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中西医 享誉海内外|学贯中西的意思

【www.zhangdahai.com--素材及写作指导】

  摘 要:当代台湾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医药大学,因为它不仅是当代台湾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也是台湾中医药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中心,是台湾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引擎。中国医药大学创办于1958年,其前身为“中国医药学院”,经过50年的创新与发展,现有6个学院、23个学系、23个研究所硕士班、6个研究所博士班、台中附设医院及北港附设医院等教学研究与医疗单位。新世纪的中国医药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国际一流的医药综合大学”、“国际知名的中、西医学中心”及“卓越的生物医学科技中心”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中国医药大学;台湾;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R2-09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6-001-04
  
  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当代中国医药卫生的重要资源。大陆与台湾虽有海峡之隔和政体之异,但近50年来中医药事业均有很大发展。若论及当代台湾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史,就离不开中国医药大学,因为它不仅是当代台湾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也是台湾中医药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中心,堪称台湾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引擎。
  今年时值中国医药大学50周年华诞。为庆祝建校50周年,该校于今年3月举办“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本人有幸受邀作为嘉宾参会,期间除作学术演讲、参与研讨和结交海内外同仁外,更有良机深入了解该校50年来的发展历程。现据调研材料整理成文,既作为对该校50周年华诞的纪念与庆贺,也作为反映当代台湾中医药发展历程之史料。
  中国医学历史悠久,5000年来,我们的健康与民族生命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仰赖中国医药的伟大贡献。自18世纪以来西洋医学昌明,反观中国医学日渐没落,当现代医学(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中医就不停地遭受质疑,甚至到被禁止的地步;关于中医药的研习,在上世纪50年代前的近代中国亦从未纳入正规教育体制,使中医未能结合现时代新科技发展,导致中西医学发展之落差加深。50年前,为使中国医学之固有国粹能迎头赶上西洋医学,台中市覃勤、陈固、陈恭炎诸先生起而大声疾呼振兴中国医学,以创办“中国医药学院”为手段,并以“发扬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创新医学体系”为创校宗旨,让学子学习西洋现代科学方法,来改进中国医药,使学子成为中西医学兼备的人才。
  1955年于台中成立筹备会,并即于台中市选购建校基地,继而动工兴建校舍,其间波折重重,所幸筹备会诸公排除万难,于1957年筹备就绪,乃拟具设校计划,送请台湾省政府教育厅转呈“教育部”核定。1958年7月该校第一届董事会成立,推举覃勤先生为董事长,台湾“教育部”亦下令:“董事会准予备案,学院亦同时准予立案”,由董事长覃勤兼任院长,同年10月“中国医药学院”开始招生,初期招考医科新生两班,药学系新生一班,于12月1日正式开学。
  1961年6月第一届董事会任期届满,奉台湾“教育部”之令改组,其后历经杨肇嘉、王德溥为前两任董事长,积极增建实验大楼、化学实验室及充实教学标本和实验设备,继之又兴建护理专修科教学大楼一幢,增设普通教室和福利社、餐厅。1965年3月,该校设置药园一处,栽植药用植物500余种,为台湾私立药学系之首创;并在同年8月增设夜间部药学系、中医学系及护理专修科,为该校扩充科系之始。
  1968年,第三届董事会任期届满,因故未能改选,台湾“教育部”为顾全该校及在学学子之前途,依办理法于同年9月明令成立“私立中国医药学院整理委员会”,以行使第四届董事会未产生前之职务,整理期间为一年,此期间,本着安定中求进步的原则,整顿校政,增建电化教室、综合球场。至1969年9月初,得以重新组成第四届董事会,由谢东闵先生担任董事长,该校在谢董事长领导下,积极从事建设,首先将改建实验大楼、护理大楼,旋复兴建综合大楼一座,并辟地下室为书库、阅览室、联合办公厅、礼堂等地,规模宏伟。1971年该校兴建学生宿舍,连地下室共六层;地下室为餐厅,第一层为教授招待所,提供远道教授供住宿之用,第二层至第六层为学生宿舍,可住学生400余人,为全台湾第一座套房设备的学生宿舍,同时该校亦吁请台湾“国防部”及台湾省政府核准拆除校门前之军眷宿舍,并修筑学士路,使该校前门有康庄大道得以通行。
