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全市课改总结会上讲话

【www.zhangdahai.com--观后感】

继往开来 再接再厉 努力开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新局面
——在2006年全市课改总结会上的讲话
XXX教育局 XX
(2006年11月2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把大家请回来召开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大会,主要是总结、交流过去的成绩和经验,分析面临的新问题,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课程改革工作,以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下去。后面蔡市长、任所长、徐局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回去后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积累课改经验
  根据上级总的部署,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市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我市的课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了多轮培训;
充分利用了我市的教研、科研网络优势,立足校本教研,落实课堂教学,注重总结反思,走出了一条“培训指导——实践探索——反思提高”的课改新路子,收到了预期的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课改工作,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视导;
经常走进课堂听课,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流探讨课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了课改工作顺利。大部分学校领导对课程改革认识明确,不仅积极宣传,而且身体力行。有的举办了课改专题讲座,有的承担了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有的深入教研组组织、指导新课程教学研究,有的深入课堂督促、指导新课程教学。特别是在教学竞赛中,不少学校领导不仅认真组织教师参赛,而且亲自参与,带头参赛。在2004年的教赛活动中,有42名学校领导参加了校级竞赛,通过公平竞争,公正评选,有22名领导出线参加了片区竞赛,再通过片区选拔,5名领导进入了市级决赛并获奖。另外,在我市每年举行的课改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文章评选活动中,也有不少领导带头参与并获奖。这么多的学校领导积极带头参加课改,是我市教育、教研工作的一大亮点。突出地反映了学校领导“以教学为重点、以课改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目前,不少学校领导都在教学第一线,并且担任了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们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指导,较好地发挥了领导和行家的职能作用,引领和推进了学校的课改工作,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2. 开展上岗培训
  为了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2003年4月,市教育局下发了文件《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实施意见》(“华教发[2003]59号”),在 2003年上期和暑假,组织了以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骨干教师培训;
2003年下期至2004年上期,市教育局又对起始年级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从而把“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有机地结合了起来。2004年3月,XXX教育局又出台了文件《关于新课程校本培训的实施意见》(“华教发[2004]21号”),对我市课改工作作了进一步部署,要求各学校深入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学校自培。各学校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观摩、自学自练、撰写心得体会、完成一篇新课程设计等方式,将校本培训落到了实处。校本培训结束后,市进修校、教研室严格遵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参训教师进行了考核、验收,合格后发给合格证和上岗证。


  3.加强专业引领
  为了准确掌握学校课改的实施状况,及时调控全市的课改工作,两年来,市教育局、教研室多次组织教研员深入XX中学、XX初中、XX初中、XX初中、XX初中、XX小学等20多所学校,进行了课改工作专项调研,听课1000余节。教研员针对课改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同学校、教师们一起分析探讨,找原因,增措施,并形成了翔实的调研报告,为教育局的宏观调控提供了依据,对学校的课改工作进行了指导。


  课改以来,市教研室组织了四次大型的巡回讲学献课活动,组织教研员和优秀中青年教师200余人次深入XXXXXXXXX等地的30余所学校进行了巡回讲学献课,通过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传递了先进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们还利用我市完善的三级教研科研网络平台,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联教活动、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教育案例评选、教学反思录评选、创新学习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在教学教研实践中培训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4.落实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学校课改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集中培训、举办讲座、集体备课、上研究课、案例研究、反思总结等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培训和指导。同时,不少学校在经费上舍得投入。除了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还花几千元购回成套的培训资料,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观摩或供教师借阅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特别是一些学校将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XX的《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实践与研究》、XX小学的《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XX的《培养农村初中生法律保护意识的研究》、XX初中的《互动式课堂教学研究》、XX中学的《农村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等课题都是在课改形势下,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的专项研究,成效显著。分别荣获省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教厅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2005年以来,我市有34个课题顺利通过了结题鉴定,28个课题获奖,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22项,地(市)级奖10项;
有4所学校被命名为“XX市校本教研基地校”,8所学校被命名为“XXX校本教研基地校”。


