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心理护理作用探讨|简述院前急救的常规护理措施有哪些

【www.zhangdahai.com--班子述职报告】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1年6~8月对88例患者在接诊救治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进行心理护理的经验。结果:该组救治的88例患者不良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甚至消失,对医护人员满意度高,配合医疗,原有疾病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安全抵达医院,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结论:院前急救实施心理护理能稳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减轻疾病症状,有利于患者安全转运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关键词] 院前急救;心理护理;患者;紧张;焦虑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a)-118-02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说明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有影响可以导致不同的症状。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是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所以,精神与情绪因素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关系。故历代医家主张:“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过去有观点认为急救患者病情紧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患者,无须实施心理护理。现在随着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患者健康受损,生命受到威胁,躯体将要伤残时更需要心理护理来缓解其紧张情绪,度过危险期[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于2011年6~8月出诊救治患者88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在18~92岁。88例患者中外科52例,头面伤17例,颈椎骨折1例,四肢骨折30例,肋骨骨折兼气胸2例,内脏破裂2例;内科36例,急性心力衰竭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冠心病10例,癔病2例,脑梗死4例,脑出血8例,眩晕症2例,糖尿病1例,农药中毒3例。
  1.2 心理护理方法
  1.2.1 急救人员未到现场前,电话稳定现场人员的情绪,指导其实施可能的自救
  急性患者的家属因为医学知识的贫乏和突降灾难的打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2],往往惊慌失措、烦躁,一味地催促急救车,盲目的等待,不知道现场其实有一些简单措施可以自救,而且他们的负面情绪会使本来就紧张、恐惧、悲哀的患者更加感到无助、慌恐,加重疾病原来的症状。所以急救人员接到报警电话,应迅速携带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无菌物品等[3],随120急救车在3 min内出诊。途中电话联系报警者,首先告知家属,急救人员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现场,但由于路程的原因,急救人员不能马上到达现场,希望他保持镇静,慌乱、一味地埋怨对救治患者毫无帮助,反而他的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 ,而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其病情的发展,凡愤怒、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将有利于抗病能力的提高,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然后询问患者的情况,给予详细的自救指导。如外伤患者有活动性出血的用干净的毛巾、衣物等压迫止血,发生在四肢的大量出血可以在伤口的上方缚扎止血,有脊椎疼痛,肢体离断骨折的禁止活动患者,呕吐者清除口鼻腔异物,将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呼吸困难者如果有吸氧设备及时吸氧,心脏病及时含服救心丸等,抽搐者不要强力按压肢体,和扒手指,以免弄伤患者,可以将小的干净毛巾塞入患者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及牙齿咬伤,用毛巾或软的衣物包住患者手指,其余部分塞进掌心,防止指甲弄伤手掌皮肤,注意保暖。指导家属自救的同时一定要安慰患者,使患者镇静、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等待救援。
  1.2.2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利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在突然来临的疾病面前束手无策,在茫然无助的情况下视急救人员为救命的稻草,急救人员不能让患者失望,不但重视急的疾病,还要重视急的心情,表情要镇静严肃,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温和亲切,动作要迅速敏捷,各项急救操作技术要准确娴熟,使患者感到急救人员技术高超,值得信赖,对待他的疾病如亲人般急切、关心,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有了保证,进而对急救人员言听计从。但如果急救人员一到现场就满面笑容,患者会想“我都这么痛苦了,你还笑,对我的健康一点也不重视,没有同情心。”再如急救人员语气生硬,态度漫不经心,各项操作动作笨拙,患者心里自然会很失望,甚至气愤,对急救人员是否能使他的身体恢复健康就可能存在疑问,这些思想负担会加重患者的某些症状,降低患者抗争疾病的信心和斗志。
