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栽培野生於术开辟林业综合发展新途径] 林业里的林下经济节点

【www.zhangdahai.com--企业管理范文】

   实行林下栽培野生於术填补了单纯为生态造林而造林,须15―20年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困境,又优化了各地造林技术模式和创新造林经营机制,使退耕还林工程既发挥了生态效益,又调整了山区产业结构增加了收益。林下栽培野生於术还解决中药材来源匮乏的问题,进而保护濒危的植物也有效地保护了野生资源,通过在原产地的栽培,可快速挽救和恢复野生於术资源,提高药材的品质,增加野生於术的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
   天目山,被誉为天然药库之称。药凝天地之气、方承科技之源。风景如画的天目山。孕育着无数的珍奇中药资源,药材生物活性高,绿色无污染,自古就是灵丹妙药的诞生之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空气湿润,温和多雨,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
   野生於术被国家质量监督局命名为原产地域的保护品种。本着“弘扬国药文化,依托天目山天然中药资源,挽救野生药材,致力于人类健康。”的原则发展野生於术。
   《中药大辞典》记载;《野生於术是产于浙江於潜、昌化、天目山一带野生白术,一名“天生术”,该种商品早已绝迹》。
  《纲目拾遗》说:“即野术之产于潜者,出县治后鹤山者为第一,今难得。”又引茅翼云:“产徽州者皆种术,俗称粪术,乃粪力浇灌大者,肥而无鹤颈。野生者名天生术,形小有鹤颈甚长,内有朱砂点,术上有须者尤佳,以得土气厚也”。
   《清异录》中再次记载:“潜山出善术,以其盘结丑怪,有兽之形”。此也非谬,西天目山确有野术,其籽随风而播称风播,由鸟啄之而播称鸟籽,鼠雀食后由粪便排出而生,称鼠籽、雀术,其形千奇万状,后人随其形而称之谓“汕鹤术”、“狮子术”、“鹤顶术”、
   “鸡腿术”,但多数形如鸡腿,故於术又名“鸡腿术”。
   《据於潜县志》记载,凡有术处,冬不积雪,可见药力之强大。
   於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为中医处方中极为常用的中药之一,主要用于滋补强身。近几年来的临床研究,用单味药治疗迁延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收到较好的效果。全国各地都有白术栽培以浙江最多,浙江(临安)於潜为白术地道药材产地,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於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於术”。
   过去认为野生产于浙江於潜一带山区的白术,其形态弯曲而自然,上如“鹤颈”,下肥厚质糯如“鹅臀”,俗名“鹤颈鹅臀”或“鹤形野术”。其外皮细润质柔,色红黄而有光泽,内心朱砂点众多,味极清香而略甜。其生长年限较长,采得后,阴晾至半干,堆闷发汗,使之质糯,肉色褐黄油润,晒干,又名“天生於术”。因於术质佳价高,故多有仿冒,湖南有将平江术中形瘦长、杆细的嫩白术,加工成“天生於术”者,其色较深,术杆上有明显修削痕,品质不及於术;近来,浙江、安徽等地亦用―年生白术,加工所谓“於术”,多体长,术杆有修削痕,其气味亦不足,朱砂点较少。
   野生白术被认为是白术中之极品,当中以於术最为有名,因其质佳,故在中药行业中,於术被单列为―种商品,区别于白术。
   全国各地都有中药材,但天目山由于地理位置小气候的不同,药物的特性也不尽相同,古人云:淮南为桔,淮北为枳。那为什么在上古冰川时期,别的地方银杏树都死了,只有天目山的活下来?用以天目命名的植物也有几十种之多。天目山的药材吸白云之氤氲之气,沐浴在蓝天、青山、绿水之间,藏匿于原始老林的大树之下,生长在峭壁悬崖之上,崇山峻岭之间,所以药效特别好。
   野生於术和人工种植的白术无论从产品色泽和成分含量以及药效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随着野生资源的极度匮乏,作为中药於术生产的源头,药材的质量非常重要。为此,必须大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保证药材生产的质量,防止产生农药残留量、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实施的结果也是我国中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参与国际药品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和必由之路。
   於术折断面黄白色,有黄色放射状纹理,气清香、甜味强而辣味少。民间素有“南术北参”的说法,由于该品种生长在深山野谷之中得土气充盈,润滞油少,品质优、属珍品,人工种植的白术由于施粪肥、浇灌、喷洒农药等缘故,体大肥厚、润滞油多品质严重退化。
   由浙西中草药研究所和浙江农林大学生物学院组织的科研考察队,由当地药农带领对天目山一带进行了多次考察, 发现野生於术就生长在天目山区之间海拔600米至800米的高山峡谷中,位于天目山保护区外围约10公里的山上,数百株植株散布在荒山峡谷中,苍翠茂盛,处于生长繁殖期,最高的近40公分,幼小的刚刚露出芽苗。
   天目山保护区实施保护后,乱挖乱采的情况有所制止,散落在山区里的野生於术得以在风籽、雀籽、鼠籽的传播。野生於术分散在天目山保护区周边的荒野、竹林中共发现有100余棵,有的生长时间达5年以上。此次发现的野生於术经浙江省农林大学生物学院中药系教授胡润淮等教授现场勘察后认为,该种群的生长环境、分布状况和伴生植物来看不是人工栽培确系野生。中药大辞典记载野生於术“早已绝迹”这个论证被我们更正。
   这些野生於术几乎与人工种植不同。人工种植一般大片栽培,痕迹非常明显,这里的植株则是散落单株生长。为了减少物种竞争,人工种植前,要将周围的植物清除干净,但这里的野生於术周围有许多伴生植物,并且比人工种植长得旺盛很多。