  1972年第五届董事会成立,公推陈立夫先生为董事长,继续积极从事校务之发展与改进。陈董事长接任后,手订教育方针十六条,为该校务发展之依据;同年,该校获台湾“教育部”核准中医学系由六年制改为七年制,授予医学士学位,且台湾考试院亦核准中医学系毕业生获取中医师执照后,可参加西医师检核面试,使中西医得以融会贯通,进而建立新的医学体系。此时,中国医药学院更相继成立针灸研究中心、抗癌研究中心和中国药材研究中心,冀望能对中国固有之针灸医学,中医治癌方法及中药之现代化,做进一步研究,进而对人类之健康幸福有所贡献。1973年,该校为加强医学基础教育,乃筹建基础医学大楼,费时年余,于1975年6月6日举行落成典礼。1974年,该校获得台湾“教育部”核准设立中国药学研究所硕士班,此为该校培育高深学术人才之始。同年9月中国医药学院设立针灸止痛动物实验室,聘请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哈鸿潜教授主持该实验室,并采用弥猴做动物试验,以证明针灸止痛之正确性,于国际医学会论文发表,颇获国际学术界的好评。
  1975年台湾“教育部”核准中国医药学院设立中国医学研究所硕士班,并将护理专修科改为护理学系。同年7月间,该校与台湾省立台中医院及军方803医院订定合作办法,并由该校之针灸医师于两医院开设针灸门诊部,为民众诊治疾病。1977年,台湾“行政院卫生署”与该校合办中医师现代医学进修班,于3月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招收合格中医师,授以西医基础医学及检验法,促使中医现代化。1980年6月,郑通和院长退休,董事会聘请郭荣赵博士接任院长。郭院长接任后即积极推展校务,更新人事,实施退休制度,并鼓励教师在国内外进修,提高师资水平,改善研究风气,资助论文出版,完成中医教材之编订,亦筹设院史馆,开办推广教育,争取国际学术地位。
  1981年2月间,因英才路之开辟,贯穿该校校园,使原已狭隘的校地更形窄小,于是有迁校之议,1983年7月经陈董事长同意,决定选择与云林县北港妈祖纪念医院毗邻30万m�2土地为该校第二校区。1984年5月台湾“教育部”核准该校在北港设立分部,并在北港校区成立中正医学中心;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北港妈祖医院于1985年11月正式开幕。1987年2月,郭荣赵辞卸院长之职,董事会聘请台中附设医院王廷辅院长兼任院长职务,王院长稳健踏实推广校务,首创台湾医学院第一座中药展示馆。同年7月董事会通过聘请台湾“教育部”前次长陈梅生博士担任院长,陈院长到任之后,努力从事软硬件之建设,不仅增设系所,扩充设备,更提升师资水平,奖励学术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成效卓著。1988年台湾“教育部”核准该校设立中国医药研究所博士班,为中国医药学深入研究的开始,第一届毕业生有林昭庚教授与陈荣洲教授,目前皆任教于该校,并各自于中医针灸科与中医妇科享有盛名。
  1991年10月台湾第一座中药展示馆开幕,让更多民众认识传统中医药范畴。1992年2月该校呈请台湾“教育部”建请“法务部”举办中部地区成立“教学遗体中心”可行性研讨会,经与会人士充分讨论后,由“高检署”转报“法务部”,于同年6月正式成立“中部地区遗体处理中心”,使该校大体解剖教学遗体免于匮乏之虞。另一方面,致力于推动“中、西医一元化”的陈董事长亦于1992年交付中国医药大学杰出校友林昭庚博士主编《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重任,希望他能以中、西医双重背景的专长,让中、西医病名成功配对,让西医更了解中医,有助于中、西医结合医疗的发展;林昭庚博士接下了陈董事长交付之重任,邀集台湾具有博、硕士之中、西医学者及专家,秉持着“中、西医一元化”的精神,以惊人的毅力、强烈的使命感,花了九年的时间,于2001年终于排除万难完成当代医学巨著《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第一版》,是目前唯一的中西医病名对照之工具书,也是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国所完成之中西医学病名汇编及工具用书中,数据最为齐全的书籍。
  1996年因陈梅生校长将于7月底任期届满退休,该校在6月即依新颁大学法,由董事会通过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选出校友郭盛助博士接任校长,于8月1日正式接篆视事,12月该校成立中程校务发展计划执行管考委员会,追踪考核计划执行成效,并拟订新年度中程校务发展计划。并于1997年1月修订系所主管遴选办法,严格实施主管任期制度。3月再成立校务发展募款委员会,劝募学校发展基金。1998年3月该校全面实施学术网络计算机化,学生语音选课及简化注册流程等措施,于5月成立校友联络及就业辅导组,积极推动校友连络和就业辅导事宜。
