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真的靠谱吗 校企联合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思考

【www.zhangdahai.com--理工论文】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急需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必须了解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方面要求,必须解决学校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从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探析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深度融合 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学生的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每年生源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当前,福建省正在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对高等教育明确指出:“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要不断创新产学研用结合的实践模式,推动我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主动与省内各地市县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由用人部门来评价。”
   本文主要是在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并且深入分析企业对高职学生素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方面要求的基础上,找出高职在教育、培养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并提出方案和建议。
   1.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1.1对素质的要求
   大多数企业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知识可以学习、技能可以锻炼、能力可以培养,但一个人的素质却是要长期才能形成的,因此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很高。这些素质包括个人修养、吃苦耐劳、工作主动性、爱岗敬业等等。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指标的环境中,往往忽视了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欠缺,尤其是在生产制造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白领”和“蓝领”没有太大区别,技术人员常常在设备里钻来钻去,沾满油污,也常常奔波于各个现场提供技术支持,风吹日晒,有时工期紧迫就要住在厂里或现场。做事不主动也几乎是中国大学生的通病,在企业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要等着别人去安排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大学生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承担。爱岗敬业是所有企业都会关心的问题,有的毕业生一上班就在找薪酬更高的企业,请假外出面试,工作沉不下心来,这是用人单位最反感的。
   1.2对知识的要求
   现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非常有限,甚至落后。大多数企业关注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主要是看专业基础是否扎实以及他的学习能力。因此大学生在校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知识要牢固掌握,并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跟踪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着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1.3对技能的要求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在校学习的内容大多数以理论为主,操作技能锻炼不够。有些大学虽有实验实训设备,但与企业实际岗位的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学校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也比较缺乏。因此在校期间应珍惜机会到企业生产实习,最好与自己的毕业论文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升技能水平。
   1.4对能力的要求
   能力指综合能力,包括多方面的,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习创新的能力等。这些需要学校和学生自身长期的培养和锻炼。
   2.目前我省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2.1长期以来,学校的培养模式基本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要不能很好地衔接。应试教育也使得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也是主要由相关学校的教师组成的评估组来评价,用人单位介入不多也不深。
   2.2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上,缺少该专业详细的社会环境调研、市场需求调研、企业岗位调研,企业需要的实战性课程不多。课程建设模式僵硬,特别是一些专业核心课程缺少集中实习实训环节。教材建设缺少企业的参与,理论知识多,应用内容少。
   2.3师资队伍结构还不够完善,专任教师到企业轮岗实习实训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教师缺少企业实际岗位锻炼,知识更新不够快,对专业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应用趋势缺乏了解。
   2.4在科研课题上基本以教育厅、科技厅、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纵向课题为主,缺少与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际的生产中应用较少。
   3.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要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但实际操作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方面缺少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企业有自身的利益考虑。因此要做到“双赢”,即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同时企业又能从中获得利益。
   3.1政府要重视。校企深度融合牵涉到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不单单是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事情,全社会各部门要鼎立支持才能做好。企业有自身的生产经营压力,花大力气搞校企合作难免要付出劳动成本,这就需要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比如财政管理部门每年可以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专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学校进行紧密合作,税务管理部门对校企合作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科技管理部门在立项上应加强校企合作联合申报的横向课题的引导,企业主管部门对校企合作成效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教育主管部门将校企合作的成效纳入对学校的考核等等。
   3.2学校办学观念要转变。对自身办学质量的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要逐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由用人部门来参与评价的机制。
   3.3组织机构要健全。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邀请企业一起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章程,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学校应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保障。
   3.4工作要主动。学校要主动到企业去,了解企业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哪些事情是学校可以帮助做的,积极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比如企业缺少技术人员,就可以派一些骨干教师到企业去边做边学。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受到企业的欢迎,又可以锻炼自己的师资队伍。再如企业需要科技项目攻关,骨干教师也可以参与共同来完成。
   3.5合作要深入。特别是在专业建设方面,在新专业申报之前就要邀请企业的人员参加,详细调研该专业的社会环境、市场需求、企业岗位、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薪酬待遇等,一起制定培养方案。时常请企业人员来学校办一些讲座,讲讲该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企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和知识、在学校学习期间要学会哪些基本技能等等。在课程和教材建设上,还可以请他们一起制定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实践教学内容等,有条件的还可以一起建设精品课程。在实验室建设上,也可以考虑跟企业共建,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也可以作为企业的培训进修基地。
   3.6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也要进行改革。现在很多学校的培养方案中都制定了“工学交替”的模式,安排了企业集中实训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但有些企业的生产周期是不确定的。因此教学管理体制应要相对灵活、精心安排,与企业的生产进行无缝衔接。
   3.7毕业论文是大学学习阶段综合能力的体现,应从企业实际项目中选题,建立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成果应尽可能地用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
   3.8学校要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到企业轮岗实习实训。不能只重视学历层次的进修,高职院校更要注重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进修。
  
  参考文献:
  [1]聂延庆,卢萌.基于制度效率的高职校企合作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
  [2]李慧英.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分析[J]. 职业时空,2011,7(3).
  
  作者简介:
   林勇(1975-),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就职于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高职 技能 培养 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ligonglunwen/2019/0321/2775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