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宫廷描金大龙柜的工艺与年代】 宫廷描金翡翠手镯

【www.zhangdahai.com--先进事迹材料】

                                在北京后海湖畔某会所里,珍藏着一件硕大的黑漆描金龙柜(图1),高220厘米,宽187厘米,深82厘米,造型为方角平面竖式,又称“一封书式”;双门对开,中设闩柱,柜体下带浅仓,腿间有拱形牙条;在双门正中的偏上方有菱花形面叶的铜饰件,门边的铜铰链各为三个,柜足有铜包脚,铜饰件上有錾花鎏金的鱼子地缠枝莲龙纹。这些铜饰件为早年补配,门边中间的铰链是添加的,原来各为两个。
  此柜的龙纹脚爪为四指,属于蟒龙,低皇用器物一等,据说原为清朝时期某王府之物,辗转流落到了民间。笔者经过实地观察,发现其龙纹的脚爪四指比例不协调,有抹去一指的痕迹(图2),从而得知它最
  初也是五指真龙的纹饰。其龙纹的特征为:头顶有多个凸起,垂眉虾目,双须细长,鼻头短平,下颌长出(图3、图4),与官窑瓷器(图5)等康熙朝的龙纹器物标本进行参照对比,其康熙朝制作的风格特征十分明显。此柜的造型比例与北京故宫太和殿(金銮殿)两壁陈设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图6)的底柜相近,它原来应该也是有顶柜的,因年久辗转而佚失了。此柜又名“朝服柜”,其宽大可以使朝服不加叠皱地贮藏其内。根据比例推算,它加上顶柜后,高度约320厘米左右,仅次于太和殿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高370厘米)。笔者推测此柜在康熙年间曾经成对地陈设于紫禁城内某座主殿(不排除太和殿)的两壁,以壮威严之势;到了乾隆年间,由于清高宗对紫檀木的嗜好,这批描金大龙漆柜被紫檀雕龙大柜替换下来,抹去龙爪的一指,降格赏赐给了贵族王爷,作为王府的正殿―银安殿陈设使用。
  在工艺制作上,此柜以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底胎,通体糊�布,桐油料灰底,外髹黑色大漆,里漆为橙红色(图7),漆地断纹密布。其正面和两侧均描绘有纹饰:一对柜门和柜体的两侧饰有缠枝莲地五龙纹,图案的格局中间为一条团形坐龙,四角为对称的游龙,两升两降(图8A、图8B、图8C);柜体的前脸饰有锦地、缠枝莲和行龙纹。纹饰以赭黄色的金脚漆(注)打底,贴浓淡双色金箔,黑漆钩理,学名称“黑理钩描金”,行话又称“平金开黑”。虽然历经多年的拂拭和侵蚀,纹饰的金色大部分已 经消褪,但金脚漆上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辨,显得十分精美富丽,具有清代宫廷器物的工艺风格。
  2010年春末,朋友介绍在法国巴黎的集美博物馆里也藏有一件类似的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图9),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觅得集美博物馆的照片后,就将这两件藏品做了认真比对,从造型、体量、漆色和纹饰等方面看,它们确实非常相似,尺寸也相当接近(232×192 厘米),应该是同一个作坊时期相近的制品;巴黎集美博物馆里的那件龙纹大柜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经流落到了法国,当时它是配有顶柜的(图10,尺寸为312×192×83厘米),可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丢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那件大龙柜的后背上方的正中赫然题有“大明万历年制”的描金款识,长期以来,该柜一直被视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宫廷家具。这简直太蹊跷了,难道笔者最初对北京这件大龙柜的年代判断有误?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再次对北京这件大龙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离奇的是,北京大龙柜的后背并无“大明万历年制”的描金款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将二者的后背图片进行比对,笔者发现它们都曾经被修复过。北京的这件只是近些年对其漆地剥落之处(后背下1/3靠墙根处剥落最严重)进行了修补和纹饰接续,整体上的纹饰并未动手,仍旧保持着原始状态(图11);而法国的那件除了对漆地剥落之处进行了修补之外(见图12,局部纹饰显得呆滞),又将原有的纹饰重新描漆贴金并且做旧,以求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这种修复方法对于原有的纹饰没有篡改,工艺和材料也基本符合,应该说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大明万历年制”的描金款识却是添加的。
