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痹与周痹病]众痹

【www.zhangdahai.com--理工论文】

  【关键词】:众痹 周痹   【中图分类号】R2;R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8)4-0005-03      众痹与周痹是《内经》的一个重要病名,《灵枢》专以《周痹》立篇,同众痹作有详实论述。然而后世却对二者阐发不多。近年娄玉钤从风湿病角度,报告《痹病命名与分类的规范化研究》(《中国中医药报》2005、10、14、5版),对痹病名称,作过详细总结,但未能把“众痹”列入。笔者认为,该病与现今常见的骨骼性疾病颇多相近,故予讨究。
  
  1 病名探析
  
  《内经》对“痹”的论述甚详,除《素问・痹论》作“三痹”、“五痹”、“脏腑痹”重点阐述外,为与这类疾病区别,特另立《灵枢・周痹》篇,明示众痹与周痹的病机病症特点。不难看出,《痹论》和《周痹》所言之“痹”,有本质的不同。前者之痹,系风、寒、湿等外邪,从外侵内后,机体出现功能性反应的痹病表现;后者之痹,则系内先有劳倦、情志所伤(周痹或由外邪“客于外分肉之间”),引致经络、筋骨、肌肉功能变化而反应的痹病表现。就现代医学而言,前者多为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等疾病;后者则以骨骼异常(少数为扭裂损伤)、神经性疾病为主。故应加以区别。
  1.众痹 《灵枢・周痹》云:“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蓄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岐伯答曰,此众痹也・・・・・・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显然,众痹的特点在于:痛无定处,时发时止,时上时下,时左时右,以其痛位众多,故名众痹。据近三十年来临床所见,该病逐有增多,乡间俗称“气传经”。孟琳升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曾撰文于《浙江中医杂志》称之为“气窜经络”。考本病之发,或因劳倦内伤,或因生气等情志激发。此类病痛,经反复理化诊查,可分别见于:低血钙、钙分布不均匀、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刺)、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部分肥大性或僵直性脊柱炎,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神经炎、神经痛,包括酸、麻、困、胀、重滞或异常寒感、热感,甚至局部肌肉萎缩、圪离(北方方言,类似烦酸,状如挠腋窝处之难受)等。尤其是骨质疏松及颈、胸、腰椎骨质增生,由于对所属神经、血管、肌腱等的刺激影响,因而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常常表现纷繁甚至奇特怪异,有的从头到脚乃至各个系统都有症状出现。近人研讨颈椎病时,称谓即有颈头症、颈胸症、颈心症低头综合征等。由颈、胸椎病引发的慢性胃炎、胃痉挛、胃肠功能(神经)紊乱、便秘或泄泻、尿频等,也并不少见。不少病者固然血钙偏低,但给予补钙后,病情仍不缓解,且很多人因之反成便秘;有的血钙在正常值(或以上)范围,但骨质疏松及增生却甚为显著。在现今生活条件下,人们对钙的摄入量并不会缺少,用钙剂治疗此类疾患也大多疗效甚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系机体内气机的不协调,造成钙质不能正常吸收与分布,运用中医病机分析方法,针对病机给以调治,确能收到应有效果。经几十年实践表明,此类疾病的病机,主体在于气滞肾虚。盖气机阻滞则气血郁遏,不得正常运转周身。钙质作为血的一部分,当然其分布需靠气血的运送。肾则主水,钙在血中,自然亦属水的部分。肾虚则精不化血,极易使钙的含量减低;且肾不主水则最易形成水不归渠,当去处不得去、而不当去处却为之泛溢。钙随血行,必然造成分布的不协调。这有可能是形成某些部位缺(脱)钙的原因。
