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泻吃什么药止泻快_要止泻,先治泻

【www.zhangdahai.com--其他演讲稿】

   腹泻,就是人们常说的“拉肚子”,是夏秋季节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可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对老年人和儿童患者危险性很大。大多数情况下腹泻是因为吃了变质的食物,也可由于气候骤变,添衣不及而受冷发生。
   严格地讲,医学上的所谓腹泻是指每天排便次数多于三次,每日排便量在200克以上,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急性腹泻往往发病急骤,病程通常在两周之内。其中急性感染性腹泻是最常见而又凶险的类型,儿童、老人、旅游者等都是易感人群,容易发生于集体就餐的情况下,往往累及一批患者,后果更为严重。急性感染性腹泻可由一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患者可有呕吐、腹痛和腹泻,甚至出现全身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重者危及生命。
   出现腹泻应该怎么办?很多人认为治疗无非是对症下药,服些止泻药,只要肚子不拉就可以了。也有些人“病急乱吞药”,不管抗生素、抑制肠道动力药,还是其他止泻药,只要家里能找到的药物,只要能止住拉肚子就是好药,不分青红皂白拿来就吃。其实,这样的治疗是十分错误的。举例来说吧!如患者由于吃了变质的食品发生腹泻,性质属于感染性腹泻。如果只服用抑制肠道动力的药物(如洛哌叮胺等),表面上看,大便次数减少了,腹泻改善了,但问题或许更严重,因为这样做会使病原微生物滞留肠道内不被排出,细菌等产生的大量毒素被肠黏膜吸收,可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又如,有的患者由于受冷而发生腹泻,并非肠道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服用了抗菌药物,不仅无的放矢,而且还可能破坏原来肠道菌群的平衡,可能继发真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等。结果腹泻没止住,肠道功能反而受到破坏。
   那么,发生腹泻究竟应该如何治疗呢?正确的措施应该包括: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应用黏膜修复剂(如双八面体蒙脱石)、及时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以及适当使用抑制胃肠动力药物(如洛哌叮胺等)。一般地说,在发生腹泻时,患者首先考虑的是抗菌药物。但要注意,真正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性腹泻大约只占整个腹泻的30%,包括菌痢、霍乱和各种重症腹泻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的腹泻。感染性腹泻者,理所当然需应用抗菌药,以抑制肠道细菌感染而达到止泻目的。但这还不够,因为肠道致病细菌停留在肠道中“没有闲着”,它们可以不断地破坏肠道黏膜,所以,即使病原微生物统统被清除,肠道黏膜的损伤却没有得到修复。此时,因受损而脆弱的肠道黏膜对于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屏障功能减退,稍有“风吹草动”, 病原微生物便可乘虚而入,腹痛、腹泻就在所难免。因此,要止泻,先要治泻。治泻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及时修复肠道黏膜,保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恢复肠道黏膜对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的屏障功能。
   因此,对于大部分轻症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来说,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还应联合应用肠道黏膜修复剂。即使是受冷引起的腹泻,虽然可以不用抗菌药物,但仍应应用肠道黏膜修复剂,以补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黏膜损害,才不失为一种“治本”的方法。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和治疗腹泻疗效比较确切的黏膜修复药物。它是一种白色粉剂,别小看这种小小的白色粉末,它们在进入肠道后,就会牢牢地结合在肠道黏膜损伤处,像一个个小“卫兵”,大大加强黏膜的屏障功能,避免黏膜再次受到外界的侵害。而且,这些黏附在肠黏膜上及游离在肠腔中的“小卫兵”们还能与肠腔中的病原微生物紧密结合,“紧紧地抓住不放”,随着肠道的蠕动而一起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彻底止泻目的。因此,黏膜修复剂既清除了肠道病原微生物,又维持了肠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推荐访问:止泻 先治泻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qitayanjianggao/2019/0426/97340.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