  1999年2月台湾“教育部”同意该校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硕士班”,并开始招生。同年7月第13届第13次董事会议通过成立第二届校长遴选委员会,选出校友谢明村博士接任校长。谢校长就任后,依法推动校务,致力于营造安全温馨校园,加强校园社团活动,促进教职员生和谐;并建立行政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学校与医院沟通管道,提高教学服务质量;继而推动学术研究,成立具有特色之研究群,以争取台湾“国科会”等相关机关之经费补助;同时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及两岸学术交流。
  2000年5月中国医药学院申请改名“中国医药大学”获台湾“教育部”核定同意进行筹备。而该校为维护中医高等教育之发展,亦对中医师检定考试及格者具取得“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高等考试”之中医师应考资格提出修正意见书,经“立法院”三读通过,该校中医学系及后中医学系之学生权益得以维护,并建立中医师考试之正规高等教育体系。此外,中国医药学院对于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的推动也不遗余力,该校谢明村校长与高尚德所长、苏奕彰主任及黄维三教授等中医学系师生多次赴大陆作学术交流活动,并于2000年10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校,再修正签订双方学术交流协议书,启动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之新页。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中国医药大学依然延续两岸中医药学术之交流活动,陆续与来台参访之香港东华三院、浙江中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签订学术交流协议书。
  蜕变中的中国医药学院除了积极改善研究环境,整合教师学术研究,成立各具特色之研究群,以提升研究风气及水平外,更于2000年12月获得台湾“国科会”整合型研究计划“提升私立大学研发能量项目计划”及台湾“教育部”“提升大学基础教育计划”之经费补助,并得到台湾“教育部”私立大学整体校务发展推广教育项目较优学校之殊荣。2001年3月该校召开董事会,经由全体董事一致通过推选蔡长海董事为第六任董事长,蔡董事长曾任该校台中附设医院第二任院长,任内兴建立夫医疗大楼,并经台湾“行政院卫生署”评鉴为医学中心,亦为该校第十二届医学系毕业校友、日本帝京大学医学博士,他就任后,便致力于医学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培养杰出医学人才,以提高整体学术形象及地位,进而建立一个中西整合、优异而有绩效的中国医疗体系,在其带领下,2003年8月该校由“中国医药学院”改名为“中国医药大学”。
  2001年3月该校成立医学系医学教育改革委员会,为因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实施医学教育改革,于7月更名为医学系教改执行委员会,使组织架构更为完善,贯彻“问题导向小组学习”,整合基础、临床课程,提升医学教育成效。2001年5月,中国医药大学为争取医师法修正案能维护中医学系双主修之权益,蔡长海董事长、谢明村校长、林昭庚董事、黄明和董事、张永贤副校长及中医学系苏奕彰主任等师生,分别赴“立法院”拜会朝野党团说明及争取支持,2002年1月新修正医师法公布后,该校中医学系双主修终于有了法律之依据。
  2002年8月该校新任校长叶纯甫教授因故无法实时接任,由陈伟德教授代理校长。蔡长海董事长提出未来一切制度,须依三合(合法、合情、合理)及三公(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办理。台湾“教育部”于11月莅临访视时,陈代理校长简介该校董事会校务发展目标,揭橥十年百亿未来规划,同时也为该校校训做了新的诠释――仁(视病犹亲)、慎(修己善群)、勤(终生学习)、廉(术德兼修);直到2003年2月,叶纯甫教授正式接任中国医药大学校长之职。2003年3月台湾“教育部”高教司率领20余位评议委员,针对改名大学及增购校地之议题,到中国医药大学做实地访视,4月台湾“教育部”核定该校自2003年8月起改名为“中国医药大学”,蔡长海董事长亦宣示,将以“发展中国医药大学为国际一流的医药综合大学”、“提升附设医院为国际知名的中、西医学中心”、“设立卓越的生物医学科技中心”为三大发展目标。
  为发展中国医药大学为国际一流的医药综合大学,叶纯甫校长更积极与国内外之学术单位从事学术交流活动,2003年10月,叶纯甫校长率该校教授,前往日本第一药科大学参访并签订学术交流协议书,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同时成立“都筑汉方药研究中心”,协助支持药科大学之中药教学。2005年12月“日本药科大学”副校长都筑稔率领6名教授访问团参访中国医药大学,并再次签订学术交流合约,其中包含二项重要内容:①日本药科大学捐款中国医药大学1亿元日币成立“都筑传统药研究中心Tsuzuki Institute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由两校老师共同研究中草药;②加强两校之学者与学生交流。此外,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于2004年6月与中国医药大学为双方学术研究合作与研究生之训练,共同签订学术合作之约。同年12月该校叶纯甫校长与密西西比大学Dr.Daniel K Jones副校长,代表两校签署教学及研究交流合作合约,双方可互派医学生与住院医师做短期见习交流,密西西比大学同意协助该校成立药理毒物检测中心。
