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理论初探|设计以人为本理论

【www.zhangdahai.com--观后感】

  摘要:以人为本的特点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人为本”引进中学实质上就是为了解放人、发展人,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促成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学要以人为本,从校长、班主任,到教师和家长,特别是中学班主任在教育相关的各个环节必须真正转变观念和角色。
  关键词: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综合素质 校长 班主任
  
   一、“以人为本”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1.以人为本的内涵
   而在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以人为本”,究其本质,事实上就是从构成社会整体的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切身利益出发,从他们的生存生活、个体发展的需要出发,包括他们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工作事业、和谐平安都得到高度重视。
   2.“以人为本”的实践意义
   以人为本教育的使命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适应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使命。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制约,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一切形式的社会财富无非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物化成果,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成果。马克思的教育理论的观点也特别强调全面和谐发展。必须通过教育把人从各种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为学生的潜能的开发、才能的表达获得良好的平台。其次,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关注人的发展,方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人针对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地改善自我,提高个体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并影响社会、作用社会的过程。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资源,开发人才的创造力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二、“以人为本”引进学校历史回顾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的理论依据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这一思想的理解,大多学校停留在专家的理论讲座和对字面的意义上,而没有思考如何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工作和实践中?
   那么,我们的中学是否是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教育教学中,到处渗透并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呢?虽然国内中学也都在进行课改及管理方面的改革并且纷纷引入以人为本科学育人观与时俱进。有的学校还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各地学校表面是改革措施开展的如火如荼,其实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学校,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促成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高考只着眼于考分,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道德品质、身心素质、审美情趣等方面得不到健康成长。另外,由于追求统一标准答案,对学生强求整齐,忽视个性和积极性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这已经不是以人为本了,完全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三、“以人为本”特点与要求
   1.“以人为本”的特点
  以人为本的特点总体来讲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即既是为了激发人内在动力即传统说法调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更是为了解放人、让人活得更自由和有意义。
   2.“以人为本”的要求
  第一,中学校长应着眼于未来,自觉树立并积极贯彻科学育人观。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组织者,校长的这一角色尤为重要。客观的讲,今天的校长,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简单地说就是考试分数。中考和高考都要求的是分数。但我们只能关注分数和名次吗?难道就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提高学生的做人等综合素质呢?是不是该深思“怎样唤回年轻人的朝气、精神?”
   第二,班主任老师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科学育人观。班主任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与理念,一方面小车不倒只管推,另一方面也要不时的仰望星空,这样才会全方位地操心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并将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结合地天衣无缝,以谋求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共同实现。班主任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其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的青少年儿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必须高尚。班主任老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影响人的思想和灵魂。在这一点上,中学班主任的影响尤为重要。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迅速发展,既走向成熟又带有童稚,既走向独立又具有依赖性,是学生在矛盾中发展的时期。可塑性很强,在这一时期教育影响至关重要。他们模仿性很强,往往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当作学习的楷模,这就使班主任老师道德具有特定的社会价值,即对学生人格成长具有启蒙和引领作用。
   第三,班主任应善于引导学生家长,要让家长们逐步理解、逐渐树立科学育人观。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自然是父母。学校和家长双方密切配合才能真正起好培育人才的作用。因此,学生家长也要逐步理解和确立教学育人观。班主任应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作深度沟通和交流、争取家长到校参加校内活动和家长关系愈来愈随和自然。让家长听讲座、看录像也可以给学生家长培植科学育人观,谋求他们在培养孩子方面的态度、观点与学校的一致性。
  所以,只有从校长到班主任,从班主任到家长等与教育相关的各个环节真正转变观念,坚定不移地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才能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教育水平;也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战略,才能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人才资源大国,让国家的发展也能持久地、健康向上地进行,并以此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并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国富民强的大国。
  
  参考文献:
  [1]李旷,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254)
  [2]胡德海.人生与教师修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253)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202-218

推荐访问:初探 以人为本 理论 中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uanhougan/2019/0322/2864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