  5.变革教学行为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是其教育观念变化的根本标志。在课改实践中,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已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师生关系和谐互动;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
课程资源有效开发;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理念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教自学、分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如XX开展的“家长走进课堂”活动,就加强了家庭、学校的联系,改革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XX初中谢贵华老师,大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放手培养、指导学生自主上课、自主学习,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在学生评价方面,也有不少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评价方式;
淡化分数,实施星级制、等级制等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关注学生成长过程等等。教学中这些关系、情境、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虽然一些探索还不太成熟,但毕竟在课改的道路上迈开了步子,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二、反思问题,明确课改目标
  1、认识不够明确
  部分学校、教师对课改还存在模糊的认识,有的认为课程改革是对原有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全盘否定,一切都是新的,教学要从头学起。这导致一些教师产生了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教学中依旧我行我素;
有的认为课程改革主要是教学形式上的变化,教学中生搬硬套,华而不实;
还有的认为课改同以往的教材修订差不多,只是教材变了,该怎样教还怎样教,穿新鞋走老路。由于种种认识不到位,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课改无动于衷,学校课改工作进展缓慢。


  2、管理不够到位
  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导致了一些学校管理上的不到位。部分学校领导对实施课改还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认真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更没有深入课堂检查、指导;
学校派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校也未安排上汇报课、办讲座;
学校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学校课改举步维艰。特别是不少学校在常规过程管理方面也很薄弱,在我们到学校调研所听的随堂课中,不少的教师上课没有教案,课后也拿不出教案;
作业批改马虎、量不足(到11月初了,有的教师才安排学生写两个作文)。导致教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这些状况反映出部分学校在课改管理和教学“六认真”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3、教学不够落实
  ①把“自主”当成“自流”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片面地认识新课程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放任自流。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够准确甚至错误时,教师也不给予纠正,教师成了旁观者。其实,在数学课堂上,有时有十几种解题方法;
在人文课程里,对文本有时有十几种理解。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较为烦琐;
有的切中要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浅尝辄止。而教师如果顺其自然,一堂课下来,学生或是各执一词,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在这样的课堂中,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也不可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②“合作”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在组织中既没有分工,又没有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讨论成了个别优生的一言堂,大量的中差生无所事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另外,教学中还存在为了合作而合作的现象,部分教师既不考虑研讨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也不管时间安排是否恰当,学生教材还未看完,教材内容还没有了解,就匆匆让学生答问或讨论。因此,课堂上常常出现研讨不深入、泛泛而谈甚至“冷场”的现象。


  ③只重“讲授”忽视“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过于注重讲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而提出来的。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把新学习的知识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讲授法”教学要运用得当,否则极易变成“满堂灌”。目前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仍较严重。课堂上,或教师慷慨激昂地讲解,学生匆匆忙忙记笔记;
或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学生恹恹欲睡地呆坐,学生自主性活动很少。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和实践应用的理念未能得到很好地实施和体现。


  ④忽视“学科”特点
  新课程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倡导学科间融合,教学与生活联系,课堂与社会结合。但一定要有机融合,联系得当,结合自然。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还存在对教材把握不准、学科特点不明、综合不当的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小学数学《认识乘法》一课时,课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境,用多媒体出示了“动物园的一角”。老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观察到什么?”学生观察后踊跃发言,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追问:“你还看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和引导,与本课教学到底有多大联系呢?这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语文课教学中,部分教师丢掉了对文本的研读,丢掉了对文本词句的理解,或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上得有点像思品课;
或深入解析文中的一些科学道理,探索与课文有关的自然奥秘,动手做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实验等等,上得有点像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
或者就课文中的某一点无限扩展,游离文本,丢掉了文本这个本。这样的语文课还叫语文课吗?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科”特点,不要“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达到“教育观念真正转变、课改管理切实到位、教师专业得到提升、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再添措施,开创课改新局面
  1、 进一步提高认识
  我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对原有课程在教学领域中存在的落后观念而展开的。跟以往的课程、教材改革相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等方面体现出对传统课程模式的本质性突破。但我们必须辨证地看待这一变革,新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传统教育中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我们还要在课改实践中积极地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整体化的教育改革工程,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它要求重建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校本化,倡导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和评价的改革,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学校是课改工作的重心,由领导班子、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等构成了学校课改工作的子系统。学校一定要做好系统内各层级、各环节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推行。


