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为使各城市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文章借助DPSIR模型,遵照科学性、可行性、简明性和敏感性原则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能够对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做总的判断,为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DPSIR模型
  
   “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它改变了工业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传统的发展观,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将“可持续发展”这一崭新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方针在全国实施。具体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是一项相当繁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程度进行定量的评价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国内外各研究机构和学者们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联合国统计局、美国、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等均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创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而我国的一些学者等也从学科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创建性的指标体系。但是,这些已建立的指标体系均存在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和宽泛,指标数目过多,处理过程难度过大等问题,使得这些指标很难获得实际的运用。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无疑对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1.1DPSIR模型的原理
   DPSIR模型的全称是Drive、Pressure、State、Impact and Response模型,是由欧洲环境组织1998年提出,该模型提出后主要运用于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分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它主要涵盖经济、社会、环境三大要素,是一种在环境系统中经常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把人与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细分为驱动力(Drive)、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和响应(Response)这五部分。其中,“驱动力”指的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主要指该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压力”则代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等相关系统的影响;“状态”表示在目前的动力与压力状况下,社会、资源与环境所表现的特征;“影响”表示在目前状态下于生态系统、社会资源等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变更能力;“响应”则表明人类在促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采取的相应的对策以及制定的积极政策,如减少污染、增加环境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DPSIR模型中的每个部分都能用一种类型的指标来代表,而各类指标又可细分为若干指标项。DPSIR模型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学者将DPSIR模型用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因果关系,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定量分析时,利用DPSIR模型的可以大大简化指标的选择。
   1.2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选择的基本思路
   “可持续发展”就是“努力寻找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道路”。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协调。其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路,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系统应该以人为主线,从全面评价人口的素质出发,综合社会大系统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四方面,而在具体建立指标体系时则利用DPSIR模型把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这四方面按照DPSIR模型细分为驱动力(Drive)、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和响应(Response)这五部分来构造指标体系,按照该模型构造的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综合指数层、系统层、指标层。综合指数层是对这五大部分进行综合后得到的一个最终的数值,用来全面评价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状况;系统层则是值DPSIR模型的五大系统,即前面介绍的驱动力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影响系统和响应系统,可分别反映该城市在这五方面的状况,并且还可以对不同的城市在各方面进行对比。指标层则是指五个系统下面每个系统都还包括若干指标。通过DPSIR模型可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方面综合评价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DPSIR的内部相互联系、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将各个指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反映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情况、发展的协调程度、发展的持续性和潜力,以此来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趋势。
   2.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能够适当地反映出各城市在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并能满足不同时期和不同城市对比分析的需要,为了保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在制定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地反映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即应当广泛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到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因素,尽可能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地引入该指标体系之中,并将其分门别类、划分层次,便于分析研究;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 与可持续发展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因素不予考虑,使评价指标和评价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同时指标的含义应明确,测定方法标准,计算方法规范,各个具体指标能够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2可行性原则
   即纳入该指标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应当概念明确、内容清晰,能够实际计量或测算,以便进行定量分析,过于抽象的分析概念或理论范畴不作为指标引入体系,现阶段还无法实际测定的指标也暂时不予考虑。应选择那些能从国家和各地方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和环保部门的监测报告中容易获得而且精度高,认可度强的指标,并要及时调整、修正,而对那些统计难度较大,相关统计技术与运算方法没有完善的指标在选择时则需要谨慎。
   2.3简明性原则
   目前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动辄成百上千个,相当的繁杂。指标数目太多,既不便于数据的收集、加工,在对指标进行综合时难度大,工作量大。另外,指标数目过多,也不便于各城市进行横向比较,有的城市有的指标,有的城市可能根本没法统计,这样就导致指标体系的实用性不强;另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高层次指标的指标值都是通过对大量单个指标值进行综合得来的,如果这些指标不具有简明性,其含义模糊不清,那么它们的计算公式或运算方法就很难得到统一。
   2.4敏感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涵盖的内容相当宽广,在选择指标时如果要求面面俱到,把所有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关联的指标全部纳入体系将是一个超级庞大项目,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在选择指标时必须有所取舍,应选择那些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较强,并且指标在多年来有一定波动性的指标。
   3.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按照前面所述的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遵照选取指标的几个基本原则,并结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建立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其主要框架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方面。其中驱动力系统下5个基础指标,压力系统下4个基础指标,状态系统下5个基础指标,影响系统和响应系统下各4个指标,总共22个基础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设置见表1。
   3.1驱动力系统
   驱动力对于城市可持续性的影响是双向的。如果各驱动力指标协调发展,则会产生正面影响,能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则会造成负面影响,使城市发展远离可持续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经济类指标,经济类指标不光关注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如GDP增长率、人均可支配收入,更应关注其结构问题,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乡人均收入差等,除了经济的增长还需要有相应规模的人口支撑,因此也应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
   3.2压力系统
   指各城市在经济发展和人口自身增长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该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如今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压力,在进行指标设置时,与“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相适应,引入各种综合能耗指标,对各城市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程度进行评价。具体指标有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重、PM2.5、城区COD平均浓度和城区TSP平均浓度等。
   3.3状态系统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也使城市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在驱动力、压力共同作用下,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也在发生变化。因此状态系统应主要包括以下指标:人口密度、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等。
   3.4影响系统
   指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对环境、人民生活和健康等带来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空气质量下降,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弃物,以及交通噪声等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另外,城市在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结构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失业率过高和贫富差别增加等问题。因此在影响系统主要设置城镇登记失业率、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和房价收入比等指标。
   3.4响应系统
   指各城市针对目前的状态所采取的控制调节生态可持续发展系统变化的相应措施,具体体现在如相关法律或环保政策的实施等。设置指标时应选取能具体体现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效应的指标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等。
   4.结论
   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时可借用DPSIR概念模型,把指标体系细分为驱动力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影响系统和以及响应系统这五大系统来反映 城市发展时自然、经济和社会这三者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描述该系统各因素与城市可持续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对具体的城市进行评价时,由于这五大系统各自的作用不同,而各系统中的各个指标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应赋予不同的权数,从而计算出最终的综合指数,来对各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比较评价。
  
  参考文献:
  [1] 周震宇.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M].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20-24
  [2] 张小平,柳 婧,方 婷.基于DPSIR模型的兰州市低碳城市发展评价[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112-115
  [3] 王嬴政,周瑜瑛,邓杏叶.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1):48-50.
  [4] 秦志琴,张平宇,苏飞.基于DPSIR模型的沈阳市可持续性态势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2):60-64.
  
  作者简介:
   王平,女 37岁,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专业博士。

推荐访问: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城市 研究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19/0321/27462.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