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思政课教学设计

【www.zhangdahai.com--教学设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思政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思政课教学设计

思政课教学设计3篇

【篇一】思政课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作者:张译
来源:《新智慧·下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 要】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在我国高校仍处于探索阶段,就如何在专业课程当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就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以“民航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程为例,解剖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以期待能够解决“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当中的教学设计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课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一、“课程思政”教学背景

        (一)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思政课程的主战场一直以马、列、毛、邓等单一课程担任。加之思政课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课程训练,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多觉得该部分的知识不如专业课有趣,且晦涩难懂,学生们亦感觉这部门知识与自己未来的工作难以联系起来,也就越来越失去了对思政课的兴趣。因而对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就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实际上,专业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因为只重视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教书育人中“育人”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职责和使命。因此专业课的教学不仅要对学生授之以渔,还要对学生授之以德。也就是说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工作的技能,标准,还要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做事,必先学做人。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无缝衔接。

        (二)实施现状

        从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这也是专业课“课程思政”萌芽阶段。上海也由此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1]但是一直到2014年才逐步形成了“课程思政”的理念。而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大多对于这个概念还没有能够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专业教学研究,缺乏思政教学理念的积累及教学方法的摸索。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时候处理上非常生硬,苦于难以找到结合点。而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来源于高考大军中的末班车部队,他们中有一部分来自于中职院校,更多的是源自于学习不够努力,没能考上本科院校的成绩较差迫不得已选择读高职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弱,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学习行为有待规范,他们对于专业课学习有的都较为敷衍。因此面对这样的教学受众,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也有相应的困难。

【篇二】思政课教学设计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思政课教学计划

为切实保证本学期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部署和落实各项任务,努力把各阶段工作做到实处、落到细处;
为了搞好思政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使其健康成长,特制定此计划。 

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是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设置。它不仅集中体现了课程性质、表达了课程的核心价值,也作为全部课程目标的统领,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这是对课程基本内容目标的概括。它集中体现了课程“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的性质;
反映了“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的基本理念;
也表达了课程内容目标的设置对时代意义和中国特色的追求。 

3.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最重要的知识目标,也是课程最根本的能力目标。它集中反映了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最能体现其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独立价值的目标。 

4. 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这是课程特有的能力目标,也是课程特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表达了要促使学生“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的课程性质,反映了“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的基本理念,也是最能体现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独立价值的目标之一。 

5.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这是课程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是最具普遍意义的目标。它表达了使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课程性质,也体现了“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 

6.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实施课程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决定课程实施成败的根本问题。它不仅直接表达了课程性质,而且反映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经验,体现了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的总体要求。

(二)分类目标。

1.知识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这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核心概念。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根本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从根本上讲,我们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就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是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一以贯之的目标,也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的重要目标。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word/media/image5.gif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这是高中学段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也是支持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应用性知识目标。对于即将步入成年、进入更广阔社会领域中生活的高中学生,课程必须提供相关的应用性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对待人生、正确选择生活道路、正确把握生活准则。 

 

2.能力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能力发展方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的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成长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比如,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互联网及其他传媒传播的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对学生产生了不良作用;
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种种社会消极因素和思想观念依然存在,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增多;
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日趋尖锐和复杂。这一切,都需要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这是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强调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是课程性质的重要规定。只有既重视课堂教育又重视社会实践,既进行认知教育又开展实践教育,才能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向人民学习,了解社会,磨炼意志,培养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切实提高社会参与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这是学生参与当代社会生活必须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竞争存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但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不仅注重规则,而且注重合作。如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善于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包括遵循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平等、公正的竞争环境,在竞争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谋求双赢,对于学生毕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和非常必要的社会参与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这也是即将成年的高中学生走向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必然要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贯彻“三贴近”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 

