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诊断标准_产后失血性休克37例原因分析

【www.zhangdahai.com--村官述职报告】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2-1856-01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超过500 ml者[1]。而产后失血性休克是因分娩引起的大量出血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引起的周围循环障碍。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占所有孕产妇死因的50%[2]。因此,及时作出判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对37例失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1年9月~2007年9月,本院阴道分娩发生失血性休克37例。产妇年龄19~38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7例;孕周29~42周;头位35例,臀位2例,均为阴道助产分娩;自然分娩30例,胎头吸引术4例,产钳3例。
  1.2 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各种产科因素的产后出血,血压下降100 次/分,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精神倦怠、烦躁、口渴、尿少等。
  
  2 结果
  
  2.1 失血量与休克的关系:失血量在500~1 000 ml之间发生休克24例;失血量在1 000~1 500ml之间发生休克9例;失血量在1 500~2 000 ml之间发生休克4例。失血量与休克的关系成正比,随着失血量增加,休克发生明显升高。
  2.2 胎次与失血的关系:见表1。
  
  2.5 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
  2.5.1 多种因素与休克的关系:见表4。
  2.5.2 单一因素与休克的关系:见表5。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第三胎失血率占首位(31.48%),因多次妊娠,行人工流产术,使子宫内膜受损引起子宫内膜炎而致胎盘粘连或植入引起血管、血窦不能闭合而出血。巨大儿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体重儿(64.1%),由于胎儿过大,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肌张力降低,产后子宫无力收缩而致产后出血。在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中,多种因素高于单一因素,以宫缩乏力伴产道裂伤居首位(75%),因产妇过度疲劳、产程延长、难产等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术结束分娩引起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而失血、休克。因此,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是减少失血性休克的根本措施。
  
  3.1 做好孕产期保健,让产妇了解分娩是自然过程,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3.2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滞产、难产。第一产程注意产妇休息、饮食,过度疲劳者可适当给一些镇静剂,让其休息,恢复疲劳。第二产程正确掌握会阴后、侧切开指征和时机,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避免胎儿娩出过快;对胎头吸引和产钳助产分娩者动作要轻柔,避免软产道的损伤。
  3.3 本组因宫缩乏力伴产道损伤占休克的首位。因此,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至关重要。胎盘未剥离不过早牵拉脐带,不按摩子宫,避免发生医源性胎盘部分剥离。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脐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0 ml+缩宫素20 U,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无撕裂伤、血肿、胎盘滞留。有裂伤者行缝合术,有血肿者行血肿清除术,有胎盘、胎膜滞留者行清宫术。
  3.4 产后2 h时是产后出血的高峰期,产妇应留在产房观察2h。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同时让新生儿吸吮乳头,可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3.5 有出血倾向、妊高征、胎盘早剥、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巨大、多胎妊娠等的产妇,分娩前用一次性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便于快速、及时补液。
  
  参考文献:
  [1] 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
  [2] 李克敏,李 松.实用围产保健[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4.
  收稿日期:2008-03-11

推荐访问:失血 产后 原因 性休克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cunguanshuzhibaogao/2019/0302/106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