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报告会上讲话

【www.zhangdahai.com--企业管理范文】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讲四个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来后,引起了国内国外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中央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背景如何?首先,这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相联系。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社会物质财富进一步丰富,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这样一个特定的经济发展背景是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的客观存在,是新农村建设根本性的原因。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过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没有经历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称号实际上有相当的差距。因此,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和物质文化基础,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国家采取的是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的发展战略,就是把工业与城市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角全力加以推动。但是我们国家历来是积贫积弱,工业和城市本身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农村的掠夺之上的,也就是说是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牺牲农村来发展城市。我们的原始积累是靠农村、农民、农业来提供的,这方面有很多的数据。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十年为了发展工业和城市,农村作出的贡献是近万亿元。改革开放之后,农民只是通过土地为城市化、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就有2.5万亿元。农业、农村和农民为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今天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具体的问题,我把它归纳为三化:
  一是农业的弱势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从农业拿走的多,投入的少,使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缓慢。我们不能很好地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改造农业,不能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去武装农业,农业发展离农业的现代化有相当的差距。另一方面客观地讲,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小。
  二是农村的边缘化。城市在飞速发展,在迅速地实现现代化。但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城市蓬勃发展的同时,农村正在被边缘化。
  三是农民的贫困化。农民的贫困化是指农民的相对贫困日益加剧。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农民财富的增长速度和城市居民财富的增长速度严重不成比例。1984年,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比例是1.81:1,但到2005年已经达到3.22:1。成都算不错的,但去年仍然是2.53:1。也是就说,农民并没有同步享受到改革和经济快速增长给他们带来的更多的实惠。我国这种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
  农业的弱势化、农村的边缘化和农民的贫困化,说明“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拦路虎。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正是基于对目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刻分析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根本改变或调整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的城市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城市、工业和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以,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常重大。
  二、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一是只有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才能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是对农村而言,但是新农村建设绝不能就农村说农村,必须跳出农村说农村,否则新农村建设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村建设,但为什么“三农”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根本问题在于就农业说农业,就农村说农村,就农民说农民。农村对工业和城市发展作了很大的贡献,农村的财富和资源向工业和城市流动,为工业和城市输了血,自己却失了血,因此不具备完全依靠自己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如果没有工业的“反哺”和城市的带动,就不可能真正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状况,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其次,过去“三农”问题那么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体制上的二元分割。城乡分割的体制,导致城乡发展、生存条件的严重不平等,是直接造成“ 三农”问题的体制性原因。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如果仍然把农村和城市分开,维持现有的不合理的体制,不能很好地统筹城乡的共同发展和进步,解决“三农”问题就是一句空话。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另外一个历史背景是由于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城市化的发展为新农村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城市化的加速,新农村建设很多根本性的问题也难以解决。所以说城市化本身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
  二是实践证明,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2003年,市委根据成都的城乡发展状况和实际,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六句话”、“三个集中”和“三大重点工程”,到现在已经实施两年多快三年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在成都范围内实施城乡规化的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的一体化、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和城乡政策制度设计的一体化。从实施情况看,是按照我们预期的路径和目标在前进,各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农村的面貌正发生快速而根本的变化,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态势已然形成。
  三是成都已经具备了推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基本条件。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繁荣、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不完全具备这样的自我发展力量。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迅速提高,使其基本具备了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为城乡一体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比较可靠的物质基础。
  三、全面贯彻20字方针,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是一个统一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全面贯彻中央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具体有这样几项工作:
  一是要认真做好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只有做好规划,绘制好新农村建设的蓝图,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走弯路,才能降低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绘制蓝图要突出特点,体现集中。分散居住会带来很多问题,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使城市的文明很难延伸到一家一户,因此适度集中是我们在一般农村地区必须提倡和推动的。所谓适度集中,就是既要有一定的规模,又要尊重客观的现实状况,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两者要处理好。
  二是要抓好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是工业化、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而产业的发展决定城市化的进程。建设新农村,发展产业,不能仅仅看跟农村相关的农业产业,更重要的是要靠二产业和三产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也就是统筹产业的发展,要把二、三产业的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抓好。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的就业和农民的增收具有直接带动作用。如果没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就不能实现就业,也就不能增收。同时,新农村建设要与转移农民相结合,让农民到城镇去工作生活,从而为农村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解决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转移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是要抓好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城市和农村区别比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甚为悬殊。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把为农民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农村的生产设施和生活环境设施建设好。
  四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要把城市的文明向农村延伸,一要发展好教育事业。教育改变命运,教育改变农民,也可以转移农民。农村之所以比较落后,农民之所以比较贫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没有较好受教育的条件。二要搞好卫生设施建设。三要搞好文化建设。四要搞好社会保障。要逐步建设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五是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乡村的民主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成都进展还是不错的,下一步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予以推动。希望农村的支部书记和村长完全不因为各级领导人的意志而产生,真正地能够让农村的党员和农民自主地选举产生。农村的民主管理必须以民主选举为突破口,如果没有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最终都可能是假的。我希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的又一次革命,它必将给农村乃至中国的整个社会风貌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变化。我们担负着新农村建设的使命,工作做好了,“三农”问题就能得到根本的解决,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稳固,全面小康的目标就能够实现。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我们的每一位干部应有两情:一是满腔热情;
二是带有感情。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组织引导与农民参与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党委、政府要组织引导,但是组织和引导不能代替农民的主体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很好地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能够自觉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三是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历史的过程,不是1年、2年甚至不是3年、5年就能实现的。绝对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搞形象工程,一定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个原则。
  四是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农口部门的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要把新农村建设搞好,从市和区(市)县来说就是要搞好统筹协调,整合现有资源,形成合力,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具体地说有三个倾斜:一是政策倾斜;
二是资金倾斜;
三是工作力量倾斜。所谓政策倾斜,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障碍,向农村倾斜政策;
经济倾斜就是对农村、农业、农民要舍得投入、舍得花钱;
工作力量倾斜就是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
  只要全市上下统一认识,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实现预期目标。

推荐访问:会上 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guanlifanwen/2021/0222/13791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