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回肠膀胱术

【www.zhangdahai.com--宣传标语】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5-2334-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2004年2月~2008年2月,我院对45例膀胱癌患者实施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均为男性,年龄40~72岁。病理类型:膀胱移行细胞癌3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3例,腺性囊性膀胱炎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可做膀胱部分切除的单发肿瘤3例,考虑肿瘤复发,本人要求全切者除外,其余28例为多发肿瘤、巨大肿瘤和三角区肿瘤,平滑肌肉瘤为T2期。7例腺性囊性膀胱炎在三角区和输尿管口周围广泛生长乳突样肿物,伴有血尿和严重排尿困难。本组病例均已全面检查,确定远处和盆腔淋巴结无肿瘤转移,心、肝、肾功能正常,全身状态可耐受此手术。
  1.2 手术方法:在全麻、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全部膀胱全切时在距离前列腺尖部约1.5 �处横断前列腺体后,挖去增生的前列腺或用双极等离子电刀切除前列腺组织,保留部分前列腺被膜与肠袋吻合,切取带蒂回肠40~50 cm,两端缝合关闭折叠排列并缝合成W形,并排4条肠段间用线间断或连续缝合浆肌层,纵形切开回肠系膜对侧肠壁,中间肠瓣之间用线全层锁边缝合,左右输尿管放在相对应的两旁浆肌层缝合的沟内,输尿管口用单桥线间断缝合在浆肌层固定,输尿管内置入双J导管后将两侧肠瓣覆盖在输尿管上,用线全层锁边缝合,形成壁外肠壁下隧道,输尿管口再用线与覆盖的肠壁间断缝合加强固定,自尿道口插入三腔气囊导尿管,用线将双J导管下端和导尿管尖端连在一起,代膀胱肠袋两侧置引流管,缝合关闭腹膜和切口。
  1.3 结果:45例患者术后均能自尿道正常排尿,一次最大排尿量290~550 ml,未发生术后感染。术后40例使用镇痛剂。尿漏3例,早期尿漏2例,漏口在肠袋与前列腺被膜吻合处,经加大气囊导尿管牵引后治愈,2例术后10 d尿漏,原因没能及时纠正患者低蛋白状态,肠侧侧吻合处漏尿,经及时纠正低蛋白状态后治愈。以上病例术后随访,1例术后3个月盆腔及腹腔内肿瘤广泛转移死亡,3例术后单侧肾积水,2例双侧肾积水,均系输尿管吻合处狭窄。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及家属就手术后可能带来的不便,可能取得的效果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手术后的恢复过程等解释清楚,使其能很好的配合。对术后的饮食、体位、大小便、给氧、导尿和各种引流可能出现的切口痛及其他不适,都应向患者解释清楚,以便患者在术后治疗、护理上给予配合。
  2.2 术后监护:术后置患者于监护室,连接心电监护仪,室内要保持清洁,定时消毒空气及地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氧饱和度。由于此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渗血多,术后要补充足量的抗生素、血液、电解质,每日确保液体准确输入,防止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早发现心、脑血管意外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入普通病房。
  2.3 基础护理:该手术术后卧床时间长,患者身体虚弱,留置引流管多,常处于被动体位,大多数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手术后患者常因切口疼痛或担心切口裂开不愿咳嗽、咯痰,应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皮肤,解释咳嗽和咯痰的重要性,并教会正确的咳嗽和咯痰方法。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的发生,同时为了防止下肢静脉栓塞,应鼓励患者在床上经常做伸、屈腿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4 术后出血护理:术后24~48 h易发生术后出血,需密切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移动性浊音;观察有无面色苍白、脉搏、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观察盆腔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和盆腔引流液的量、性状。
  2.5 各种引流导管的护理:手术后留置引流导管有左右盆腔引流管、三腔气囊导尿管以及与导尿管联在一起的双侧输尿管内各置入的双J内引流导管、膀胱冲洗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等。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这是手术后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措施。
  2.5.1 双侧盆腔引流管护理:盆腔引流管是引流盆腔内伤口渗液,促进伤口俞合,并且可以观察新膀胱有无漏尿。应每30~60分钟挤压1次,注意观察引流出液体的颜色、性质及量,并做好记录。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一般较多200~300 ml,以后逐渐减少,若术后4~5 d以后引流出浅粉色液体且量较多时应考虑为新膀胱漏尿。一侧盆腔引流管一般在术后4~5 d拔除,另一侧可根据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决定,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拔除。