  1.周痹 《灵枢・周痹》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可以看出,周痹与众痹的区别,在于疼痛特点为上下流窜,而且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是一种独居于皮下肉上所谓“分肉之间”的疼痛性疾病。试观西医学所称的上、下肢神经痛,如臂丛神经痛、尺或桡神经麻痹,下肢的坐骨神经痛、闭孔神经痛等,都是上下走窜性疼痛(麻木)。一些颈椎骨质增生,由于部位关系,所挤压的神经不同,因而有些病人会出现一侧半身(甚至连及半个头部)疼痛、麻木、冰凉、灼热等,并呈现“气”在内上下走窜的特征。经文认为病因系“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验诸临床,外邪引致者有之,扭裂损伤(如腰椎骨质增生裂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损伤等)有之,而更多的则是先有众痹,后因其他因素引发而成。因气血有所郁遏,经文称为“真气不能周”,所以名为周痹。
  病机证治
  众痹与周痹,不同于风、寒、湿、热等历节的痹痛,是两个与行、痛、著、热痹等病因、病机不同的疼痛病,因此治疗亦不相同。
  2.肝郁气滞,扰窜经络 生气动怒、情怀不畅,以致肝气郁结,,气失宣畅,横窜于经隧络道之间,余称为“肝气胜者为气痹”。除具备胸胁胀满、太息口苦等肝气不疏症情外,痹痛呈流窜游走特点,时上时下、时左时右、上至巅顶、下至指趾,《灵枢》所谓“间不容空”(无处不到,毫无空隙)、“更发更休”(随时随处发作而旋即停止)。它状类“行痹”,但“风”的表现缺如,气郁症状却既典型又完备。疼痛每因生气而加重。或为憋胀、酸困、麻木、重滞、灼热、冰冷、圪离(烦酸)。舌红或淡紫,苔白或灰、或中有竖纹。脉沉弦细或滑、或沉紧、弦劲。治用芍灵流气汤(各药剂量依《药典》,下同):方中木香、乌药、陈皮、香附、柴胡、郁金疏理肝气,俾三焦气机不壅、经络通利,使气行则血行;鸡血藤、石楠藤、丝瓜络、威灵仙、钩藤活血通络,俾血行则络隧通而气亦自行;白芍、木瓜、乳香、没药、杜仲炭既能通络活血,又能补肝肾壮筋骨而缓拘定痛;佐以蜂房搜剔、白芷香开,使经络宣畅,纵有余邪,亦有外达之路。从而共奏疏肝气、通络道、止痹痛之功。初服本方三剂后,会有时约半天不适感,如①类似感冒,但无发热等症。②疼痛加重,半日后即解。③腹中鸣响或泄泻。药毕自停,重者加苍术、车前子。④皮肤搔痒及/或有风疹块、团,药尽渐减;重者加王不留、紫草、磁石。此四者并非不良反应,如无其中任何一项出现,即系病颇沉痼,会使疗程增长。如系周痹之坐骨神经痛,可加土鳖虫、桃仁;闭孔神经痛,加狗脊;兼肩痛加伸筋草;上肢痛加秦艽;下肢关节痛或胫肿加薏仁、桑枝。加减法以下均同。
  2.气郁伤神,经络气痹 凡肝气郁结症备,而又伴见众痹特征,且又以心神不宁之郁证为主者,头眩、惊悸、烦扰、不寐,脉弦或沉而均兼细滑,治选疏安治增方:药以木香、郁金、柴胡、乌药、陈皮、枳壳、香附疏肝气、理郁结而顺气和中;合欢花、远志、菖蒲解郁安神而使神魂归舍;龙骨、牡蛎、珍珠母、紫石英、磁石平肝潜镇,使亢阳平而魂归肝、心阳潜而神自宁;杜仲炭、白芍、木瓜补肝肾而壮筋骨,使正能胜邪;威灵仙、露蜂房、丝瓜络、鸡血藤、石楠藤通经络、止痹痛、兼祛留邪。诸药相伍,理气解郁、安神定志、通络宣痹,不仅调治郁证、百合病,又可使众痹疼痛消除。
  2.3 肝肾并虚,风寒湿侵 先有肝肾不足,后又感受外邪;或风、寒、湿侵袭日久,渐损肝肾,本虚标实,发为众痹,常见于骨质疏松及增生。若劳力太过,或扭、闪、裂腰,则可引发坐骨神经痛、闭孔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症情除见众痹特点外,更伴腰痛(困)悠悠、俯仰不便、腿膝酸软乏力、小便频多而清、大便如常或-溏,四肢清凉或下肢冰冷,以脚为甚,或身冷畏寒,或伴头眩耳鸣,甚者早泄、遗(滑)精、阳萎。脉沉细,或紧或虚或濡,舌淡苔白。治宜寄生治增方:药以桑寄生、狗脊、熟地、杜仲炭、木瓜、牛膝补肝肾而壮筋骨,当归、白芍、党参、云苓、甘草、乌药补气血以助正气,石楠藤、鸡血藤、露蜂房、丝瓜络、川芎疏通经络气血,威灵仙、秦艽、防风、桂枝、细辛祛风散寒除湿。本方以治男性(女性在50岁以外)骨性疾病为主,对风湿病、类风湿病等痹痛,属本病机者,都有一定疗效。
