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新解_病从口入

【www.zhangdahai.com--个人述职报告】

     姜素椿,主任医师、教授。1929年出生于湖南。1956年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后,便进入刚被改建为传染病医院的解放军302医院工作。从事传染病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3年,突如其来的新型传染病"非典"在北京肆虐。在这危急的时刻,作为解放军302医院专家组成员,他不顾自己年过七旬,立即投入到"非典"患者的抢救之中,不幸身染“非典”。但他毫不畏惧,执意用"非典"患者恢复期的血清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性治疗,为治疗"非典"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病从口入”是老百姓的常用语,提醒人们吃东西时要谨防得病。言下之意,主要是:“别把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原吃到肚子里去,以免得传染病。”的确如此,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江浙一带因吃毛蚶,使得成千上万的人患上了甲肝。同样,痢疾、肠炎等也都是病从口入。因此,夏季大家尤其要注意预防胃肠道传染病,食品要加工到位,生熟食要分开,谨防苍蝇、蟑螂、老鼠等污染熟食,而饭前便后洗手也是防病经验之举。
  我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半个世纪了,在数十年的工作中,经常向人们宣传有关防止“病从口入”的知识。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病从口入”的概念已大大落伍了。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食品供应充足,“病从口入”有了另一个概念,即吃多了、吃过了,从而引起人体所需热量过剩,肥胖、心脑血管病增多,发病年龄提前。
  有报道说,一名年仅15岁的少年就出现了心肌梗死这么严重的问题。全球人口死亡数排位,过去一直是传染病居第一位,现在是心脑血管病占第一了。国民平均年龄指数是国民素质与文化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长寿特别是健康长寿更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福祉所在,但这一问题要从观念上更新,如人们都认为大胖娃娃“可爱”“健康”、挺着大肚子是“福态”,亲戚朋友见面就要大吃一顿,最后还不得不用上“消食片”,那结果自然是“病从口入”。过食导致营养过剩,是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也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基本因素,所以,这一问题不是从年轻人抓起,而是从小宝宝乃至从刚刚怀孕的母亲抓起,切切实实地防止营养过剩。从小开始防止“病从口入”,这是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如不规范的农产品、蔬菜、肉类含有有害无机物、有机物及抗菌药、激素等,是又一种“病从口入”,需要各有关部门给予严查,老百姓给予注意。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多到大自然中享受阳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也就能够少生病、不生病。人有病当然要早治,但“是药三分毒”,如果从小到老做到少生病、不生病,少吃药、不吃药,不也就避免了又一种“病从口入”吗?

推荐访问:病从口入 新解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gerenshuzhibaogao/2019/0426/9677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