word/media/image5.gif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公民的法律素养,也是基本能力。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每个人都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自觉地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准绳,依法办事、依法律己,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把握发展的机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word/media/image6.gif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这也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公民基本素养和能力。当代社会信息高速、广泛传送的特点,使人们生活的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使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能否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信息,无疑是学生能否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获得发展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体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也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信念。所以,被列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首要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这也是课程体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课程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这是以培养现代社会公民意识为主旨的课程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在小康社会中生活的中国青年,不能不具备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公民意识,包括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等,都是培养这种公民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这是强调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的课程目标。为此,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继续积极引导学生在面对集体、社会和他人的问题中,树立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意识,能够在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时时、处处、事事,表现出乐于助人、团结友善的精神。 

word/media/image5.gif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是课程体现以培养“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突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既是科学态度的本义,也是创新精神的表现。崇尚科学就要有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不仅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表现,因而也是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题中应有之义。 

word/media/image6.gif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仍是课程体现以育人为本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为此,要在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的同时,努力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都提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化活动设计,力求使学生在健康有益的文化体验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word/media/image7.gif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这是培养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即国际意识的课程目标。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都是具有世界眼光的情感表现和价值取向。这是因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个民族、各种文明才能和谐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得益彰。而这,正是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国青年应有的视野和情怀。

二、形势教育策略 

策略一: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比较深远的。所以说教学观念如果不改变,就不可能消除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更不可能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一) 教师要转变“学生观”  

   政治课应该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个人心态和心理品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达到让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这是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思政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总而言之,思政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解决问题,如果将“学生”这一基础忽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 教师要转变“教材观” 

按照国家教育以及从当前形势来看,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在人格上与教师平等的人,他们不是纯粹接受知识的机器,也不是没有思想感情没有观念看法的受教育对象。因此对思政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中的“实际”要有一个更加广发的认识,除了要本着让学生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出发,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要让学生关心时事政治,体验社会人生,爱护自然环境,领悟科技进步,体会知识的实用价值。也就是说教师要亟需转变教材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学教材的机器而必须让学生既立足于教材又要深入了解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生活哲学,坚持“小课堂,大社会”的方针。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补充教材知识,把薄的课本变得“厚”一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策略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果学生在课堂活起来,教师也就活起来了,教材内容也就丰富了,教法也就多种多样。有了这些,只能算是万事具备,还欠东风。这东风就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把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上,思政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活力,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才能被更有效的利用,思政课堂教学才能达到一个更高境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要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坚持教学民主、师生平等 

我上面的论述中提到必须要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坚持民主公平、师生平等,学生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和思想问题给予细心和耐心地说服教育;
对学生提出的“怪新奇”问题要持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态度,不要采取轻易否定或者干脆置之不理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研究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二) 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教师应适当的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并且要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 教学媒体的创新 

教学媒体的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积极探索传统的教学媒体及其组合对思政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是要学习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最新的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技术有对声像图文的综合处理能力,因此它可以使一堂课的信息密度和接受效果大大加强。但是在选择和制作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时一定要注意:多媒体课件不能成为主角,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更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将思政课上成游戏课或是观赏做作课。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不能更多的获取和处理信息那将会被社会淘汰,思政课堂教学和教师同样也不例外。 

三、 社会实践教学计划

(一)实践形式

鉴于学生人数太多,所以采取分散的形式,按照所布置的题目,每个专业班级内部由6-10名学生自由结合成社会实践团队,并在课余时间进行此次社会实践,学期结束前每一实践团队提交一份调查报告作为评定团队成员期末总成绩的依据。

(二)调查方向

1.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可围绕文化惠民政策问题、社区文化建设问题、青少年偶像崇拜问题、乡村文化建设发展问题、古村落保护开发问题、城市高雅艺术文化普及问题、西方文化渗透影响问题、网络文化建设问题、移风易俗问题、婚丧嫁娶问题等事项展开调查。

2.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认识。可以围绕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问题、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治安问题、教育公平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养老问题、慈善事业发展问题、保障房建设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农民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城市流浪人群治理问题、公共服务产品拓展培育问题等事项开展调研。

3.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可围绕城乡居民环保意识问题、环保教育问题、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饮用水安全问题、公共场所吸烟污染问题等事项开展调查。