  2.5.2 尿道外口与导尿管护理:由于导尿管壁刺激尿道口,黏液分泌增多,易发生逆行感染,术后应保持清洁,用温水清洁后2次/天0.5%碘伏棉球消毒。三腔气囊导尿管是从尿道插入新膀胱引流出尿液、肠液,有促使新膀胱切口愈合的作用。因导尿管插入时间长,会出现气囊导尿管的气囊破裂,本组2例在术后2周出现导尿管气囊破裂,因无尿道吻合口漏,用胶布固定好导尿管至拔管为止,无尿道外口感染。导尿管一般在48 h后拔除。
  2.5.3 双J管内引流导管的护理:放置双J内引流管可降低感染机会,此管与导尿管连在一起,若脱落后一般难以重插,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若发现引流不畅时可用双手挤捏引流管或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尿管内支架经尿道引出体外后,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做好标记并及时更换引流袋,此管一般于手术后4周左右拔除。
  2.5.4 膀胱冲洗引流管的护理:由于新膀胱的回肠黏膜分泌黏液较多,可造成导尿管的堵塞而出现尿漏、新膀胱感染等。手术当天开始进行膀胱冲洗,黏液多时随时冲洗,每30 min挤压导尿管1次,冲洗时1次冲洗量不能过多,防止吻合口裂开。应低流量、低压持续冲洗3~5 d,以后根据病情可间断冲洗,冲洗液为生理盐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当导尿管引流不畅,肠黏液较多时可适当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从上往下挤捏导尿管,也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或将尿管适当牵拉,以防导尿管口贴于膀胱壁影响尿液排出,此管一般于术后2周左右拔除。本组术后28~30 d将与导尿管连在一起的双J导管同时拔除。几天后患者往往出现尿少,要严密观察尿量,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2.5.5 胃肠减压引流管的护理:应保持胃管引流通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肠管愈合。由于手术创伤大、患者年龄大,应注意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密切观察胃液颜色,并准确记录。若引流出咖啡色样液体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做好相应处理。待4~5 d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夹闭胃管1 d,若无腹胀可拔除胃管。
  2.6 饮食护理:术后4~5 d尽管患者已排气,甚至排便,但空肠往往有麻痹现象,放射学检查时左上腹可见液平面。此时不宜恢复进食,易造成肠郁积而需再次插入鼻胃管减压。因此,最好延长禁食时间,可静脉输液,减少内源性消耗,拔出胃管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进少量高营养、易消化吸收的流食,逐渐进无渣半流食至普通饮食,改为普通饮食后,勿进食过冷、过热,要低脂肪,少量多餐。
  2.7 注意切口渗出及敷料情况:观察渗出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时更换无菌敷料,使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2.8 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
  2.8.1 定时排尿训练: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术后3周新膀胱造瘘口愈合,在导尿管拔除前3 d应夹闭尿管,每30 min放尿1次(约50 ml),以后逐渐增加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当膀胱容量达到150 ml左右时可拔除尿管(一般为术后28~30 d)。
  2.8.2 盆底锻炼:由于新膀胱容量相对较小及尿道外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等原因[1],导致排尿次数多、膀胱可控性差,指导患者放松腹肌做提肛运动。尽快恢复阴部神经的自控力,减少尿失禁的发生,也减少残余尿量[1]。教会患者排尿时采取蹲位或半坐位,双手向下挤压下腹部,借助腹压进行排尿,向下轻压膀胱起到刺激和压迫膀胱排尿的作用[2],争取将尿液排尽。用双手保护腹股区避免斜疝发生。
  2.8.3 夜间遗尿的预防护理:患者术后夜间排尿可控性差,其原因可能是感觉缺如,以致夜间新膀胱过度充盈,当新膀胱的压力超过尿道外扩约肌的阻力时,尿液溢出[3]。为了保证患者充分睡眠,患者傍晚后应减少饮水量,用闹钟定时,每隔2~4 h排尿1次,防止尿液反流及并发症的发生[4],若尿失禁严重时,指导患者使用假性密闭式接尿器。
  
  参考文献:
  [1] 张卫星,何小祥,陈尧康,等.原位回肠代膀胱的临床应用体会[J].肿瘤医学杂志,2001,7(3):167.
  [2] 王秀华.膀胱癌患者回肠新膀胱术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1):31.
  [3] 苏秋菊,张欣红,杨 静.球形原位回肠膀胱术后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23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A):27.
  [4] 杜祥英,陆惠莲,王爱华.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7):418.
  收稿日期:2008-03-31

推荐访问:膀胱 回肠 术后 护理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iyongfanwen/xuanchuanbiaoyu/2019/0302/187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