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8例疗效观察:小儿手足口病

【www.zhangdahai.com--演说演讲稿】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1-0017-02
  
  手足口病是一种感染肠道柯萨奇A组16型(CoxA16)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临床分为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近年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2009年10月-2010年7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手足口病38例,并与32例西药治疗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70例均为本院住院或门诊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全部年龄均<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粘膜及舌面小疱疹或溃疡,手足心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病例伴有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女16例,男22例;其中1-3岁25例,3-5岁13例;病程<3d31例,>3d7例;有手足口病接触史12例。对照组32例,女13例,男19例;其中1-3岁21例,3-5岁11例;病程<3d26例,>3d6例;有手足口病接触史9例。2组年龄、性别、病史、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药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静滴利巴韦林注射液(按10-15mg/kg/d,分1-2次给药),口服利巴韦林片或颗粒(按10-15mg/kg/d,分3次服用);咳嗽、发热、口腔破溃者,静滴青霉素(按10-15万单位/kg/d,分1-2次给药)或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按15mg/kg/d,分1-2次给药)。治疗组除上述治疗方法外,静滴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生产,按1-2mL/kg/d,加入生理盐水100-200mL,中静脉滴注,1-2次/d),并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基本方药:金银花5-10g,黄芩5-10g,青蒿5-10g,牛蒡子5-10g,藿香5-10g,佩兰5-10g,生薏苡仁10g,滑石5-10g,白茅根5-10g,甘草3-5g,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煎后外洗手足,每日1次)。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刘伟兴主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显效: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口腔粘膜溃疡愈合,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消除;有效:体温正常,皮疹减退,口腔粘膜减轻但未完全愈合,咳嗽、流涕、头痛等症状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及咳嗽、头痛等症状仍存在。
  3.2治疗结果
  3.2.1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8例中,显效21例(55.26%),有效15例(39.47%),无效2例(5.27%),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32例中,显效11例(34.37%),有效13例(40.63%),无效8例(25%)。总有效率为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3.2.22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2.51±0.84)d,(2.86±0.57)d,(2.73±0.62)d;对照组组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分别平均为(3.21±0.73)d,(3.21±0.67)d,(3.53±0.59)d。治疗组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疱疹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4、讨 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CoxA16和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早发现于新西兰、加拿大等地,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在幼儿园、学校引起流行,近2年流行趋势严峻。中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显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原则,结合中药清热解毒为主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率,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推荐访问:手足 疗效 小儿 中西医结合

本文来源:http://www.zhangdahai.com/yanjianggao/yanshuoyanjianggao/2019/0424/93087.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1006551号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