   通过对当地老药农的走访,对野生於术群落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掌握野生於术生长规律,采集野生於术的纯种并加以繁殖,并向纯种化发展。为快速挽救野生於术的资源,增加野生於术的产量,满足人们对野生於术的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优良纯种。
   我们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野生於术完全可以参照东北林下野山人参的种植方法,在不施化肥和打农药的情况下,经过5―8年野生的环境下自然生长,让它在生长期内逐步积累营养及微量元素。
   采用仿生学的方法对野生於术种子进行处理,人为地把於术纯种播种到荒山,峡谷坡地上,让播种下的於术种子在野生的环境下自然生长,使濒临灭绝的野生於术得以复恢和发展。
   临安市有着丰富的野生中药材资源,山萸肉、於术、石斛等作为该市的传统药材,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为了加快临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以野生於术为研究对象、分析、育种、加工、推广,促进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带动当地和周边农民发展生产,促进该市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中药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行林下栽培野生於术将促进野生於术资源的恢复和繁衍,提供一种挽救濒临绝迹野生於术的栽培方法。它选择林下土地、采用仿生技术处理种子、种前清理种后管理、生物防治办法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覆盖树叶杂草保湿保温,使其在仿野外环境中生长。人为地创造适合野生於术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有效地保持原植物的药材品质及药效成分。
   利用生物发酵处理山核桃蒲、松针叶、樟树叶,利用它们所含的酚类化合物、生物碱来防病治虫,利用含有芳香性挥发油成分的樟树叶驱避害虫,利用山核桃蒲中含有较高成分的钾,用作促进野生於术块茎的发育增长。
   把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山核桃蒲和植物树叶经粉碎后,通过堆积发酵依靠微生物的活动和自身代谢调节,催化部分氨基酸分解生成有机氨和有机酸,来中和山核桃蒲中的部分生物碱,把转化后的弱碱性山核桃蒲撒播到种植地里去提高土壤的酸碱度,使病菌和害虫在碱性的环境下不利于生存,通过与酶的反应使有毒物质变成低毒化合物。利用山核桃蒲内含有的酚类化合物、生物碱和带有烯和酚杀菌杀虫物质的苦味树叶来防虫治病,芳香性挥发油成分的树叶能够驱避许多害虫,把它们所含的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去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把污染环境的废弃物通过生物发酵处理,转化为农业上可再利用的生物防病治虫的生物物质。
   采用生物物质对野生於术防病治虫,是利用农副产品的废弃物撒播在野生於术周围,是即简单又经济的方法,采用此方法防病治虫比喷施农药药效持续时间长,利于提高荒坡地的酸碱度,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改善种植地土壤的结构,防止野生於术多年的生长给土地带来板结,杜绝因发生病虫害喷洒农药,污染野生於术品质的问题,使严重污染环境的山核桃蒲变废为宝,治理了山核桃蒲对环境的破坏。
   利用农业废弃物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使微生物活动所产生代谢物和植物本身所含的生物杀虫物质制作一种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其有效活性成分完全来源于植物本身,是一种来于自然,回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具有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点,完全符合生态环境的保护。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中药材的质量与其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中药材多为植物性药物,它的分布和生长,与其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之大,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等生态环境有很大差异。植物和动物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所生产的药材就好,所以某地区出产的特定药材为“道地药材”。
  何谓道地药材,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道地药材的药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就是闻名遐迩的道地药材。
