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黄合剂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治疗黄疸肝酶合剂 副作用

【www.zhangdahai.com--教学工作总结】

  【摘要】目的:探讨退黄合剂治疗黄疸型肝炎的疗效。方法:用清热利湿、利胆化浊之中草药,煎制成汤剂口服,治疗黄疸型肝炎180例为治疗组,与对照组140例进行症状、体征、肝功、ALT、TBIL对比,综合分析,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乏力、腹胀症状平均消失天数为8天,恶心、纳呆症状平均消失天数为6天,而对照组病人乏力、腹胀症状平均消失为13天,恶心、纳呆平均消失天数为12天,治疗组病人肝功,ALT平均复常天数为28天,TBIL复常天数为25天,对照组ALT复常天数为47天,TBIL复常天数为42天。结论:退黄合剂具有疏肝健中、逐瘀通经、扩张胆管、消炎利胆之功效。
  【关键词】黄疸型肝炎;胆红素;退黄合剂;消炎利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2-1815-02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黄疸型肝炎是属于中医诊断中“黄疸”范畴之内,其原因多为湿热蕴结肝胆之经络,胆汁外溢肌肤而发黄,而湿邪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即湿与热结,湿与痰结,湿与瘀结,湿与毒结,是其发病机制。因此,治疗以利湿化浊为关键。我科自拟退黄合剂,治疗180例黄疸型肝炎,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病例为我科2005年6月~2006年10月住院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防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男105例,女75例,年龄16~72岁,平均36岁,其中甲型肝炎46例,乙型肝炎123例,戊型肝炎11例。对照组140例,男85例,女55例,年龄14~70岁,平均35岁,其中甲型肝炎32例,乙型肝炎100例,戊型肝炎8例。两组均有黄疸、乏力、纳呆、恶心、脘胀、尿黄等症状及体征。肝功均有明显异常,见表1。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10%葡萄糖300 ml,加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门冬氨酸钾镁30 ml,每日1剂静脉滴注。(2)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退黄合剂,120 ml口服,每日3次。药物组成:茵陈30 g、大黄20 g、黄芩15 g、胆草20 g、板兰根20 g、茯苓30 g、虎杖15 g、赤芍30 g、蜂蜜20 ml。以上药物除蜂蜜外,用电脑自动煎药机每剂煎成300 ml后,用蜂蜜收汁,分装,高温塑封压袋,每袋120 ml。
  
  2 结果
  
  两组病人乏力、纳呆、恶心、脘胀、尿黄症状消失时间(天)比较见表2。两组病人肝功能检测指标中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复常时间(天)比较见表3。
  
  3 讨论
  
  
  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围,是因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酒过度,七情内伤,使脾胃受损,湿阻中焦,郁而化热,湿热毒邪熏蒸肝胆,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于肌肤而致。治疗以解毒除湿,利胆退黄为主,方中重用茵陈、大黄,清热利湿兼有解毒之功,为退黄之要药,是方中主药,故在清热利湿基础上须辅以解毒之品,方中加胆草、板兰根、虎杖[2]既清热解毒又兼利湿之功。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故用赤芍凉血活血解毒以退黄,还可改善肝脏微循环[3],四药为方中之辅药。古云“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用茯苓、黄芩,利湿精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蜂蜜,宣肺利气,通调水道,诸药合用则湿热毒邪得以迅速祛除,邪去则正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
  [2] 胡 皓.虎杖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4(2):63.
  [3] 王连成,刘国英.重用赤芍治疗肝炎高黄疸70例观察[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17(4):22.
  收稿日期:2008-02-22 修回日期:2008-03-10

推荐访问:合剂 肝炎 疗效 观察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gongzuozongjie/2019/0303/248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