  2、进一步强化领导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决策者,也是学校课改成败的决定因素。实践证明,领导重视,身体力行,学校课改工作就有成效。反之,领导管理过于宏观,只管布置,不重落实,则学校课改工作就很难见成效。学校课改的状况是校长抓课改工作成效的集中反映。在课改实践中,校长及学校领导应成为课改的指挥员,对课改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思路,做到指挥有度,调控有方;
要成为课改的实验员,以身作则,带头实施课程改革,在实践中体味课改、熟悉课改,有的放矢地调控学校的课改工作;
要成为课改的辅导员,既是课改的行家里手,又是一个好“教练”,善于指导、培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发展;
要成为课改的护航员,建立健全课改的保障激励机制,加强对课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特别应注重过程管理的完善与落实),保证学校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


  3、切实搞好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中教师参与培训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放了课程管理权限,要求学校的课程逐步走向校本,这就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学校创设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学校创立品牌,创立特色提供了保证。学校要切实搞好校本教研,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职能,督促、指导研究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二是要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应找准本校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研究专题,进行系统研究,达到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之目的。


  三是要即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控课改工作。学校领导及课改机构成员应经常深入课堂认真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经常与教师、学生交流。及时了解新课程实施情况,组织教师认真总结课改经验,形成典型案例,在全校广泛宣传,并积极向外投稿,以扩大影响。针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以改进工作,推动课改顺利进行。


  四是要注重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有机结合。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都是学校为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活动,有着共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手段。在课改实践中,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规范研究行为,形成研究成果,提升学校课改工作的科研含量。


  对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教育局将强化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随时进行调研和查评。每三年评选一次“校本教研基地校”、“课改先进集体”和“课改先进个人”。已评为“校本教研基地校”的学校要再接再厉,保持发扬;
现在还不是的要对照“华教发[2005]19号”文件中的《XXX校本教研基地校评估细则》要求,找差距,增措施,努力争创“校本教研基地校”和“课改先进集体”;
学校要激励广大教师积极争当“课改先进个人”。


  4、努力改进教学行为
  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教师是课改工作的主力军。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关系着学校课改成效。在课改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是要努力将先进的课改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导致教学行为的转变,也就必然反映在课堂教学方法、模式、结构、情境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上。因此,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其教学观念转变的根本标志,也是学校校本培训成效的集中反映。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引进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更鼓励教师依据课改理念自行探索一些适应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有法”是指有总的的教育思想、理念、原则、要求等等,“无定法”则是指具体到一个教师、一个班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们依据课改理念积极、大胆地尝试,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上下功夫。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探索出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时,学校要鼓励、督促教师认真总结、反思课改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及时将教师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总结推广。在教学行为转变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不断总结反思中,教师自己也得到成长和发展。


  二是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知识与能力、教师传授与学生活动等方面的关系,突出学科特点,落实教学目标。切忌为合作而合作,为探讨而探讨,为表演而表演等流于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否则,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却收获寥寥。一切教学形式、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以教学实效为出发点和归宿,都应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三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投入状况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发展现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真正发展。在课堂上,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是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教学中,教师要切忌“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的教学方式,切忌只重优生一支独秀,忽视全班万紫千红的教学局面。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维。使教学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实实在在,使全体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全面发展。


  同志们,“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已奋蹄”,我们肩负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在课改的征途上,我们已迈开了坚实的步子,我们要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努力开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新局面。

推荐访问:会上 课改 全市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guanhougan/2021/0223/138704.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