  金元四大家族李东垣《脾胃论》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肠的生理功能。脾与胃同受水谷 ,输布精微,为生命动力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就会出现:贫血、消瘦、食欲不振、头晕神疲乏力,泄泻,脘腹胀满不适,加上长期服用大量西药,就会造成胃肠对药物的严重依赖性和耐药性,胃肠功能逐渐丧失,痛感觉麻木不仁,使整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多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最后发生癌变的恶果。
  民国《於潜县志稿》载:“荒后遗下者名遗术,移莳术秧于荒山者名移术,不用粪雍,任其天然长养,经十数年后,术形之大仍与初时相仿,而得土气之厚,功效不亚于“天生术”,但亦不可多得“。
  赵氏治学严谨,向以“宁踏铁略之讥,不为轻信所误”而自勉,在植物进化及物种变异方面有独特之创见。他指出於术为“近所变产”故书之留给后代,以免药铺昌隆,高挂“道地药材”“经销於术”,挑选形如鸡腿、鹤形之术,精工巧制,留柄五市分并系上红线,装于精致之盒中,作珍品出售,售价几近人参,声名为之远播,江、浙、川、湘、鄂、沪药商也来贩运,并出口至海外。 由于野术数量有限,遂有人工裁培,也是得天时地利之宠,於潜所种之白术,果与他地之白术不同,种植得法,竟也见菊花形,个体虽小,但香气回异有特色,得药界之公认,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浙江省卫生厅组织专题调查后肯定於术之品名。
  野生於术自然生长缓慢,分布不集中,而采集量大于自然生长量,产量逐年下降,面临绝迹;以致供不应求,为改变这种状况,利用山区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培育野生於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优势,保护森林植被,这在林业生产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对促进本地野生於术的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将起到积极的先导作用,可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药业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矛盾。
  野生的於术和人工种植的白术无论从产品色泽和成分含量以及药效上,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随着野生资源的极度匮乏,人工取代野生却是必然!作为中药於术生产的源头,药材的质量非常重要。为此,必须大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保证药材生产的质量,防止产生农药残留量、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实施也是我国中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参与国际药品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和必由之路。
  我们总结种植野生於术的10项要点
  1. 合理选择种植地,选择海拔500―800米的朝东偏南向阳,斜度在15―30度之间的山坡地,这样利于雨季节的排水,可以避开夏季中午炎热的太阳。
  2. 选择土壤PH值 6―7左右没有种植过蔬菜、瓜果、花生、药材的带沙质的黄土地,其次是以种植过禾本科作物(小麦、玉米、高粱)的土地或开荒地。杜绝土壤带病菌危害於术生长。
  3. 选育长期生长在野生环境下,抗病力强、耐高温的优良纯野生於术品种,这样的品种由于长期生长在深山野谷中,有与大自然恶劣的环境下竞争的极强生长力和抗病害能力。
  4. 种子前期的仿鼠胃液生物消毒,利用仿鼠肠液中含有稀盐酸、消化酶浸种,杀灭种子表面上附着的病菌。
  5. 种子出土后,利用种子外包裹的含有仿鼠肠液的有机物质对芽苗的消毒,黏液吸附病毒和细菌可使芽苗表面使其感染力减弱。
  6. 采用经生物方法处理的山核桃蒲粉,施撒在於术植株的周围,利用山核桃蒲内含有的酚类化合物、生物碱杀菌灭虫物质防虫治病,并增加了土壤钾元素的含量,有利于根茎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7. 拔草覆盖来降低土壤的温度,这样可夏季降温、冬季保温,减少杂草与植株争夺营养,利用杂草和山核桃蒲它们所含的大量木质素、纤维素去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
  8. 不铲草、不打顶减少植株的损伤,防止病菌的侵入。铲草容易把於术根铲断,打顶后如果遇阴雨天病菌很容易从损伤的部位进入植物内。
  9. 减少人员进出园地、实行粗放的管理办法,这样即可以减少用工、降低成本。又可以保障野生於术在野生的环境中自然生长。
  10. 利用植物茎叶做植物做有机肥料,严禁施用化肥和喷打农药,这样减少氮肥的使用有效地控制於术的旺盛生长,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我们对野生於术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经过大家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积累了很多经验采集了宝贵的影像资料,并把科技成果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多项发明专利。
   林下野生於术的栽培方法: 2009103117590
   一种仿生技术处理於术种子的方法: 2009103020805
   利用生物技术转化废弃物防治野生於术病虫害的方法:
  200910303208X

推荐访问:林下 栽培 开辟 林业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guanlifanwen/2019/0322/2895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