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及其防治] 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www.zhangdahai.com--个人整改措施】

  [摘要] 通过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多学科的阐述,介绍结核病的预防方法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控制结核病的发生。   [关键词] 结核病;防治;多学科阐述
  [中图分类号] R1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64-02
  
  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菌主要为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可侵犯全身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把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995年全球结核病死亡患者达300万人,创下了近百年最高记录,形成了第3次结核病高峰。其原因与治疗不规范,耐药结核患者(DR-TB)增多、HIV感染以及人口流动、吸毒、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酗酒等因素密切相关。DR-TB 特别是耐多药结核患者(MDR-TB)的流行是目前抗结核病化疗所面临的严重问题。1998年,WHO再次提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我国是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面临的结核病控制任务十分艰巨[1]。
  1 结核病类型
  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破损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结核最为常见。由于感染菌的毒力、数量、机体的免疫状态不同,肺结核有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两种类型[2]。
  1.1原发感染
  原发感染是结核杆菌首次经呼吸道侵入引起的感染,多发生于儿童。该菌通过飞沫、尘埃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由于菌体细胞壁的脂质成分能够抑制吞噬溶酶体的形成,使得细菌不被杀死而在吞噬细胞内继续繁殖,导致吞噬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结核杆菌再被吞噬,重复上述过程,引起肺泡渗出性炎症,称为原发性病灶[3]。结核杆菌也可经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肺门淋巴结的炎症。原发感染常见于肺的中、下叶,胸部X线透视常见为哑铃状病变。大多数感染者由于机体逐渐产生细胞免疫,原发灶大多趋于自愈,形成纤维化或使病灶钙化,但病灶内可能有一定量的结核杆菌长期潜伏。如果机体的抵抗力较弱,免疫反应差,细菌可经血液、淋巴播散至全身,而引起全身粟粒样结核。
  1.2 继发感染
  由潜伏在病灶内的细菌或外来结核杆菌再次感染,多发生于成年人。此时机体已产生了一定的细胞免疫,故病灶比较局限,多产生增生样病变而形成慢性肉芽肿(结核结节),最终发生干酪样坏死或纤维化、钙化而痊愈,若干酪样结节破溃,则可形成肺空洞而向外排菌。部分患者结核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扩散,如脑、肾结核;痰菌被咽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2 结核杆菌的抵抗力
  结核杆菌的抵抗力相对较强,其细胞壁中高含量的脂质成分可防止菌体水分的丢失,因此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可在干燥痰内存活6~8个月,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传染性可保持8~10 d。结核杆菌对乙醇、湿热、紫外线敏感,如在75%乙醇中浸泡2 min即死亡;在62~63℃液体中加热15 min或煮沸即被杀死;紫外线照射2~4 h可被杀死。
  3 防治原则
  3.1 特异性预防
  卡介苗是牛型结核杆菌经13年、230次传代后获取的减毒活菌苗株。新生儿可直接接种,约80%可获得保护力。
  3.2 一般性预防
  当自己生活、工作环境中出现了肺结核患者时,首先应该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做结核菌素试验,拍胸部X线片,痰检查结核杆菌等。对于身边的患者,应做好其思想工作,使之充分认识到疾病传染性及传染途径,自觉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应与他人分房间独居,分开饮食,患者所在房间应经常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流通,病菌密度减低,防止把病菌带给他人。患者的餐具及日常用品均应分开使用、分开存放,分开消毒。健康人与患者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1~2 m),以防空气飞沫的传播。患者不应随地吐痰,以免污染环境,使附近人受到结核杆菌的感染。
  3.3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对已感染结核菌的人群,给予抗结核药物,以防止发生结核病,就是药物预防。但健康人无须服抗结核药物进行预防,而且即使服了也无效。下列人群可考虑应用药物预防[4]。①家庭内有与新发现传染源有密切接触、结素试验阳性(特别是强阳性)的少年儿童。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X线提示有非活动性病变,且以前没有经抗结核药物治疗者。③新感染病例,特别是5岁以下婴幼儿或青春期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④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处于结核高度好发的范畴内。如:长期服用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白血病或胶原病患者;糖尿病或硅沉着病患者;胃切除术后等。⑤某些职业35岁以下结核菌素试验局部硬结直径在15 mm以上阳性人群。如:新入伍士兵,接触结核患者的青年医务工作者等。
  3.4 药物治疗
  传统药物有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比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药物治疗(即化疗)不仅是治疗结核病的有力武器,而且是控制传染源,预防发病,消灭结核病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药物治疗的用药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因为初治患者从未用过抗结核药物,结核菌对抗结核药物敏感,早期活动性病变中的结核菌生长繁殖与代谢都旺盛,患者抵抗力尚强,体内吞噬细胞较活跃,药物能发挥最大杀菌作用,痰菌可迅速转阴,停药后也无复发。所以,早期合理化疗,可以缩短传染期,达到控制传染源的目的。规律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坚持有规律地用药,这是化疗成功的关键。全程是指保证完成方案所规定的疗程。体现了“治必彻底”的思想。疗程不够将会增加治疗失败、复发率和传染源的数量。适量是指每一种抗结核药物既能发挥最大效应,且不引起毒副作用。联合治疗必须是几种药物同时应用,绝不能开始使用一种药物,当效果不好再加一种,这样会导致全部药物耐药而治疗失败。化疗方案因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细菌学、病理学等都有较大的差异[5],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自然不同,因此,在制定与选择化疗方案时也应加以区别,来分别制定出初治与复治的不同化疗方案,做好结核病的防治,控制结核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S].2001.
  [2]吴景时.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46.
  [3]顾立刚.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9-190.
  [4]于春良.抗结核药物的合理使用[J].医学创新研究,2007,11(33):108.
  [5]邓立东,陈均.利福平、异烟肼及其联用时的临床药代动力学与应用[J].中国药房,2002,13(3): 179-180.
  (收稿日期:2010-03-03)

推荐访问:结核病 防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erenzhenggaicuoshi/2019/0416/7834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