  2.4 肾精不足,冲任带虚 男子以气为元,妇人以血为本。同为肝肾亏损之骨质疏松、增生,乃至骨性关节病,但因妇女特有脏器之故,奇经八脉中冲、任、督、带四脉对肾肝的影响自然有别。不少中壮年发病亦趋增多。究其原因,系因幼时遭受风冷太过,及其成人,又不懂护精、保气、养神(如不适当地减肥、冬季衣着过薄、饥饱不调、奔波疲劳等),以致肝、脾、肾俱伤,久之则崩漏、闭经,甚至发为肠覃(如卵巢等附件囊肿等)、石瘕(如子宫肌瘤等)、乳癖(如乳腺增生等)。其中肾不主骨、肾不主髓以充润于骨,必然会以虚劳和骨痹混合而为众痹、周痹,。症见痹痛虽亦全身而见,主要为腰背疼痛酸困,腿脚软乏无力、圪离,或脚跟痛、眉棱骨困痛,多伴脱发、便秘、耳鸣、肢麻、烦躁,面显憔悴、褐斑。脉细、沉、濡、弱或虚大,但以尺弱为指针。舌淡或绛或嫩红、或薄或瘦。治投首枸治增方:方中何首乌、枸杞、杜仲炭、狗脊、白芍、木瓜、菟丝子补肝肾、壮筋骨、充益奇经八脉;赤石脂、桑螵蛸、白果摄肾气、固冲任、能强带脉;威灵仙、鸡血藤、石楠藤、丝瓜络、露蜂房通经络、祛留邪、专主痹痛;乌药、藿香、草蔻宣气机以助通络、化湿浊以制滋腻。诸药合配,填精益肾、补血养肝、调补奇经而通痹止痛。
  2.5 湿热蕴聚,燔烁经络 外感热湿邪气,或内湿蕴久化热,湿热流窜筋络,壅阻经隧,痛而不通,使关节、筋肉酸楚、重滞、麻木、疼痛,甚则红肿、灼热,以腕、肘、膝、踝处为多见,或伴发热、口渴、便秘或溏而不爽、尿赤、多汗或易汗,头晕昏闷,或作咽喉、牙龈肿痛。脉浮、洪、沉、细、滑,大多兼数。舌红或绛或紫,苔白腻或黄滑。多见于风湿(热)病、类风湿病。其见于骨性疾病时,多为炎性感染或扭裂损伤后继发感染。治须清化疏筋汤:方用黄柏、黄芩、知母、忍冬藤、石膏、滑石、苍术、甘草清热化湿而宣痹,青风藤、石楠藤、鸡血藤、稀莶草、蚕砂、桑枝、桂枝、地龙、蜂房、丝瓜络疏通经络而祛痹,乌药、陈皮疏肝理气而和胃,杜仲炭补肾壮骨而抗邪。诸药相伍,清热化湿、疏筋通络,对湿热痹痛能较快缓解疼痛。本方对风湿、类风湿、骨性关节炎等,除已关节致畸变型外,凡属湿热病机者,均有较好疗效。笔者也曾用治脂膜炎、痛风、结节性红斑、过敏性紫癜、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病毒性心肌炎、部分红斑狼疮(皮肤型)等,都有一定效果。然湿为阴邪、其性缠绵,治殊不易,故需守方不异,坚持用药。除骨关节病感染、心肌炎外,一般须连施3~6月,甚者达一二年之久。若关节红肿痛甚,可用童便7泼、醋1000g,共放脸盆内,将小红(或青)砖2块火上烧热后,交替投入醋尿中,当有热气冒起时,将肿痛之关节置气中蒸腾,约替换五六遍后,醋尿已剩不多且已变热,即停,并以之洗局部。日用1次。
  骨质疏松及增生、骨性关节病,特别是脊柱椎体增生,常能引起形形色色离奇症状或疾病。然而奇病不奇,责在脊椎,究其病机,气滞肾虚。内治之外,还可用生铁末5000克、小麦麸皮500g、威灵仙末、白芍末、木瓜末各200g,甘草末100g,自然铜末300g,混匀,分成20份。另以白布缝一小口袋,每晚睡前,取药1份,用醋拌湿(以不流水为度),入锅炒热(冒热气即可,不可炒干),装入袋内扎口,乘热熨脊,从枕部自上而下后,再从下而上缓慢熨移,切不可定于一处不动,亦不可移动过快,待袋已转温即停熨。每日一次。既能减轻病痛,又能缩短疗程。
  (收稿日期:2008.1.20)

推荐访问:周痹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mianfeilunwen/ligonglunwen/2019/0330/44085.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