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促进社会和谐教育理念

【www.zhangdahai.com--企业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战略举措提出了明确要求,是指导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对教育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教育理念来看,既强化了已有的一些思想观念,又对现阶段教育应具有的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从而使我们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党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和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事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适应国际竞争大势,符合国家民族利益,切合科学发展路子,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不仅强化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而且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进一步要求全党全社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思想认识、发展规划、保障投入、政绩考核、监督检查、环境氛围等方面都要体现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教育不断得到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协调发展的理念。和谐寓于协调之中,社会和谐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教育发展也要协调。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教育发展又快又好,社会和谐的基石就会更加坚固。《决定》鲜明提出“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迫切要求我们确立教育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还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处理好教育内外部的各种关系,把握好教育发展的重点和节奏,在着力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走办学效益好、教学质量高、人才培养对路、教育结构合理和资源优化的新路子,努力使教育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模范。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在教育的对象和培养目标上,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专门培养人的崇高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面向全体青少年儿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决定》提出的到2020年使全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目标任务,以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认真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提升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教育公平的理念。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教育的新理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跨越,但是,也存在一些影响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区域教育和学校之间以及不同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存在的较大差别。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历来是作为公益事业被视为人们发展提高、缩小社会差别的关键,尤其是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接受教育是他们改变生活和命运的重要途径。教育的机会是否均等,教育公平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决定》鲜明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教育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确立教育公平的理念,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当前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取向,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进区域内公共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和学校管理,关注弱势人群的受教育权利,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振兴教育之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这个原则,促进社会和谐的教育也要树立这样的理念。只有坚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不断推进教育制度创新,才能为加快教育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证,才能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创造的新机制赢得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我国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按照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积极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教育管理、办学、投入、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等方面建立健全充满生机活力、更加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贯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应有的教育理念。从《决定》中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要明显提高全民族素质,遵循原则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大力加强教育事业,和谐文化建设要依靠教育力量,政治保证要发挥教育群众的作用,党风廉政建设也要以教育为基础等等,既说明教育是何等的不可或缺,更证明了建设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次性、阶段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必须向全民扩展、向终身延伸。逐步建立健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青少年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互沟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全体社会成员随时随地、灵活方便地接受教育、进行学习,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体系。全民教育,全民有责;
终身教育,人人有份。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崇尚教育、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努力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生动局面。

  和谐校园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学校教育,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学校遍及城乡,辐射力强,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应该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和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教育,也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和谐校园是新形势下需要我们确立的新的教育理念。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和谐校园建设摆进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和科学的办学思想,以和谐理念引领学校发展,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纽带,以平安校园、卫生校园、美丽校园、文明校园、文化校园为基础,以社会支持和良好的氛围为保证,积极探索创建和谐校园新模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推荐访问:促进社会 教育理念 树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wenhuajianshe/2021/0223/138848.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