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_骨折并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www.zhangdahai.com--教育教学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护理。方法:对18例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做好伤肢的固定。结果:18例患者经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密切观察病情,能及早发现FES的发生,以利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骨折;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4-3693-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指长管状骨骨折或多发性损伤后脂肪细胞破坏,游离脂肪挤至静脉内形成栓子,以脑循环障碍、脑缺血、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是创伤性骨折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后继发脑血管脂肪栓塞患者18例,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3~72岁,平均(37.6±6.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坠落伤6例。骨折部位:双侧股骨干骨折5例,单侧股骨干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2例,脊柱并骨盆骨折1例。入院后4例股骨干骨折行切开复位髓内针固定术,1例胫腓骨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术,1例行骨牵引治疗。
  1.2 临床表现:患者均无颅脑外伤、昏迷史及休克。于伤后10 h~3 d内出现嗜睡、浅昏迷、四肢肌力增高。全组病例血压均正常,体温38.1~39.8 ℃,心率120~170次/分,心电图示:ST-T缺血改变,呼吸增快,25~40次/分,8例眼底、前胸、腋窝、双大腿内侧渐渐出现点状出血点,7例尿中查到脂肪滴,拍摄胸部X线片,2例发现典型的暴风雪影像。颅脑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血红蛋白降至60~90 g/L,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60 mmHg。
  1.3 治疗
  1.3.1 有效固定:保持患肢正确体位,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防止局部脂肪滴进入血流加重病情。
  1.3.2 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低氧血症,即应以鼻导管或面罩供氧,维持PaO2 70~80 mmHg以上。若供氧后PaO2持续120次/分,血小板下降,尿中查到脂肪滴。符合上述两项主要标准,或一项主要标准加4项次要或参考标准,诊断即可确立。脑型脂肪栓塞分为爆发型、完全型、不完全型3种类型,不完全型又分为纯脑型和混合型[2]。爆发型发病急骤,诊断较困难,病死率高,本组中4例入院诊断为爆发型(受伤初期清醒,很快进入昏迷,四肢抽搐,脉搏131~160次/分)。完全型症状群较典型,诊断较容易。不完全型中的肺型和混合型.由于肺部症状如呼吸困难,咳血痰,肺部湿哕音,肺部拍片有斑片状阴影,低氧血症等,诊断较容易,而脑型脂肪栓塞表现为昏迷嗜睡,易误诊,延误治疗。
  护理人员作为临床一线观察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四肢骨折患者伤后或早期突发的非颅脑损伤引起的嗜睡昏迷,应高度怀疑脑型脂肪栓塞,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头皮血肿,头皮裂伤,中间清醒期、血压改变、长期禁食、补液不当等病史,排除颅内血肿或脑挫裂、创伤失血性休克、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所致的昏迷等疾病可能性,为医生早期确诊提供依据。
  对危重期患者,要及时、准确、有效地执行医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严格做好护理记录,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用氧浓度和方法。呼吸支持、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FES最基本的措施[3]。通过脉搏血氧计或血气分析对血氧分压进行早期、连续性监测。出现低氧血症,以鼻导管或面罩供氧,使Pa02维持在70~80 mmHg以上。若供氧后PaO2持续

推荐访问:栓塞 综合征 骨折 并发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fangan/2019/0303/327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