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传统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比较:心肺复苏施救最佳时机是心脏骤停后

【www.zhangdahai.com--章程规章制度】

  【摘要】目的: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点及传统心肺复苏操作方法,比较两种急诊抢救心脏骤停的程序与方法,以期提高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抢救的40例心脏停搏患者(CA)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点进行,另外20例为传统心肺复苏操作方法,严格筛选去除影响心肺复苏的其他因素,如CA患者原发疾病,心肺复苏抢救开始时间等。结果: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点进行抢救20例患者复苏成功5例,传统心肺复苏操作方法进行抢救无复苏成功者。结论:应用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能有效的提高CA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心脏骤停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76-01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已问世近三年,CPR作为所有急救技术中最基本的徒手操作,其内容极其丰富,在临床急救工作中,按照规范化要求去做,就能挽救更多的CA患者。CA是临床上也是院前工作中经常遇到最紧急的危重症,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技术不准确都会导致复苏失败,尽管近几年心肺复苏的讨论和实践都有了许多进展,但其抢救成功率仍很低。据报道,即使发生在院内的CA,其救治成功率也仅为10%左右[1],现将我中心2006~2008年救治的40例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点及传统心肺复苏操作的两种程序与方法,比较两种院前抢救CA患者方法的复苏成功率,以期在基层医院及民众中进一步普及2005国际心肺复苏,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筛选2006~2008年我中心接诊CA患者40例。
  2005国际心肺复苏组(CPR’2005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岁;病因分类:心血管疾病8例(40%),不明原因3例(15%),脑血管疾病4例(20%),晚期肿瘤2例(10%),外科创伤2例(10%),呼吸系统疾病1例(5%)。
  传统心肺复苏组(CPR’传统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岁;病因分类:心血管疾病7例(35%),不明原因4例(20%),脑血管疾病3例15(%),晚期肿瘤3例(15%),外科创伤1例(5%),呼吸系统疾病2例(10%)。
  1.2 筛选标准:①按照时间顺序自2006年1月起,顺序选择,直至每组数量足够;②心脏骤停患者从发病至院前急救干扰时间为15min之内;③院前抢救人工气道建立为球囊面罩通气,进行面罩球囊加压给氧的EC手法;④除颤器及吸引器等设备配备及急救药品配备在两组中无变化;⑤在院前急救干扰之前无任何对患者的医疗处置。
  1.3 CA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有突发意识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0/0kPa,瞳孔散大,经心电图证实:室颤,无脉搏性电活动,心脏停搏。
  1.4 复苏方法:CPR’2005组:按照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国际指南2005推荐的基础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进行操作。确认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施行心肺复苏,强调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即检查时间及更换操作者时间均不能超过10s;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通气时间1s~2s,标准为看到胸廓有起伏;心脏按压位置为双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点,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通气比例为30∶2;5组CPR后再进行检查;电除颤仅一次,且除颤后不进行判断,直接CPR五个循环后再行判断循环―呼吸―意识;下一次电除颤能量要等于或强于前一次能量;当1~2个循环心肺复苏及1~2次电除颤无效,再给予血管活性药。
  CPR’传统组:人工呼吸,通气时要尽量吹入大量气体;心脏按压位置为胸骨下1/3,寻找位置时以右手沿肋弓下缘滑至胸骨角,再将左手食指、中指置于其上方,中指所在位置为按压位置;按压通气比例为15∶2;电除颤为连续三次(双相波100J,150J,200J),电除颤后立即进行呼吸循环检查;血管活性药应用较早。
  1.5 复苏成功标准[2]:心跳呼吸骤停者经过心肺复苏出现自主循环,包括窦性心律、结性心律、血压及自主呼吸基本正常者评为成功。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医学统计软件。
  
  2 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比较,见表1。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由院前急救车组送至最近绿色通道医院继续治疗。
  
  
  3 讨论
  
  心肺复苏至今仍是世界急诊医学中的难题,正确规范的心肺复苏程序是心肺复苏成功的保证,正规和熟练的方法是复苏成败的关键,按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精神要点,无论是生命链(早期识别与求救,早期CPR,早期除颤,高级生命支持),还是心肺脑三个阶段抢救,指南的许多改动和更新均是围绕保证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把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点关注简化复苏培训程序和提高复苏成功率[3],指南建议,在复苏期间,施救者应提供良好的胸外按压(节律和深度),按压后允许胸廓回复,单人或双人CPR时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通气比例统一为30∶2;通气时间仅大于1s,不是2s,且无需深吸气,标准为看到胸廓有起伏,以避免造成过度通气;电除颤由3次改为仅一次,且除颤之后无需判断,直接CPR五个循环后再行判断循环-呼吸-意识;每5组CPR,大约2min,换人操作的时间间隔小于10s;通气方面若有创插管不熟练则可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以免延误救治最佳时机。传统心肺复苏提倡在心跳停止时间少于4min时可以进行胸前区捶击,这在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给予否定,研究表明,胸前区捶击益少且有潜在危险,故不推荐心肺复苏时应用[4]。
  本次研究表明,按照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要求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复苏,确实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将徒手、规范、有效的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心肺复苏术作为所有急救技术中最基本的徒手操作,只要按照规范化要求去做,就能挽救更多的猝死病人。资料表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与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系为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5]。
  
  参考文献
  [1] 赵维江,肖文良,姜志安,等.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探讨[J].海南医学,1999,10(6):39-40
  [2] 庄心良,曾周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10-2332
  [3] 杨铁城,何新华,李春盛. 聚焦200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华医学论坛报, 2006年3月21日第31版
  [4] 北京市卫生局,首都急诊/急救医疗人才培训教材1-3页
  [5] 李亮.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162-163
  
  作者单位:116021 辽宁省大连市急救中心

推荐访问:复苏 心肺 抢救 患者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zhangchengguizhangzhidu/2019/0303/28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