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方式的思考:大学生资助育人主题班会

【www.zhangdahai.com--爱国演讲稿】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上海201899)   摘要:当前,以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减免相关费用和补助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的实施,大幅度提高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面和资助强度。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为此,高校需要探索一个全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工作机制、方法体系。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助体系
  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带来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政府和高校的教育成本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也造成越来越多的相对和绝对的经济困难学生,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抽样调查,高校贫困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左右,特别困难学生所占比例为5%-10%。“完善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和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政策”,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
  一、目前资助工作实施成效
  目前,我国以奖学金助学、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和特殊困难补助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
  1.奖学金。奖学金是对大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是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之一。因此,发挥好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对于人才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2.助学金。助学金制度是我国现行高校资助政策的开端。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起到了资助学生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双重作用。
  3.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有两个层次的功能。从浅层次来看,勤工助学可以理解为“立竿见影”式的扶贫。勤工助学所获得的报酬已成为贫困生生活学习的部分经济来源,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从深层次上看,勤工助学更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一项既扶贫又扶志,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和能力的有效措施。勤工助学制度将“资助”与“育人”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达到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乍风,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助学贷款。学生贷款制度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观念,有利于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为学生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了社会保障机制。助学贷款制度将成为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最主要措施之一。国家助学贷款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政策体系的主体。
  5.减免学费。减免学费制度是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帮助部分经济特别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6.特殊困难补助。特殊困难补助是给予学生一次性的无偿资助,也是高等资助政策的辅助措施之一。
  7.绿色通道。近年来每到开学初,教育部都要发专门通知,要求各高校做好“绿色通道”工作。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全国各普通高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达到39万人,占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数的13%,占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8%。
  二、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目前,我国各地方高校己经基本建立了以“奖、助、勤、贷、减免、补”为主体的混合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也做到了两个覆盖:学生群体全覆盖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今后在资助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努力做到:
  1.尽可能将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公正。即,同等条件的人将获得同样的待遇,同等质量的学生将享受同样质量的教育。由于人们在参与社会竞争时的起点不同,起点低的人依照公正的规则获得与起点高的人相等的资源所付出的代价显然要大的多。为此,一定经济补偿是必要的。生长在贫困山区等不利环境中的学生应得到合理的资助,以补偿和嘉奖他们所支付的同等学费和取得的同等的成绩。至于给特别优秀者以奖励也是公正合理的,这是对他们取得较好成绩的一种补偿。
  资助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应面向“最需要”和“最值得”的学生,并选择最经济的资助方式。学生资助金额应掌握在一个“度”,其最大总额应略低于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学生贷款应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资助形式。随着学生资助效率的不断提高,教育公平也将不断扩大。
  2.贫困生认定标准要科学化。高校贫困生认定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甚至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发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效,帮助真正有需要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首先必须对资助对象进行把关。除了学生本人提出申请资助,并提供由(乡镇级)民政部门盖章认可的资助申请表外,也应该对学生的困难情况进行核定。
  (1)调查。在新生报到注册时就开始进行调查,学校有关部门还要通过问卷形式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普遍调查,并通过信函、查档、问卷、现场调查等形式来进行。(2)排查。根据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宿舍、食堂与学生交流所掌握的信息以及新生入校时填写的登记表等,基本做到对特困生、贫困生情况心中有数。(3)观察。学校要求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平时从学生的生活习惯等细微之处进行观察,从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经济状况。
  3.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行为将对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诚信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所以要广泛利用各种校园媒介包括报刊、网络传播、橱窗陈列等承载正面、积极的信息,充分通过榜样或典型人物实例塑造形成守信者光荣、失信者可耻的道德判断标准,通过失信者会受到各种形式惩罚、失去社会的尊严等反面教材制造舆论氛围。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三自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能带来的价值和代价,塑造当代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基本人格魅力。[1]
  4.加大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来改变他们消极的等、靠、要的思想,鼓励学生自立、自强、自信,通过外界的资助和自己的努力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强化感恩教育,让贫困生去珍惜来自国家、高校和社会各界的珍贵资助,建议学生通过自己的成功回报社会。
  由于人际关系的功利化,现在有些学生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更与家庭、社会、学校的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懂得感恩,就是背离了人性。不会感恩的人,带给社会的只能是冷漠和残酷。一个学习成绩再优秀的人,如果不懂得以感恩的心态来回报社会,回报那些曾经在学习和生活上给过他帮助的人,那么国家所提供的资助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强化感恩教育,加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在提供资助时的一项重要工作。
  资助体系不仅能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而且在对他们道德教育方面也有明显成效。资助体系有助于贫困生形成诚信、知恩、感恩、报恩的优良道德品行,他们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对绝大多数贫困生而言,在生活中,他们实事求是,诚以待人;在学习上,他们求真务实、诚信应考,并且他们能够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好心人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贫困学生接受资助后,能够看到爱与希望,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他们会把国家、政府的关怀化为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动力,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去回报老师和社会。[2]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资助工作从表面上帮助了贫困学生物质上求学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应从思想上帮助其走出贫困的困境,这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家梅.高等教育资助育人的改革思考[J].湖北社会科
  学,2011,(5).
  [2] 姚万军,郑翔,徐阳.地方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探讨
  [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

推荐访问:育人 资助 经济困难 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aiguoyanjianggao/2019/0318/22033.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