  明代宫廷家具的年款大多是由宫廷画匠题写的,水平虽然不能与书法家媲美,但自然、率真(图13)。法国那件大龙柜上的年款则是具有一定书法功底的人仔细斟酌着书写的,字体虽美,但显得拘谨、呆板(图14)。
  其次,法国那件大龙柜的后背四边金线因做旧所露出的金脚漆发红,与原始的赭黄色金脚漆不一致,年代特征偏晚。笔者在拙著《明清大漆髹饰家具鉴赏》(海天出版社出版)第七章里指出:“判断描金家具的年代,除了观察其造型、纹饰的风格以及漆地的老化程度等以外,贴金的金脚漆也是重要的线索。其颜色从明代至清代中期以黄色居多,它‘养益金色’(《髹饰录》第82条杨明语),金箔摩残后的色差不明显,但在描绘时甚费眼力。用黑色金脚漆者,金箔摩残后颇带古趣,‘成黑斑以为雅赏也’(《髹饰录》同上条语)。清代时,紫红色金脚漆的使用逐渐增多,至清代后期时,金脚漆已大都为紫红色及黑色两种了。”
  再者,古代的描金家具在画好纹饰以后,一般都要笼罩透明的油或漆加以保护(包括题写在器物外面的年款),这层油漆会随着时间久远而老化变得浑浊。法国那件大龙柜后背的金色显得鲜亮,缺乏历史沧桑感,大面积后贴金的迹象十分明显,其年款的断代权威性已经失去了。
  关于北京藏描金大龙柜的制作年代,笔者认为大约在清前期的康熙中期(17世纪末)左右。因为与清早期(顺治至康熙初年)流行的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漆家具相比,它的龙纹年代特征显得偏晚一些,而与明朝万历年间官器上的龙纹风格则相去更远了。晚明官器龙纹的主要特征是:龙发在脑后上扬,立眉圆眼,双须粗短,如意形鼻头肥大,脚爪大而有力,呈风车状,也称“轮爪”(图15)。而这件清早期的朝服箱(图16A、图16B),箱内盖顶的穿带上有“杭州”字样,制作工艺为木胎蒙薄牛皮,通体髹朱红大漆,五面有描金罩漆的纹饰,除了后背为花卉纹以外,其他几面均为缠枝莲龙纹。该箱为杭州地方制作的贡器,从流传较广的范围和存世数量分析,当年可能是清朝皇帝在册封皇室贵族时的特赐,专为贮藏诏书宝册和朝会礼服之用。箱子上的龙纹除了脚爪稍小以及龙发分为数绺脑后散开,与明代的龙发脑后上扬有所不同之外,其他风格与晚明的龙纹比较接近。北京藏描金大龙柜上的龙纹形态是康熙朝在一定时期内(不全是这样)的龙纹特征,至于法国藏描金大龙柜的制作年代,笔者根据模糊的放大图片观察,龙纹与(图16A、图16B)的风格相近,初步推测它的年份稍早一些。
  清代早期,宫廷、皇室贵族以及高官阶层的家具大多为漆饰家具,而缠枝莲龙纹也是沿袭明代宫廷描金漆饰家具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等级甚高。清朝康熙中期以后,随着海南岛的平定和海禁、迁界的解除,适合雕刻的高档硬木开始大批进入内地,硬木家具逐渐成为上层社会家具的主流,其艺术风格也对漆饰家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缠枝莲龙纹用于硬木雕刻比较吃力,不如云龙纹易于运刀操作,因此,这种纹饰手法逐渐在宫廷家具的制作中退出了流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北京藏黑漆描金缠枝莲龙纹大柜是一件清前期宫廷家具的珍贵标本,它的原始保存状况对于我们了解清代前期的宫廷陈设以及明清家具的断代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应该好好地加以珍惜和保护。目前,大柜的五指龙爪已经复原(图17),正在为它补配一对顶柜,以期再现其昔日雄伟壮观的身姿。
  (注)金脚漆:又名“金胶漆”,粘贴金箔用的底漆,传统工艺是以笼罩漆(成分为浅色熟大漆掺熟桐油)加入颜料调成。
  
  
  
  
  
  
  
  
  
  

推荐访问:描金 漫谈 宫廷 大龙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xianjinshijicailiao/2019/0321/2673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