  1.2.3 从现场转移患者到急救车的过程中,注意平稳、舒适、安全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经过现场的初步抢救治疗,患者的病情稳定以后,允许转运的情况下,一些需要入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就要用担架抬进急救车,这一过程意识清醒的患者会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如担心被生拉硬拽而痛楚;一些四肢或颈、腰椎骨折的患者担心搬动引起剧痛,伤处错位,甚至落下残疾;从楼上往下抬人时,由于楼道狭窄不方便行走,担架会左右摇晃,很多老人就担心摔下来而死死抓住楼道的栏杆;眩晕症患者在搬动时会加重眩晕、甚至呕吐。针对以上种种情况,急救人员首先要交代转运的必要性和途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为了规避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希望患者勇敢,积极配合,紧张、恐惧会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然后充当一位合格的操作者和优秀的组织者,有条不紊合理地组织在场人员,用专业的搬运方法,轻柔、平稳地将患者抬到担架上,然后系好安全带,选择年轻力壮的几个人抬担架,走时几个人步调要一致,减少震动,如果是从楼上或野外的壕沟里抬人就要让高处的人抬的尽量低点,低处的人尽量把担架举高点,让担架尽量处于水平,使患者不至于从担架上滑落,左右两面也要平衡,防止患者侧滑。以实际行动赢得患者的信赖,使患者身心两方面都处于松弛状态。
  1.2.4 转运过程的心理护理
  1.2.4.1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种管道护理和基础护理,用行动进一步取得患者信任,彻底缓解患者无助,紧张,焦虑的心理。
  1.2.4.2 语言安慰患者,注意患者的保暖,路途颠簸时叮嘱司机慢行,扶持患者身体减轻晃动,路途平坦时加快车速,利用这些生活细节的关心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使患者愿意把心里话向你倾述。
  1.2.4.3 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原因个性化施护。如脊椎骨折、肢体大部分离断骨折,脑血管病等的患者会因担心落下残疾,而焦虑、忧心忡忡,对恢复健康和以后的生活失去信心,这时急救人员要态度和蔼,使用通俗语言,不要应用专业术语[4],以诚恳的态度,不容怀疑的语气做疾病知识宣教,讲解目前对此病的治疗情况,诉说生活的美好,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勇气,积极面对疾病,密切配合医护人员,争取早日康复;还有一些患者因为伤处疼痛而烦躁,大喊大叫,这时急救人员应安置患者处于引起疼痛最轻的体位,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给他听,安慰并鼓励患者要勇敢,剧痛时可以在放松精神的情况下用力喊叫发泄一下;还有的患者因为呼吸急促,情绪就紧张急躁 ,这些负面情绪更加重呼吸困难,这时就要指导患者不要紧张否则会加重病情,慢慢的深呼吸,逐渐过渡到正常呼吸;还有的患者因为生活原因自残不配合治疗,这种情况要多关心患者,讲解生命的意义,应该肩负的责任,人活着没有一帆风顺的,有坎坷要勇于克服,珍视生命;还有一些患者是因为和别人生气犯病的,这时要避免让患者讨厌的人出现在他面前,以免加重病情;还有的患者因为听到家属谈论他的病情而再次加重症状,这时一定要保持环境安静,安慰患者不要害怕,紧张,及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还有的患者生病了还担心家里或工作上有事情没有处理好,症状一直不缓解,这时就要帮助他寻找相关人处理他担心的事情,告诉他事情已经办好了往往就是一剂良药很快能缓解症;还有某些慢性患者因为疾病的折磨失去生活的勇气,这时要号召周围人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帮助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讲解同类患者顽强与疾病做斗争的实例,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抗争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1.2.5 入院后的护理
  安全到达医院后,实行首诊医师,护士负责制,陪同患者做各项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安排住院,送至病房,与住院处医护交接,向患者介绍主管的医护,避免患者因为对新的医师、护士陌生而再次恐慌[5]。
  2结果
  本院护送救治的88例患者在途中不良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甚至消失,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配合医疗,原有疾病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
  3 小结
  早期的宣教和心理护理不仅能促进疾病的康复,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6]。所以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急救人员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取得患者的信赖,帮助患者解除思想负担,缓解甚至消除其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躯体症状,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使患者树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彩云.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1(7):61-62.
  [2] 黄磊.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家属心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1,9(15):1364-1365.
  [3] 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
  [4] 张香菊,刘爱民.脑出血锥颅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14-117.
  [5] 彭顺清.舒适护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13-14.
  [6] 刘雄芳.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01-102.
  (收稿日期:2011-10-08)

推荐访问:急救 护理 探讨 作用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banzishuzhibaogao/2019/0417/8051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