4.走近弱势群体。农民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走访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收入等基本情况,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处境和发展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5.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惠州及全省各地均有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这些基地,通过梳理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道德教育价值,感悟道德的力量。

(三)实践成绩考核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调查活动开展情况及调查报告完成质量等方面,综合考核,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考核成绩计入该课程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50%。

晏中梅

2015年11月5日

【篇三】思政课教学设计

《大自然在说话》 思政课教学设计

课题 《大自然在说话》 学科 思政 授课人

授课形式 网络授课 授课工具 腾讯会议 授课时间 2020.3.

通过媒体展示, 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的生命

设计理念 共同体,在行动上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切追求化为守望与建设美好家

园的实际行动。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

本理念。

(2)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能力目标

学习

(1)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懂得发展道路

目标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在生活中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实践中提升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

关系。

(2)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环境,保护社会,保护大自然。

重点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

1.我们在生活中应形成怎样的生态理念是什么?

2.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复习

言明此次思政课意义:
回答问题 教师引入本节课

自然和人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呼吁大 课题

家一起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力

量。

讲授新课 (腾讯会议共享视频资料)

一、结合《大自然在说话》视频资料的展示,思考 (此环节,腾

下面问题:
讯会议全员静 对 资 源 进 行 开

1、大自然母亲说了什么?

音) 发,使用问题引

2、海洋说了什么?

发学生思考。

3.雨林说了什么?

欣赏视频,思

4.土地说了什么?

考问题

5.水说了什么?

用形象的视频资

6.花说了什么?

料、激发学生学

7.红木说了什么?

学生在腾讯会 习兴趣,引导学

8.亚马逊说了什么?

议聊天功能中 生用事例证明所

9.家园说了什么?

回答,发表自 学观点。

10.珊瑚礁说了什么?

己的看法。教

11.山说了什么?

师进行点拨。

12.天空说了什么?

(上述问题上传腾讯会议会议文档资料)

二、文字接龙

在视频内容结束后,学生纷纷腾讯会议中留言,表

学生在 XX中 X

达自己的保护环境的 话语。在此基础上,教师提 年级停课不停 文字接龙形式激

出在九年级停课不停学的微信群中口号接龙,学生 学微信群中口 发学生兴趣,提

纷纷响应。

号接龙,抒发 高学生对环境保

爱护环境,保 护的意识。

护 环 境 的 情

感。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做以简短总结,指出:我们人类让大 聆听, 对内容进行简洁

思考 呈现,逻辑清晰, 自然给我们提供的一切的美好慢慢的变坏,大自然

的部分美好正在逐渐消失,大自然逐渐失去了平 情感升华 直观明了,便于

衡,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再这样下去, 要不了多久, 学生理解,提高

我们人类将从地球上消失,被大自然遗弃。

认知。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一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

事情,保护大自然,呵护大自然,让更多的人去自

觉地、主动地爱护我们的环境。

课下作业 每位同学在课后写一篇《大自然在说话》观后感 ( 多 媒 体 显 升华本节课所学

示) 内容

推荐访问:课教学 思政 设计 思政课教学设计 思政课教学设计 思政课教学设计模板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2022/1015/500526.html

  • 相关内容
  • 10-15 2022年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10-15 在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部署会讲话(精选文档)

    在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部署会讲话同志们:刚才xx同志传达了省、xx市会议精神,并对我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客观分析了当前工作现状和问题,同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

  • 10-15 核酸志愿者述职报告(2022年)

    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助人为乐行动

  • 10-15 2022年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体会

    个人是一个汉语词语,别称个体,一般指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中的特定的主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选择。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体会3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体

  • 10-15 2022年【雷锋活动主题八字标语】关于雷锋标语

    当前位置:>>>2021-10-03导语:学习虽响亮,雷锋精神式渐微,五成学生不识面,过了三月人忘完,加强宣传在日常,细微点滴真情现,社会常态真善美,互爱互助暖人间。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关于雷锋标语,文章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