九零后在出生后便成为祖父两代关注的核心,自我优越感强,强调独立存在的价值。而过于自我则容易导致对统一的就业培训的逆反心理,对社会招聘规则的不屑一顾。而在某些问题上,又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盲目从众。如对就业地域、薪酬的盲目跟风等。
  3.竞合理念的缺失
  竞合的概念来源于合作竞争理论(cooperation-competition
  theory)。合作竞争理论,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进行竞争,也有合作,是一种合作竞争的新理念。而现在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不具备催生合作竞争的环境压力,也就不可能在学生中催生真正的竞合理念。从而导致学生危机意识缺乏、合作观念淡薄。虽然身处信息化时代,消息便捷,但却反映迟缓,缺乏行动力,典型的“有想法、无行动”。
  三、就业指导的时机与对策把握
  本文结合大学生实际就业过程,将大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积累期、检测期、招聘期,分析了每一阶段的特点,并提出了与之相对的工作方法与策略举措。
  (一)积累期
  既新生入学至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在此期间学生对就业本身的关注力度尚不强烈,应主要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初体验。虽然在此时学生的领会还不会太深,但依据阿基米德-酝酿效应,这些被记住的生动案例会在日后就业时自然浮现,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1.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目标规划能力:通过大学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与目标规划,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电子科技大学微固学院为例,逐阶段的开设《新生教育课》《大学学习与素质教育课》《青年创新与创业》《微电论坛》《微固新视野》《Young to Young》等课程和讲座,通过网络平台、寝室墙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信息,为每个班级设立人生规划班主任导师,并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研讨会,以期学生在对比分析中逐步树立自己的学业、职业、人生目标。
  实践创新能力:尤其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动手实践是最基本的业务能力, 创新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核心。大力支持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认真组织好高低年级之间的传帮带工作。设立学生创新基金,帮助学生了解从课题申报、论证、研究、总结和答辩的完整流程,学习锻炼从事科研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推进综合导师制,利用学校/学院科研优势和软硬件平台资源,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计划感受实际的科研氛围。
  社会交际能力:紧密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加强渠道开拓、内容设计和过程指导,提高参与面。加大学生干部培训力度,优化组织结构,锤炼工作能力,培育优秀学生团队;打造精品活动,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学术、创新创业、文艺体育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素质拓展、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得到实践锻炼;
  2.组织学生就业初体验
  校内模拟培训: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为每位学生提供“候诊式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指引方向。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邀请企业界的高层管理人员、卓越工程师开设讲座。组织针对各个岗位的模拟招聘。
  校外实践实习: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实习,将书本上的感性认识与生产实际的直观体验相结合。推荐学生到企业,尤其是知名的跨国公司进行考察、实训;利用好每个假期,组织就业市场调研等。
  (二)检测期
  既大三下学期,校园招聘的前夜,此时大学生明确地觉察就业招聘的临近,多数学生在此期间完成读研和就业的最终抉择,应引领学生检测自己的能力,做好能力评估,完善个人技能。
  1.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积极开展自我分析
  要保证就业成功,首先要有清晰、合理的定位,这包括学生自身就业还是考研的选择,以及就业地域、从事行业性质、从事职位、期望薪金等。而这些选择同样也是基于对自身情况以及社会形势了解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为此,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度,以及对社会形势认知度。多与学生交流,整理完整的针对每个学生的包括意向、奖惩、能力等方面就业信息档案,带领学生进行自我分析。
  2.实施竞争力提升计划,弥补能力短板
  对于我们工科专业而言,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技术类的职位作为自己的求职意向。而这类职位都希望学生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上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或项目经验。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修正规划,重新定位;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短期高效的技能、技巧培训,努力构建实习平台,着重凝练学生项目经历、社会经验和综合能力等竞争优势。
