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物――PM2.5: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

【www.zhangdahai.com--其他述职报告】

  一个多月以来,PM2.5已经成为一个“热词”。11月1日,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11月16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新标准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了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从PM10到PM2.5,意味着蓝天“门槛”的提高。
  
  
  什么是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三大因素使得PM2.5急速升高
  2011年12月8日,一场和环境有关的会议――“2011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十多个部委的负责人发表了演讲,阐述了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措施和要求。而最令人关注的是,几大部委都不约而同的指出了我国当前在节能减排道路上存在不少问题。
  
  迅猛增长的汽车成PM2.5飙高主因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李来来表示,PM2.5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类自己闹腾出来的。煤炭燃烧、汽车尾气、工地扬尘是其主要来源,随着小汽车走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尾气正在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
  专家指出,2.5以及2.5以下的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这是更加危险的污染物,因为颗粒越小就越容易被吸入到体内。迅猛增长的小汽车,让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的梦魇。以北京为例,每天的拥堵时间已经从2008年的3.5小时,增加到现在的5小时。这不仅增加了油耗,也加剧了尾气的排放。
  
  玻璃幕墙与PM2.5飙高暗藏因果联系
  北京前两天大雾弥漫,许多人都选择了躲在室内。人们一边抱怨PM2.5指数飙高,一边在微博上晒出了透过玻璃窗拍到的街景。
  大多数人都知道汽车尾气污染空气,但很少能够意识到,污浊的空气和他们视作保护层的巨大玻璃幕墙之间,也暗藏着因果联系。城镇建设当中一些不环保的设计趋势,加大了燃煤负担,不但阻碍了节能减排,也严重影响我们的空气质量。
  有相关人士表示,如今大都市中不少建筑往往是罩着玻璃罩子,套着钢铁膀子,空着建筑身子,不管南北全部是玻璃幕墙。
  上海浦东干部学院是法国人设计的。法国冬天非常暖和,玻璃幕墙建筑在法国有很好的节能效果,但是把这个建筑搬到上海来,就会冬天冷得发抖,夏天似蒸笼一样。浦东干部学院每年消耗的电力要支付6600万人民币,比常规建筑高出一倍多。
  
  PM2.5升高元凶:煤炭消耗激增
  按照相关研究报告的说法,中国能源消耗在近十年来增长了一倍多,且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超过70%。
  中国的煤炭消费从2004年的14.45亿吨标煤上升到了2010年的32.4亿吨标煤,相当于美国的3倍,印度的6倍,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而煤炭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成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原因。
  
  PM 2.5的危害
  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人就像一部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结构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我们的呼吸系统天然地有着阻挡污染物的能力,那些较大的污染物,在经过鼻腔、咽喉时就已经被阻挡,即便是能够进入气管、支气管的脏东西,也可以随着气管内纤毛的运动,被运送出呼吸道。不过,人体也处处存在漏洞,对于微小的颗粒物,呼吸系统的屏障就无能为力。穿越屏障以后,细小的颗粒物开始以各种形式在呼吸道中兴风作浪。一个最直接的方式是,这些细微的颗粒物本身,滞留在敏感的呼吸道中,引起局部的阻塞和炎症。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致病病毒搭“顺风车”
  细颗粒物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他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着“顺风车”,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鱼大肉的不良饮食习惯,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也有很多“办法”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诱发血栓的形成。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PM2.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
  研究者们从肺脏的毒理学研究入手:以PM2.5对4组大鼠每天进行1次染毒,连续进行3天。对这些大鼠的肺灌洗液并对肺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后发现,PM2.5能够引起肺部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肺细胞损伤和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在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肺部炎性细胞渗出,肺间隔水肿。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5,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A549)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在这个实验中,以25、50、100、200μg/ml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PM2.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种种证据表明,目前这些小颗粒物对细胞损伤已是公论。”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介绍说,当这些小东西进入人体后,一般直接到达支气管和肺泡,甚至可以进入血液,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危害很大。
  今年公开发表的一项研究以甘肃某镍开采冶炼区为PM2.5采集区。研究者发现,在镍污染区大气中,PM2.5含镍剂量是实验对照区的65倍,长期暴露于PM2.5中,高浓度的镍会增加对细胞的损害。该实验用来测试的细胞叫做“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连续被覆在全身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群。在研究者看来,内皮层不仅仅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其损伤及功能紊乱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我们如何躲开PM2.5
  人体每天需要呼吸15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我们该如何躲开PM2.5的危害?
  1.少开车,堵车就熄火,避免汽车空转。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表示,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所以最好少开车,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
  2.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是很多农户和企业处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
  3.有暖气的地区降低室内温度。在北方大多数地区,还是依靠燃煤供暖。煤污染不仅会带来二氧化硫,还会排放烟尘,增加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所以,暖气最好控制在20℃以内。
  4.外出回来后勤洗口鼻。大雾天如果长时间待在户外,最好戴上口罩。回到家后一定要及时洗脸、洗手、漱口。最好用棉签蘸点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5.选对口罩。普通口罩的阻挡效果并不好,而医用N95口罩,在阻挡比如煤尘、水泥尘、酸雾等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6.做好室内预防工作。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7.泡一杯秋冬润喉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教授许扬表示,雾霾季节,如果觉得嗓子干燥、咳嗽,可以自制润喉茶。原料为: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用法:加开水150毫升,泡服。此茶能在缓解咽喉的不适的同时,减少空气污染对肺部的危害。
  在此,本刊呼吁相关部门应提早制订空气污染应急预案;公布重点区域的PM2.5监测值,及时发布健康预警。政府要控制机动车数量,每个公民在生活方式、交通出行、消费方式上,也要有节能、低碳意识,减少污染排放。

推荐访问:产物 现代化 PM2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shuzhibaogao/qitashuzhibaogao/2019/0303/388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