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_子宫腺肌症怎么治最好

【www.zhangdahai.com--公司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在声像图上的表现,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TVUS)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和能量图(CDE)依次显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从中寻找增厚的宫内膜向基底层或肌层浸润的声像图特征。结果:18例术前经TVUS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该病1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33%。其中Ⅰ级6例、Ⅱ级9例。结论:经阴道CDFI能完整显示宫内膜形态和血管纹理,进而为腺肌病的声像学诊断奠定基础。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腺肌病;子宫内膜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488-01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5年2月~2007年3月我院妇科阴道超声(TVUS)诊断为子宫腺肌病18例住院患者,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5例该病患者。年龄34~54岁,平均39.6岁,其中50岁以上的10例,34~49岁5例。所有患者均有1~2次人工流产史和安环史,6例曾有慢性盆腔炎史,3例带“环”受检。
  1.2 检查方法:使用Sigma330彩超经阴道探头,排空膀胱后按规定步骤进行操作。(1)经阴道二维显示子宫长轴,观察自宫颈内口到宫底的内膜形态,测量各侧基底层的厚度,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显示基底层螺旋动脉的分布以及向黏膜层的放射状分支情况,再用能量图(CDE)更进一步显示基底层的血管分布。(2)旋转探头方向观察子宫的短轴切面,依次显示宫体、宫底的浆膜层,肌层和黏膜层回声特征和CDFI、CDE显示的血管分布情况,从中发现异常的声像图表现。
  
  2 结果
  
  术前经TVUS诊断为腺肌病的18例,其中Ⅰ级6例,二维超声显示内膜增厚大于8 mm,呈多个局限性不均质斑块状低回声像并向肌层内放射,CDE显示局部血管粗大紊乱。Ⅱ级12例,二维超声显示局限性增厚的内膜向肌层浸润达1/2层的强回声斑块,CDE显示斑块内粗大条索状血管,12例中,斑块最大3 cm,最小1.2 cm,术后病灶子宫病理诊断为该病的15例,Ⅰ级6例,Ⅱ级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3.33%。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浸入子宫肌层,在肌层内局限性或弥漫性生长,引起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仅凭临床症状很难与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肌瘤区分开来,最后确诊需依靠病变子宫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学上将该病分为Ⅲ级。Ⅰ级:病变侵入宫内膜基底层至少一个低倍视野;Ⅱ级:镜下病变内膜组织达到肌层中部;Ⅲ级:镜下病变内膜组织超过中部。我们初步体会到应用TVUS完全能显示上述的大体特征,通过对这15例的声像图分析,认为有以下特点:(1)内膜增厚达8 mm以上,病变部局限性增厚部位的基底层边界模糊并有不均质的斑块,回声向肌层内延伸。(2)异位的宫内膜病灶多为椭圆形、不均质型或高回声型,周围有粗大紊乱的血管,管壁光滑、清晰,但斑块内的血管紊乱明显,血管在结节内穿行扭曲。所以,我们初步认为,应用经阴道超声技术,能够较好地显示子宫内膜形态和血管纹理,为腺肌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收稿日期:2008-03-28

推荐访问:超声 阴道 子宫 诊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gongsijianjie/2019/0302/156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