  2005年8月,中国医药大学之董事会极力遴聘有卓越教育理念的台湾前教育部长黄荣村教授担任该校校长。黄校长接任后,便努力促进中部地区各大学成立策略联盟,在教学与研究上发展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以发展中国医药大学成为“强调大学部教育质量的研究型大学”为目标,陆续启动“百蛋计划”、“三年百师计划”、“奖助国际交换学生计划”等活动,并加快国际化及电子化的脚步,积极礼聘国内外学者专家为该校讲座教授,以提升教学质量与学术研究水平,努力朝向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迈进。
  2006年3月,该校向台湾“教育部”提出“中国医药大学前瞻未来Foresee(4C)Our Future 教学卓越计划”,其理念是使教育整合建构化(constructivism),在学校以生活化教学,在医疗体系以实务实习,让学生在情境中(context)做有效的学习,以培养具有能力(competence)及关怀(compassion)的专业人才;该计划于2006年5月底经复审会议审议通过,核定补助经费7800万元台币,为医药类大学中补助经费最高者,其具有十二大特色――精进师资、诱发学风、生活导师、课业辅导、问题导向、特色学程、空间重整、数字学习、小区关怀、职涯接轨、国际认证、卓越基金等,中国医药大学冀望藉由该计划之实施,得以实现早日成为具国际水平、强调大学部教育之“教学卓越大学”的愿景。
  与此之时,中国医药大学亦陆续与国内外院校签订学术交流协议,在台湾方面,2006年5月与国立中兴大学达成协议,为促进校际合作、推动两校资源共享,同意就学术合作、教师合聘、研究发展、图书与信息等四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并签订“国立中兴大学与中国医药大学校际交流合作协议书”;9月则在台湾“教育部”见证下,与台北医学大学、高雄医学大学等3所医学大学为促进台湾医药卫生相关科学教育之发展,并推动校际教学资源整合,共同签订合约,同意就跨校际选补修课程开放及相互承认、跨校修读硕博士班课程、通识教育师资合聘或兼聘、互相开放实习医师训练等四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同年12月黄荣村校长与逢甲大学刘安之校长代表双方,就学术合作、教师合聘、研究发展、图书与信息等四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再签订“逢甲大学与中国医药大学学术合作协议书”,希望有助于促进跨领域知识之创新,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而国外方面,2006年4月中国医药大学与南加州健康大学(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SCU)签订教学研究交流协议书,协议在往后5年内发展更为深入且密切之学术交流活动,培训出具有专业美语能力,传授针灸并将之推往世界舞台之学生;同年6月美国杜兰大学(Tulane)副校长Dr.Paul K.Whelton与中国医药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协议书,两校针对研究生、博士后候选人、老师等人员及研究计划进行交流;且哥斯达黎加中美洲自治大学(UACA)亦在同时间与其签订学术交流协议书,以加强两校针灸及传统医学之研究及专业训练。2006年11月该校蔡长海董事长获颁罗马尼亚国立欧拉迪亚大学暨维索迪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时两校亦与中国医药大学缔结为姊妹校。同月该校为美国及世界知名的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M.D.Anderson Cancer Center)院长孟德森教授(Dr.John Mendelsohn)颁授名誉博士学位,显示该校正积极朝向国际化医学中心的目标大步迈进,蔡董事长提到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对癌症研究、教学、临床治疗,堪称世界顶尖的医学中心,尤其孟德森教授更首创利用特异性单株抗体观念,研发出抗癌药物,嘉惠各类癌症病患,获颁无数荣誉奖章,并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医药大学将以该中心为标竿,藉由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建立一个具世界水平的癌症中心。
