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一起由糍粑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学检验】

【www.zhangdahai.com--读后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530-01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2006年8月8日,合浦县公馆镇发生了一起因食用糍粑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经实验室检验,确认本次中毒事件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现将实验室检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
  
  2006年8月8日下午2点30分,合浦县公馆镇扫管村村民食用了亲戚送来的糍粑约40分钟后,有8人先后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临床症状,患者体温略高。全部患者均到合浦县公馆中心卫生院就诊,两天后治愈出院。经追踪调查发现制作糍粑的农妇手心上有一没有愈合伤口的细菌污染。
  
  2 实验室检验
  
  2.1 样品的采集:共采集样品13份,其中肛拭子5份,呕吐物2份,糍粑制作者手上的伤口分泌物1份、糍粑2份,用来制作糍粑的原料:芝麻糖1份、白糖1份、食用蜡1份。
  2.2 病原菌检验
  2.2.1 直接涂片作革兰氏染色:由糍粑制成的片在油镜下可见数量较多的革兰阳性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和许多革兰阳性、两端较钝的粗大芽胞杆菌。用伤口分泌物制成的片在油镜下可见大量革兰阳性葡萄状排列的球菌。
  2.2.2 分离培养:将检材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和7.5%氯化钠肉汤培养基中,经24小时培养后,将各培养物分别接种于血平板、B-P平板和选择性培养基(MYP)上,培养后得到A、B两种优势菌落,菌落A在血平板上呈金黄色,直径约2~3 mm,圆形突起不透明,表面光滑,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圈。在B-P平板上菌落为圆形、光滑凸起、湿润、颜色呈灰色、边缘颜色较淡,菌落周围有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B菌落在血平板上呈β溶血环,菌落浅灰色、不透明、似毛玻璃状。在(MYP)培养基上菌落为粉红色,周围有粉红色的晕。在血平板上挑取A、B菌落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后,A菌落形成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的黄色菌落。B菌形成了不透明、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似毛玻璃状的大菌落。
  2.2.3 菌落计数:以无菌操作称取糍粑25 g,用无菌生理盐水做成10-4和10-5的稀释度,取各稀释液0.1 ml,接种于甘露醇卵黄多粘菌素琼脂培养基上,经24小时培养后,在10-5稀释的平皿中周围有粉红色晕的菌落平均每皿为20个,取5个菌落作鉴定,证实均为蜡样芽胞杆菌。
  2.2.4 菌落A血浆凝固酶试验:挑取A菌落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 ℃ 24小时培养后吸取肉汤培养物0.5 ml放入试管中,再加入1∶4兔血浆0.5 ml,振荡摇匀,放37 ℃水浴箱中,6小时后试管内的混合液体凝固。被检物中有5份标本血浆凝固酶试验呈阳性。共中糍粑2份,呕吐物2份,手上伤口分泌物1份。
  2.2.5 菌落B生化反应结果:挑取菌落B,接种不同生化管,结果为:动力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酪蛋白分解阳性、木糖阴性,卵黄反应阳性。
  2.2.6 动物试验:挑取菌落A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37 ℃培养5天,将肉汤培养基隔水煮沸30分钟,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2 ml注入幼猫腹腔内,1.5小时后幼猫出现了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5小时后幼猫恢复正常。
  
  3 结果
  
  在13份检材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5份,在糍粑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其含菌量为:2.0×107/g。
  
  4 讨论
  
  蜡样芽胞杆菌属于需氧芽胞菌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极易在淀粉类食品中生长繁殖。这次引起中毒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于糍粑制作者手上的伤口,葡萄球菌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破损皮肤极易感染而引起皮肤化脓,淀粉类食品又具有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营养条件,在适宜的温度下可大量繁殖而引起食物中毒。预防中毒的发生必须杜绝手上有伤口的人员参与食品的制作,存放的食品食用前应充分加热,以破坏它的毒素活性。
  收稿日期:2008-04-10

推荐访问:细菌学 糍粑 食物中毒 检验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duhougan/2019/0302/24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