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损伤的八大症状 [对冲性额叶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www.zhangdahai.com--军训心得体会】

  对冲伤在颅脑损伤中占有较大比例,而对冲性额叶损伤在临床上亦颇为多见 [1] 。因其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决定了额叶对冲性损伤具有较独特的特点。在临床上,我们应充分认识其特点,积极处理,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1 受伤机制
  
  对冲性额叶损伤多为减速性损伤 [2] ,多见于交通伤、坠落伤等,着力点部位以枕顶部常见。枕部着地时,枕叶和小脑半球背面与颅骨内板相撞,额叶、颞叶底部与前颅窝底凹凸不平眶面、鸡冠和蝶骨嵴相磨擦;同时由于全脑向着力侧方向大块运动,在额极形成负压,因而造成了多次的损伤,但着力部位的枕叶和小脑由于枕骨内面和小脑幕均比较平滑,且小脑幕为膜性有一定缓冲,故冲击点伤较轻 [3]。根据力学特点,距矢状线愈远,对侧额叶损伤愈重,甚至伴有颞极损伤,正中受力,则两侧额叶均有损伤。其损伤程度,决定于致伤暴力及瞬间速度。另外,笔者发现,着力点愈邻近顶部,额底及额极损伤愈明显,患者病情变化愈迅速。
  
  2 病理生理特点
  
  对冲性脑挫裂伤后,颅内压力呈进行性增高,使脑代谢机能失调。脑疝形成后,常压迫脑干,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循环衰竭。早期立即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原因为细胞膜钠通道过度激活,钙超载等。晚期损伤,同位素扫描显示,局部脑损伤发生后,出血灶和周围水肿区脑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缺血加重神经损伤,加速脑水肿发生,额极等部位脑挫裂伤早期并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但往往引起严重的迟发性反应,如脑缺血、脑水肿和脑内血肿[4]等,其也是引起伤后迟发性昏迷及某些情感、精神防碍的主要原因。额叶损伤特别是额底损伤,加上自然重力因素,致使压迫邻近组织,形成轴性(纵轴)移位占主导优势,随着局部脑水肿范围的扩大与加重,造成鞍区、下丘脑循环血管变化而直接使中脑损伤肿胀,使环池、脚间池、鞍上池受压闭塞,影响脑脊液循环,迅速导致颅内压升高,甚至可突然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5]。另一方面,颅内压的急剧升高,影响静脉回流,脑肿胀明显,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形成恶性循环,促使病情迅速加重。重型颅脑损伤后大脑处于缺血状态,是继发性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6]。
  
  3 临床特点
  
  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总结发现,对冲性额叶损伤有如下特点:①头痛症状均较突出,且进行性加重,甘露醇、速尿等脱水药只能暂时缓解;②呕吐频繁,与头痛症状伴发,患者呕吐后头痛症状可减轻,随即再次加重;③突发病情变化,患者入院时常神志清楚,或仅表现嗜睡及表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精神症状,但可迅速出现神志丧失,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继而呼吸改变,甚至呼吸停止[7];④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先于瞳孔变化,往往患者发生昏迷及呼吸节律改变以后,瞳孔才出现改变;⑤神经系统检查,除少数患者有颈部抵抗外,均无其他阳性体征,甚至意识变化前也无定位体征。
  
  4 治疗
  
  对于该病的治疗,首先从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对于枕部受力的颅脑损伤患者,无论就诊时表现轻重如何,均应以临床重型看待,对于已发生脑疝的患者,只要自主呼吸存在,应在强力脱水的同时,即刻开颅手术,笔者认为,出现如下情况应积极手术治疗:①虽经甘露醇、速尿等脱水治疗,但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有加重趋势者;②动态复查CT水肿范围进行性扩大,或挫裂伤区域变化不大,但脑室、脑池受压明显者,如侧脑室额角受压变窄,鞍上池、环池显示不清等;③突然出现昏迷或昏迷程度加深者,无需复查CT即刻手术;④眼底检查出现视乳头水肿者;⑤颅内压监测,压力持续在25 mm Hg以上者。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视损伤部位及是否合并有同侧颞极损伤而定。可取额部冠状皮瓣或翼点入路皮瓣,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开颅骨瓣应足够低,可达眶下缘。挫裂伤广泛而严重者,可行额极切除,尽量清除失活、碎裂脑组织[8]。术后予以20%甘露醇150 ml静脉滴注1次/8 h,或与静脉推注速尿20~40 mg1次/8 h交替应用,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呼吸通畅,体表连续血氧监测应在95%以上,否则保留气管插管,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估计短时间不能清醒,年龄较大者,予以气管切开,便于吸痰,改善通气。止血,抗感染,改善脑血管痉挛,预防应激性溃疡、外伤性癫痫等同其他脑挫裂伤。
  
  5 预后
  
  在对冲性额叶损伤患者中,脑疝发生率高,一旦发生脑疝,则即使给予积极的治疗,仍有很高的死亡率,而在病情变化初期,脑疝发生前及早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手段之一,同时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亦可提高其救治率,改善预后[9,10]。在临床上,我们注意到,只要处理及时,患者预后多较满意。
  
  参考文献1 张进恂,李想,李其平.对冲性额叶损伤诊断治疗体会.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11).
  2 汪文国,陈斌,聂颈林,等.对冲性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诊断和治疗(附60例分析).LJI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3(9):219-200.
  3 苏杭,冯裕董,郭希高.对冲性双额叶底部挫裂伤临床诊治分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5).
  4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8.
  5 何生玲,陆建吾.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的手术治疗体会.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4(18).
  6 Rosner MJ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increasel,interacraniat. Pressure In:Andreus BT(ed),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IMJ.New York:McGraw-Hill,2000:57-112.
  7 章翔, 费舟, 王占祥, 等.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经验.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03, 2(3): 203-207.
  8 Yoon KW,Mitthell HL,Broder LD,teal Traumatic-induced,neuro-toxicity in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Stroke 2001,21:122-126.
  9 江基尧,董吉荣,朱诚,等.21例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患者救治经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6(1):8.
  10 王利清,周敬安,闫决.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前期的现象和相关因素分析(附78例报告).中国急救医学,2004,20(4):305-306.

推荐访问:额叶 损伤 对冲 诊断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xindetihui/junxunxindetihui/2019/0404/5510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