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传染病的预检分诊]传染病预检 分诊制度

【www.zhangdahai.com--法律论文】

  正确的预检、分诊是对小儿传染病有效控制的重要环节。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健康人群最有效的措施。�   在门诊设立预检分诊处,重点排查体温超过38℃以上的患者;近期外出(到过疫区)的人;小儿集居在幼儿园(有传染病发生);或与传染患者有过接触的人。这样可以减少院内感染机会,防止院内传染病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1 小儿常见传染病�
  小儿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小儿结核病等。�
  2 小儿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1 由其特异性病原体所致�
  2.2 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2.3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周期性,按其强度可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传染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也属于流行病学特征�
  2.4 免疫性:患者在传染病痊愈后大多数可获得对该病病原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3 小儿传染病好发季节及临床表现�
  3.1 手足口病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好发在夏秋季、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其临床特征:①起病急,发热;②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不敢吃东西,流涎;③手掌、脚掌、臀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或斑、丘疹。膝盖偶可累及。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
  3.2 水痘:水痘好发于冬春季节,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其临床特征为皮肤和黏膜相继出现并同时存在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表现为低热、不适、厌食、流涕、咳嗽等。常在当日或次日出现皮疹。其特点为:①分批出现的红色斑疹、斑丘疹、疱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椭圆形小水疱,周围伴有红晕,疱液先透明而后混浊,且疱疹出现脐凹现象易破溃,常伴瘙痒,2~3 d开始干枯结痂;②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系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③黏膜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咽、眼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明显。�
  3.3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经口鼻进入人体,一年四季均可散发,多见于冬春两季。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厌食等。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弥漫、局部不红,边缘不清,轻度压痛,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
  3.4 流行性乙型脑炎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经蚊传播,夏秋季流行。其临床特征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①潜伏期4~21 d,一般为14 d;② 前驱期:一般1~3 d,起病多急骤,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患儿有嗜睡及轻度颈项强直;③极期:此期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a.高热:40℃以上,热程长,病情重。b.意识障碍:程度不等,有嗜睡、谵妄、昏迷或定向力障碍等。常持续一周左右,重者可达四周。c.惊厥或抽搐:可有局部小抽搐、肢体阵挛性抽搐、全身抽搐或强直痉挛,均伴有意识障碍。d.呼吸衰竭:多发生在重症病例。e.颅内高压:颅内高压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变慢,脑膜刺激征阳性。婴幼儿常伴有前囟隆起。 �
  3.5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临床以突发高热、反复惊厥、昏迷,迅速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为特征。死亡率较高。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为痢疾杆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为高峰。其临床表现。�
  3.5.1 休克型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为循环障碍,患儿面色苍白,肢体厥冷,脉细数,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低,少尿或无尿;后期可伴心、肺、肾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3.5.2 脑型 以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患儿有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心率相对缓慢,肌张力增高,反复惊厥及昏迷。�
  3.5.3 混合型 同时出现以上两型的征象。�
  3.6 小儿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但以肺结核最常见,严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而发生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炎,后者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小儿结核病多由结核病传染而来。有30%~50%的患儿有与成人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的亲密接触史。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还可以通过消化道,经皮肤或胎盘传染者较少。�
  3.6.1 原发型肺结核临床表现 原发型肺结核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被发现。一般起病缓慢,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佳、疲劳等结核中毒症状。婴幼儿及症状较重者,突起高热39℃~40℃,但一般情况尚好,与发热不相称,持续2~3周后转为低热,并有:①结核中毒症状;②压迫症状如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喘鸣、肺不张、声嘶等;③咳嗽过敏表现,如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等。�
  3.6.2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 典型结脑起病较缓慢,临床上大致可分为3期:早期(前驱期)约1~2周。早期症状为性情的改变,精神呆滞,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易疲倦或烦躁不安、低热、厌食、盗汗、消瘦、便秘及不明原因的呕吐,年长可诉轻微头痛。中期(脑膜刺激期)约1~2周。由于颅内压逐步增高,患儿出现持续性头痛、喷射性呕吐,感觉过敏,体温升高,两眼凝视,意识逐渐模糊,以后进入昏睡状态,可有惊厥发作。患儿脑膜刺激征明显(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婴幼儿则表现为前囟隆起、骨缝裂开。此期可出现脑神经障碍,最常见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部分患儿出现脑炎体征。晚期(昏迷期)约1~3周。上述症状逐渐加重,由意识朦胧、半昏迷继而昏迷。痉挛性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患儿极度消瘦,呈舟状腹。常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终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死亡。�
  依据上述小儿传染病好发季节、临床表现及特征进行分诊,并将患儿护送至传染科或隔离病室,进一步诊断治疗。避免患儿长时间在门诊逗留,传染他人。�
  4 分诊处(台)的消毒隔离措施�
  4.1 门诊应设有预检分诊处,接待疑似传染患者,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就诊区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分诊台应备有:体温计、一次性舌压板、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帽子、口罩、消毒洗手液、洗手桶、医用废物桶等。�
  4.2 室内空气消毒 0.5%过氧乙酸喷雾,8 ml/m3作用60 min后,开门窗充分通风换气。�
  4.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者后均应认真洗手、消毒双手。�
  4.4 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等要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晾干备用。�
  4.5 物体表面(台面)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6 疑似或确诊患者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均以双层专用医疗垃圾袋盛装,并以0.5%过氧乙酸喷洒后封闭。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并做好交接记录。�

推荐访问:传染病 小儿 常见 预检分诊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falvlunwen/2019/0406/59546.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