  3.组建就业信息队伍,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组建一支“辅导员-就业助理-班级就业负责人”为核心的链式信息队伍,及时掌握每位同学的进展,第一时间共享资源,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有效。发挥班级核心的力量,充分依赖党员和保研同学,建立“一帮一”,“多帮一”的帮助体系。
  搭建就业信息快速发布平台,安排就业信息员及时收录本校、外校、社会发布的招聘信息,通过就业网站、QQ群、飞信、就业专栏等各种平台面向所有学生及时发布。
  (三)招聘期
  既从大四下学期校园招聘开始直至全部学生圆满就业为止,每位就业的学生都想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满意工作,就业需求最强烈,招聘时节特有的环境,更能广泛的带动起个体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尝试各种方法。
  1.起步阶段
  第一次接触正规招聘,学生的心理既充满期待,又伴有紧张,同时可能含有目标定位、期望值不合理等现象。而在实践中积极的作为、理智的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带头作用:根据生物羊群效应,行动积极、经验丰富的骨干可以迅速调动整个班级的状态,并在行进中纠正随时遇到的问题。开通“辅导员――领头骨干――群体”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最新进展,制定工作策略。关于很多教师担心的学生目标定位、期望值不合理等现象,在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接洽与沟通过程中,会逐步接近理性期望,曝露出的问题也可由此针对性地解决。
  及时查找就业过程工作死角:在校园招聘初中期,很容易关注整体而忽略个体,形成工作死角。一方面要通过班委、信息员及时找出就业过程中一直逃避的个人,另一方面及时发现个别班级或群体中出现的类似盲目跟热这种偏离实际的思想动态。通过及时跟进、对比分析的方式,确保就业过程健康良性的开展。
  2.主体阶段
  随着就业过程的进行,学生的就业经验开始大量积累,私下交流沟通增多,部分个体成功签约带来交互性的刺激,经验分享带来集体受益,部分学生则由于受到打击,对设定目标进行重新修正。
  开展经验分享:多搭建交流座谈会等经验分享渠道,使经验和信息在学生之间得到共享。倡导研讨与集思广益的工作方式,公正客观的认识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认识和理解的程度。
  修订目标定位:特别注意积极性拐点,由于小部分学生在应聘过程中不断受到打击,开始泄气甚至放弃,出现所谓的半途效应。辅导员及高校工作人员一定要能及早发现情况,开展“一对一”指导,帮助他进行合理的自我审视,修订目标定位,鼓舞士气并对不良的势头进行扼杀[7]。
  校企联合互动:高校一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一方面向企业进行人才输送,就业过程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岗位,帮助企业找到适合的人才。因此,辅导员应积极向就业单位进行人才推荐,同时邀请企业面向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实现双赢。
  3.收尾阶段
  这一阶段还剩余少部分学生待签约。此时挫败感增加,自信心降低,而且多数存在地域岗位等限制。另外班级大部分学生已签约完毕,关注焦点发生转移,集体出动找工作的情形不复存在,群体环境开始变淡。
  信心康复:针对“挫败感”带来的信心危机,在就业指导上应根据罗森塔尔效应给予关注、赞美与信任,让其担任新的就业群体骨干,重振信心;还应安排交流分析会,找出问题,对症下药。根据特点直接推荐至合适的公司也是解决这类个体就业问题的有效手段。
  重建环境:针对班级内部找工作氛围减淡,需人工凝聚新的就业环境,将学校学院未就业学生进行整合,建立新的就业群体。
  四、结论
  高校就业指导任重而道远,贯穿整个大学四年,辅导员需要在学生四年生活中掌握每一阶段的工作要点,分阶段的开展工作,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就业指导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熊毅.就业指导从认清形势开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4):67-68.
  [2]倪潇潇,蒋玮.扎实开展就业实践,稳步推进大学生就业[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1-22.
  [3]王艳,古天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J].调查与建议.
  [4]姒健敏.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开创高校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
  [5]秦文佳.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角色与调整[J].就业指导,2010(3):72-76.
  [6]张菊玲.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教育与职业,2011(11):84-85.
  [7]李沙娜.大学生就业挫折心理分析及调整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
  100-101.

推荐访问:辅导员 就业指导 对策 时机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shigongzuozongjie/2019/0316/1619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