  中国医药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拥有的校区,包括台中校区,及云林县北港镇之北港分部,台中校区之主要建筑物有立夫教学大楼、医学大楼、互助大楼、实验大楼、学生宿舍、台中附设医院第一医疗大楼、第二医疗大楼、立夫医疗大楼、复健大楼及美德中医大楼;北港分部的主要建筑物则有教学大楼、活动中心、学生宿舍及北港附设医院等设施。此外,该校另设有学术交流中心、药物安全中心、教师培育暨发展中心、推广教育中心、生物科技发展育成中心、针灸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及法医中心、语文教学中心、生物统计中心、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心理及认知科学研究中心、都筑传统药物研究中心、艺术中心等14个中心,及立夫中医药展示馆、图书馆、环安室、贵重仪器组、实验动物组等,兼具教学、研究及社会教育之功能。
  而教学研究方面,中国医药大学现有6个学院、23个学系(含二年制在职专班)、23个研究所硕士班(含在职专班)、6个研究所博士班、台中附设医院及北港附设医院等教学研究与医疗单位,各项研究及医疗设备完善,不论是临床实习或是服务社会方面,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校设有6个学院,分别为医学院、健康照护学院、中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命科学院;其中包括医学系、牙医学系、生物科技学系暨硕士班、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学系暨硕士班、护理学系暨硕士班、营养学系暨硕士班、物理治疗学系、药学系暨硕博士班、中医学系、学士后中医学系、公共卫生学系、医务管理学系暨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职业安全与卫生学系暨硕士班、药用化妆品学系、中药资源学系、健康风险管理学系、运动医学系、放射技术学系、口腔卫生学系及护理系二年制在职专班等。7个独立研究所包括:医学研究所、中国药学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针灸研究所;其中药物化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研究所、中国药学研究所等另设有博士班、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班、药学系博士班、临床医学研究所博士班、药学系博士班、生态暨演化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等,因此中国医药大学可说是一所涵盖教学、研究以及医疗服务的综合性医学教育学府。
  中国医药大学的专任师资约465人,教授89人、副教授130人、助理教授158人、讲师88人;招收之学生人数约为7 949人,大学部学生共7 017人,硕士班513人,博士班153人,二年制在职专班266人,其毕业校友已超过两万人,遍布台湾各个阶层,或在各大医学中心,或于穷乡僻壤,皆为照护国人的健康,而默默奉献心力,其杰出者并于中央政府机关,或各医学公会团体担任领导者,在产官学界均有该校校友卓越的成就与发展,目前该校之荣誉校友有中国医药大学蔡董事长长海博士、中国医药大学林董事昭庚教授、台湾卫生署中医委员会林主任委员宜信。
  近年来,中国医药大学因蔡长海董事长与各位董事的合作无间,有了健全的董事会,在蔡董事长强有力的领导及黄荣村校长、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规模亦日益宏伟,校誉如日中天,俨然已成为台湾的医学重镇,及国际著名的中医药大学。
  长久以来,现代西医与传统医学便延着各自不同的途径演进发展,而由于世界各国的重视,传统医学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间医学发展及国家生物科技发展之重要工作;中西医的结合,亦成为目前医疗体系发展之趋势,西医致力于探索疾病的具体病因,中医则强调疾病是非常个体化的体内防御系统与内外有害因素造成人们整体系统的失衡,利用西医的快速治标配合中医的培本治疗是相当理想的结合;我们相信中国医药大学未来仍会继续以“发展中国医药大学为国际一流的医药综合大学”、“提升附设医院为国际知名的中、西医学中心”及“设立卓越的生物医学科技中心”为发展目标,在中西医结合的架构下,进一步加强中西医学整合之基础与临床研究,促使中西医融会贯通,并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达成中西医学融合互用,进而建立新医学体系,提升医学教育水平及医疗质量,成为国际上具有中西结合特色的医学大学及医疗中心,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尚勇)

推荐访问:学贯中西 享誉 海内外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sucaijixiezuozhidao/2019/0318/2019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