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成活率的研究进展|脂肪填充泪沟后悔了

【www.zhangdahai.com--班子述职报告】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4-3702-01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自体脂肪移植来源丰富,取出容易,无排异反应,是理想的填充材料。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的缺点主要是成活率低于60%[1],这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成活率就成为脂肪移植的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自体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和药物、移植部位、注射方式及注射量、获取脂肪的方式等因素有关。
  
  1 促进脂肪移植成活率的药物
  
  1.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FGF是一种具有广泛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分裂和增殖作用,它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对移植脂肪具有良好的促进成活作用。此外,bFGF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促进作用。
  1.2 瘦素:是一种新的血管增生刺激因子,主要是由脂肪细胞分泌并通过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内皮细胞。有实验表明:提高移植脂肪组织瘦素水平,对移植颗粒组织的血管增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还可能与局部浓度有关。经过瘦素处理的颗粒脂肪组织,移植10天后血管密度最大。但在移植20天后,瘦素处理组织的血管密度却呈降低趋势,说明瘦素的血管增生刺激作用呈浓度相关性。至于其发挥作用的浓度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2]。
  1.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也可影响脂肪细胞的生长。利用能进行生物降解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乙二醇分别制成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bFGF及其混合物的缓释剂,来研究其对大鼠游离脂肪移植成活率的影响。实验说明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bFGF的缓释剂均有促进移植体存活的作用。
  1.4 血管生成素-1:郭杰等[3]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血管生成素-1起到了促进移植脂肪早期血管形成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
  
  2 移植部位
  
  游离脂肪颗粒移植于脂肪组织或肌肉内或其他组织,其成活率有何区别,李青峰[4]认为在脂肪组织间的脂肪颗粒移植较其他部位有更高的存活率,存在生理同源性的现象。如果脂肪组织移植于肌肉内,则疗效稳定,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注射在肌肉内的脂肪颗粒存活率较高,可能与受区丰富的血液供应有关。
  
  3 注射方式及注射量
  
  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采取多层次、多隧道的方式提高成活率得到一致的认同,其机理是如果游离的脂肪颗粒过于集中,造成中部脂肪组织得不到营养供应而坏死液化。对于注射量,戚可名[1]建议一次60~80 ml(在丰胸术中),少量多次,每次间隔约2个月。
  
  4 脂肪的获取和处理
  
  脂肪颗粒的获取方法有负压抽吸、注射器吸取及手术切取脂肪块后剪碎成脂肪粒等。雷华等[5]研究认为吸脂机常用负压(70~80 Kpa)与注射器抽吸负压(26~40 Kpa)对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建议在脂肪移植中,用负压吸脂机获取脂肪,这样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效率。张新合等[6]研究表明:采集脂肪时剪碎法对脂肪细胞的损伤最轻,注射器法居中,负压器吸脂法最重,而且压力大于-50 Kpa时,随着负压的增大,脂肪细胞的损伤就越大。
  脂肪颗粒获取后的纯化处理对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离心均会损伤脂肪颗粒的活性,且不能完全恢复,所以,处理纯化脂肪颗粒时最好慎用离心法,而且建议采取静置悬浮法析出水分、破碎的脂肪、纤维组织和血细胞等杂质,以最大程度的保持脂肪颗粒的活性[7]。
  
  5 其他因素
  
  麻醉:肿胀麻醉对脂肪颗粒的活性的影响存在争议。注射管:用小于脂肪颗粒直径的针管注射脂肪会直接损伤其活性,而且内径越小活性损伤越严重。冷冻:冷冻(-20 ℃)脂肪移植后,局部反应正常,再吸收率和新鲜脂肪无明显差别[8]。前脂肪细胞理论:该理论认为脂肪组织中含有一种类似成纤维细胞样的间充质细胞,称为前脂肪细胞,它的体积小,为低分化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力比成熟脂肪细胞好。含有结缔组织基质的成熟脂肪组织移植后,开始时经历局部缺血和营养不足阶段,这可引起许多成熟脂肪细胞的坏死和降解,分化为前脂肪细胞;当血液供应给移植体充足的氧和营养时,未成熟的前脂肪细胞库能分化成成熟脂肪组织。所以在脂肪移植过程中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可以提高移植物的成活率。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虽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应用,获得许多良好的疗效,并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方法。但对于其核心问题,影响脂肪颗粒成活的因素,我们仍然不是很清楚,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研究。临床应用中仍需根据经验作矫枉过正的注射和多次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填充效果。
  
  参考文献:
  [1] 戚可名,王 雪,熊 斌,等.脂肪颗粒移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4,10(2):108.
  [2] 王友彬,赵 敏,戚可名,等.瘦素促进移植颗粒脂肪组织血管增生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4,1(1):34.
  [3] 郭 杰,马 乐,郑大伟.血管生成素-1对移植颗粒脂肪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4:317.
  [4] 李青峰.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临床应用回顾与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5,2(1):17.
  [5] 雷 华,李 青.抽吸负压对所抽吸脂肪颗粒活性的影响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5,1:27.
  [6] 张新合,高建华.脂肪颗粒注射移植[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9,(3):148.
  [7] 雷 华,李 青.离心对脂肪颗粒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5,1:21.
  [8] 陈 静,刘冠兰.冷冻脂肪与新鲜脂肪注射移植的疗效观察[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3:140.
  收稿日期:2008-08-07

推荐访问:成活率 研究进展 注射 移植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banzishuzhibaogao/2019/0303/3251.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