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脊髓损伤患者

【www.zhangdahai.com--员工思想】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7-265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我科自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将乙型肝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实施并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教育方式
  
  1.1 语言介绍:健康教育应贯穿患者入院的始末,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健康教育,直到问题解决。进行健康教育时态度要亲切、诚恳,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便于患者能够完全理解和接受。
  1.2 文字表达:设立宣传栏、办板报。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内容为乙型肝炎健康常识,饮食指导等,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1.3 提问与讨论相结合:重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鼓励患者提问题,并将患者最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
  
  2 教育内容
  
  2.1 对乙型肝炎传染性的认识:乙型肝炎主要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体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指输入染有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或使用染有病毒的注射器、医疗器械等造成的传播。母婴传播包括胎盘、分娩、哺乳等传播方式。体液传播是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亲密接触的方式传播。乙型肝炎的病程较长,急性患者的传染期从起病前的数周开始,并持续到在整个急性期。慢性患者的传染也与乙肝指标相干。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和乙肝病毒DNA多聚酶(DNAP)阳性传染性强。据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家庭有乙肝表面抗原(HBeAg)携带者,不论其关系如何,都增加了对家人的高危性。由于母婴传染,夫妇性传染,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亲切接触,HBsAg携带者的家庭内聚性很常见,有HBsAg携带者的家庭成员较无HBsAg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中,HBsAg检出率高6.8倍,-HBs高2.7倍。因此,父母与子女相互间HBV感染的传染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2.2 进行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针对乙肝病毒的传染特点,应对其家属做好健康宣教,保护易感人群。对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的患者需进行隔离。其隔离期根据情况而定,急性肝炎隔离期不少于60天,最好隔离至表面抗原转阴,慢性肝炎活动期也要隔离至病毒标志物转阴,肝功能正常方可解除。对于患者所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剃须刀、指甲刀、杯子等要专用。污染了的用品需进行严格消毒。对患者用过的注射器针头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其他医疗器械需经高压蒸汽消毒。现对患者及家属介绍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2.2.1 药物消毒:对患者的吐、泻物用漂白粉乳液或含氯消毒剂混合后静置消毒1~2小时再倾倒,消毒剂的用量为吐泻物的1倍。手可用75%酒精或含氯的消毒剂消毒。食具、碗、毛巾等可用0.3%~0.5%的优氯净或1%~5%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再用清水冲净。其他污染的用具可用上述药液擦拭消毒。患者的衣服、床单要分开使用,单独消毒后清洗。衣服织品最好是白色,因氯能脱色。患者住院后或在家痊愈后,要做一次全面消毒,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用品消毒外,还要用0.3%~0.5%的优氯净喷雾,擦拭室内地面、墙壁,做一次终末消毒。
  2.2.2 煮沸消毒:有些家庭没有药物可消毒,也可用煮沸消毒法。100 ℃煮沸15~20分钟,可将各型肝炎病毒杀灭。煮沸1~3分钟可使肝炎病毒失去活性和传染性。这一般对乙型肝炎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浴巾、衣服的消毒较适宜,对患者的剩饭、剩菜也可用此方法消毒后弃去。
  2.2.3 对患者污染后丢弃的物品。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可进行焚烧,家庭也可用高压锅进行消毒2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保护易感人群,可动员患者的家属及与患者接触密切的人员化验乙肝三对。凡HBc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阴性者,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初种后隔1个月,6个月复种,共接种3次。每次10 ?滋g(即2支疫苗),1个月左右产生抗体,免疫保护时间一般3~5年,长的可达7年,以5年为宜,5年后追加1次,起到主动免疫的作用。
  2.3 用药介绍:主管护士应让自己所管的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用药方面的知识,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并给患者讲解不管是住院期或出院以后,都必须要遵照医嘱按时吃药的重要性。不可盲目的使用药物,或过于频繁的更换药物,这些都是对病情恢复不利的。如患者用药种类较多,可将其写在小卡片上便于患者记忆,通过对患者病情的介绍,是患者主动参与到治疗的过程中去,提高了护理质量。
  2.4 饮食指导: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消化功能,而食物品种与数量也会加重或减轻肝脏的负担,因此对于肝炎患者来说,需采取科学的饮食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饮食原则为足够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适量的脂肪和无机盐、微量元素。并根据自身条件不同,针对性进行食补,以达到配合治疗的效果。
  2.4.1 足量蛋白质:膳食中的蛋白质可按每千克体重1.5~2.0 g供给。如果患者食欲不佳不能摄入大量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饮食中需补充浓缩量的蛋白质食品。如奶粉、黄豆粉等。
  2.4.2 足量糖原:肝炎患者由于糖原贮存少,在饥饿或进食不够时,会出现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心慌、多汗等低血糖症状。因此增加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保持肝细胞内糖原的含量,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每天供给300~400 g的碳水化合物,也可直接增加食糖的摄入。
  2.4.3 适量的脂肪:因脂肪能提供人体必须脂肪酸,对肝组织的修复有利,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肝炎患者不必太严格限制脂肪。
  2.4.4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除了食物新鲜和水果外,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片剂和矿物制剂。
  2.4.5 禁酒:对于肝炎患者还应该做到滴酒不沾口,酒精在肝脏被分解,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因此,对于乙型肝炎患者避免增加肝脏负担,应绝对禁酒。
  2.5 活动与休息指导:急性肝炎早期与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均应卧床休息。卧床休息的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体力和脑力消耗,保持肝脏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肝脏修复。待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后,可适当活动,每日允许患者活动1~2小时,以散步为主。当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时,应“轻度活动为主,动中有静”,活动时以不感觉疲劳为度。有些患者出院后,误认为自己已完全康复了,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工作中,甚至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以至劳累过度使疾病复发,对这类患者更应加强教育。
  2.6 心理护理:许多患者一经确诊为乙型肝炎后,就会出现情绪低落、自暴自弃、思想压力大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还会促进病情恶化。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更要耐心地作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工作,使其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根据临床观察证明,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对肝病稳定及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 教育效果
  
  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占自己病情有关的知识有所了解,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护患关系也建立在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护士也感到了知识的价值,工作起来情绪饱满,责任感加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许多患者及家属都赞扬我们的护理工作,从而使整体护理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收稿日期:2008-04-03

推荐访问:乙型肝炎 健康教育 家属 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yuangongsixiang/2019/0302/118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